标题 | 中班安全教案 |
范文 | 实用的中班安全教案范文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安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安全教案 篇1目标: 1、幼儿记忆火警号码119,认识安全标示。 2、使学生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准备:安全标示图片。 重点:幼儿记住火警号码119。 安全温馨提示:演练时注意安全。 过程: 一、导入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火,它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幸福,但同时火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烧毁人类的财富,夺去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难以挽回和弥补的损失。例如: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火灾发生,因此我们要了解、学习和掌握防火知识,协助学校做好防火工作,减少和杜绝火灾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 (一)、小朋友们,你们遇到火灾发生时会怎么办?如何进行逃生?(幼儿自由讨论,发挥幼儿的想象。)1、火灾时不能钻到阁楼、床底、大橱柜内。火势不大时,要披上浸湿的衣服向外冲;2、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盖要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3、若身上已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4、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5、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6、若逃生之路被火封锁,在无奈的情况下,退回室内,最好在卫生间关闭门窗,不断向门窗浇水;7、充分利用阳台、天窗等进行自救;8、处在高层建筑被火围困时,要赶快向室外抛沙发垫、枕头等小物品,夜间则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二)、除了以上的情况外,最主要的是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火警号码,并记忆。)还有那个小朋友知道别的特殊号码?例如:匪警 110 急救 120 三、游戏: 1、《快速反应》 规则:幼儿听到教师指令后,迅速撤离,比一比哪一个幼儿最快。 2、进行火灾演练。 规则:幼儿分4组,匍匐前进,进行逃生训练。 附:消防儿歌你拍一,我拍一,小孩不玩打火机, 你拍二,我拍二,玩离电源和汽灌你拍三,我拍三,监督爸爸不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遇到着火不哭泣你拍五,我拍五,烟大快把口鼻捂, 你拍六,我拍六,遇到火灾快呼救你拍七,我拍七,遇到火灾快逃离, 你拍八,我拍八,防火安全从小抓你拍九,我拍九,报警拨打119 中班安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认识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方式 享受玩游乐器材的乐趣 活动准备:户外游乐器材 活动过程: 1。老师带著幼儿到户外的游乐器材绕一圈,并在每个游乐器材前停留一下,向幼儿说明玩游乐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再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法。 三轮车: (1)不用跑的帮小朋友推车。 (2)要轮流玩,不抢著玩。 滑梯: (1)不从滑口处爬上去。 (2)不用头倒著溜滑梯。 (3)在溜滑梯上不推挤碰撞。 秋千: (1)不要盪太高。 (2)不帮小朋友推秋千。 (3)不站在秋千后面。 2。接著请几位幼儿示范该游乐器材的正确玩法。 3。问幼儿当很多人想玩同一个游乐器材时,该怎麼办?引导幼儿排队等待或先玩人较少的,比较不会浪费时间,再让幼儿在游乐区玩一番。 4。回到教室,请幼儿分享游戏的项目及心情,最喜欢哪一样游乐器材,再与幼儿回顾刚刚玩游戏器材的安全事项,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给自己鼓鼓掌。 活动评估:能遵守游乐器材的使用常规;能开心的玩游乐器材。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学习排队等待的常规。 这个游戏教案可以在保证孩子的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排队,学会谦让,以及一些安全意识,比较值得学习。 中班安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认识熟悉几个的几个场所中常见的标志,并能根据标志判断标志所指示的行为。 2.初步尝试设计基本的行为标志。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标志视频 2.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明去奶奶家的背景图)提问:小明怎样走才能到奶奶家,为什么? (一)情境一:播放马路上交通标志视频提问:刚才小朋友看到了哪些标志?依次出示图片 (二)情境二:出示公园标志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情境三:出示超市标志图片讨论:幼儿分小组讨论说己在超市里见过哪些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四)情境四:出示肯德基标志图片提问:肯德基里放了哪些标志呢?为什么? 二、判断对与错 1.判断停车的位置是否正确 2.根据红灯停绿灯行来判断行人走的是否正确 3.当发生火灾时小朋友判断是走楼梯的'安全出口还是乘坐电梯 三、议一议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生活中没有标志的危害: 1.小组讨论想一想、说一说,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标志的危害。 2.:标志的本领很大,它不会说话就告诉了我们这是什么地方。我们应该做什么,所以标志的作用是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认识它,了解它。 四、我是小小设计 1.教师向示范设计些简单标志,然后请每个小朋友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设计出一些自己感兴趣标志(教师提醒幼儿应该做表示方法和不应该做的表示方法)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重点指引 3、请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的标志的名称及作用。 活动延伸 1.