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经典古诗词 |
范文 | 经典古诗词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古诗词1句 唐代施肩吾 年来如抛梭,不老应不得。 花眼绽红斟酒看,药心抽绿带烟锄。 颠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 荷翻紫盖摇波面,蒲莹青刀插水湄。 烟黏薜荔龙须软,雨压芭蕉凤翅垂。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锄药顾老叟,焚香呼小青。 遗却白鸡呼喌喌。 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 天边有仙药,为我补三关。 世人谁不爱年长,所欲皆非保命方。 但看日及花,惟是朝可怜。 池塘已长鸡头叶,篱落初开狗脊花。 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 一言感著热铁心,为人剑下偷青娥。 经典古诗词2《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雨水》 长卿 卿本仙婕帐中花,奈何二月不还家。 鸿雁声声传消息,轻转飘洒满天涯。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水》 左河水 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 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经典古诗词3《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陆游〖宋〗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水调歌头》 牟巘〖宋〗 叔父茅封贵,先帝棣华亲。 平生为善最乐,夙德宛天人。 玉叶金枝方茂,瑶沼丹壶如画,光景镇长新。 五福一日寿,万象总皆春。 正秋分,记初度,绂缠麟。 传宣来自绛阙,瑞采蔚轮囷。 乐有钧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酝,翠釜紫驼珍。 笑把南山指,还以祝严宸。 《秋分日忆用济》 紫静仪〖清〗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老人星》 (唐)赵蕃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 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征德自形。 既能符圣祚,从此表遐龄。 《赠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会解如来意,僧家独有君。 开经对天子,骑马过声闻。 本寺远于日,新诗高似云。 热时吟一句,凉冷胜秋分。 经典古诗词4《文王》是《诗经》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这是一首具有史性质的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它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皇矣》、《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此篇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是上述一组开国史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算是这组史诗的最后一篇。《毛诗序》说:《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意思当然是对的,但说得抽象了些。朱熹《诗集传》说: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说它和《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又太拘泥了。其实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时序井然,层次清楚,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诗篇以天命所佑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继为基本线索,集中突现了周部族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灭商,是此诗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写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过是说明周家奕世积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诗人著笔,历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应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尽管诗意变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诗虽然笼罩着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君权神授的神学色彩,其内在的历史真实性一面,还是有认识价值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不平铺直叙地叙事。其中,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文王两次迎亲的描述,生动具体;牧野之战的描绘,更显得有声有色。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一连三个排比句子,真可谓把战争的威严、紧迫的气势给和盘托出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然写出了敌军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师,更显得坚强和有力。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虽然仅仅描写了一句,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详有略、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更使诗篇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给人以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重点突出的感觉。这些,在艺术上都是可取的。诗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活力。 诗经文王的原文及译文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帝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诗经文王的注释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 (2)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 (3)旧邦:邦,犹国。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时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宣扬自身承受天命来统治天下。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 (5)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不(pī):同丕,大。 (6)时:是。 (7)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犹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0)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 (11)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哉:载的假借,初、始。 (12)侯:乃。孙子:子孙。 (13)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 (14)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犹:同猷,谋划。翼翼:恭谨勤勉貌。 (17)思:语首助词。皇:美、盛。 (18)克:能。 (19)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 (20)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21)穆穆:庄重恭敬貌。 (22)缉熙:光明。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 (23)假:大。 (24)有:得有。 (25)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26)周服:服周。 (27)靡常:无常。 (28)殷士肤敏: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肤,繁体作肤,《说文》曰:肤,籀文胪。有陈礼时陈序礼器之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 (29)祼(gu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 (30)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荩臣:忠臣。 (32)无:语助词,无义。 (33)聿:发语助词。 (34)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称。 (35)丧师:指丧失民心。丧,亡、失;师,众、众庶。 (36)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37)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38)遏:止、绝。尔躬:你身。 (39)宣昭:宣明传布。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40)有:又。虞:审察、推度。殷: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谓为依之借字。 (41)载:行事。 (42)臭(xu):味。 (43)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44)孚:信服。 经典古诗词5将军行 清代查元鼎 将军银印大如斗,统制东南江左右。日费军糈数万金,连营千里长相守。 相守于今已十年,不教训练不屯田。百万貔貅江上列,旌旗日色相新鲜。 巨寇从来称狡猾,将军好武不好杀。一旦鼓鼙动地来,兵刃未接营先拔。 张皇六师竞奔走,借问吾头犹在否。将军退守姑苏台,骂贼睢阳功不朽。 长蛇封豕恣吞吴,飞来海外徵兵符。三千师旅仓皇募,六月重洋泛舳舻。 爷娘妻子走相送,喃喃番语声哀恸。威尊命贱备戎行,耀武无非乌合众。 闻道将军忌异才,营前驱策皆驽骀。贼来破阵如破竹,天下雄兵安在哉。 半壁东南数千里,剿何艰难失何易。况令贼势更猖狂,军前谁许同生死。 子胥江作怒潮声,细柳营成垓下营。父老江东咸属望,诸君何以答升平。 经典古诗词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为大家提供的经典古诗词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音 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i)芼(mào)注释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鸣叫。 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陆地。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淑:善,好。好逑(hǎoqiú):喜欢追求为对象。逑,配偶,此处用作动词,意为追求为对象,娶为妻子之意。 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顺水势采摘。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wù务),睡醒;寐,睡着。思:语助。服:思念、牵挂。思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辗(zhǎn):半转。反侧:翻来覆去。 ⑴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友,交好。⑵芼(mào冒):选择,采摘。(13)乐:使淑女快乐。 (14)荇菜: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赏析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 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二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 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④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⑤焚(fen):果实很多的样子。⑥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赏析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 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经典古诗词大家仔细阅读了吗?加油哦! 经典古诗词7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②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③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④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⑤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犹“频繁”,多次。这句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⑥两朝开济: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in):出师,出兵。这两句的意思是诸葛亮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蜀相》杜甫拼音解读: shǔ xiàng dù fǔ 〔táng dài 〕 chéng xiàng cí táng hé chù xún ?jǐn guān chéng wài bǎi sēn sēn 。 yìng jiē bì cǎo zì chūn sè ,gé yè huáng lí kōng hǎo yīn 。 sān gù pín fán tiān xià jì ,liǎng cháo kāi jì lǎo chén xīn 。 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zhǎng shǐ yīng xióng lèi mǎn jīn 。 相关翻译 丞相诸葛亮的堂要去哪里寻找呢?就在成都城外面那柏树茂盛繁密的地方。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春意盎然;几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隔着树叶空自发出婉转清脆的叫声。当年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全力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作为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为国呕心沥血,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历代英雄对此感慨而涕泪打湿衣襟!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怀古诗。诗题“蜀相”就是指诸葛亮。当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即三国蜀汉。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出山为相,杜甫称其“蜀相”。以此为诗题,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一生的崇高敬意。全诗四联八句,五十六字,脍炙人口,堪称千古绝唱。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景物起笔,点出丞相祠堂所在地--“锦官城外”那肃穆静谧的柏树成荫的地方。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实属无疑而问,因为众人皆知,但就是这一问之中,却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敬仰之情。下句值得玩味,因为柏树本身是高大长寿的植物,四季常青,这里柏树成荫不仅是祠堂的标志,更是祠堂主人精神的象征,同时,一个地方能让柏树“森森”,更是当地百姓对其爱惜的缘故。不言而喻,诸葛亮生前死后,都是人们心中拥戴敬仰的对象。而作者,此时此刻就站在这里,就亲眼看见百姓心中的英雄忠义之人的祠堂所在,到今天依然如此,不禁使人肃然起敬。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特写镜头,紧承上句而来。就在这柏树成荫的地方,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的景物色彩鲜明动静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山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映阶”即映照台阶。祠堂在台阶的高处,瞻仰的人们要拾级而上。“碧草”是写草的碧绿茂密。“好音”是好听的声音。这里指呜叫婉转清脆。草树茂密,乌儿鸣叫,一派生