为幼儿园或区角制作相应的标志,并将它贴在相应的地方. 2.鼓励幼儿平时多观察生活中有什么标志,并画下来介绍给同伴 中班安全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认识各种危险动作。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搭配小种籽「啊!小心」、故事情境图卡、手偶。 活动过程: 1、老师拿着故事情境图卡和手偶一边讲述自编状况剧,一边提出问题让幼儿想想该怎么处理,状况剧如下: (1)豆豆的妈妈在厨房煮饭,豆豆一个人在客厅里玩玩具,当他想要柜子上的洋娃娃时,该怎么做? (2)妈妈到客厅接电话,豆豆走进厨房发现水滚了,这时豆豆该怎么做? (3)豆豆肚子饿了,他在客厅的桌子上发现一瓶长得很漂亮的药,豆豆可以拿来吃吗? (4)豆豆在桌上看见爸爸的打火机,豆豆想过去拿来玩,这样对吗? (5)豆豆和妈妈玩捉迷藏,豆豆躲进妈妈的衣柜里,让妈妈找不到他,想想看豆豆可以躲到衣柜里面吗?还是他可以躲在哪里? 2、幼儿讨论: (1)当自己在家中时,若自己爬高拿东西会有什么危险; (2)随便吃药呢?玩打火机呢?玩插座的洞洞呢?。,水滚了,怎么办? 让幼儿设想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引导幼儿想出解决的方法。 3、请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平时遇到过什么危险的事情?你是怎么做的? 请幼儿将正确的处理方式说出来。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中班安全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能正确应对与家人走散的问题。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乐于交流与分享,体验正确应对与家人走散后获得的成功感。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乐于交流与分享,体验正确应对与家人走散后获得的成功感。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和家人走散时》。 2、设置回家路上街道场景 。 活动过程 一、"谁哭了"引出课题声效:呜…… 呜……(小兔子的哭声)师:"呀,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的导入: 1、给予孩子一定的猜想空间,让活动具有一定的神秘感。 2、用动画事例中小兔哭声的片断导出下环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观看动画事例 引发幼儿感知和家人走散的后果运用直观法,请幼儿欣赏课件中的动画事例"和家人走散的小兔"。 提问:"谁在哭呀?小兔为什么哭呢?为什么会和家人走散?心情是怎样的?遇到了什么危险?"讨论:和家人走散后,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和家长走散后存在许多的危险,从而激发幼儿就"如何应对走散"积极想办法做好铺垫。 三、联系实际生活 讨论走散后如何应对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和家人走散了,那该想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然后组织幼儿用讨论法就以下四个情景问题进行自由讨论: 1、在幼儿园附近,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2、在马路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3、在超市里,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4、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讨论时,教师适时适当的进行指导,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讨论中,相互启发、补充。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初步实现能力目标中的要求,活动的重点也得以体现。 小游戏《谁对谁错》,游戏中有正误两组"应对走散"的图片,请幼儿根据讨论中获得的经验,选择正确"应对走散"的图片。选对了,会得到意外的鼓励,反之……。此环节活动气氛轻松、愉悦、趣味性强,能很好地为幼儿梳理、巩固,正确应对走散问题的方法。让幼儿更清晰、明了。 四、角色体验 如何应对回家路上与家人走散最后环节让幼儿在特定情境中体验应对和家人走散的设计,让活动动静交替,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习得的经验得以内化。同时,也是实现本次活动难点所在。 五、活动延伸在游戏区进行"走散后,我有好办法"主题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将活动生活化、游戏化,让孩子的经验得到巩固与提升。 中班安全教案 篇6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二、活动目标 1、能跟随音乐做游戏《小鸭子找妈妈》。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鸭子找妈妈的喜爱之情。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小鸭子找妈妈故事,供幼儿欣赏。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欣赏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鸭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四、重点与难点 激发幼儿喜欢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情感,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五、活动过程 (一)看小鸭子,听节奏、做动作。 1、幼儿看小鸭子,听歌曲的旋律。(听觉感受) 2、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做小鸭子找妈妈。(动作感受) (二)听歌曲、表情感、讲规则。 1、教师表演小鸭子找妈妈。(老师边唱边带小鸭子去河里,去草地找妈妈) 2、幼儿听歌曲用动作模仿小鸭子找妈妈。 3、老师表演鸭妈妈找小鸭子。(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4、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 (三)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男孩,女孩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 3、边唱边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鸭子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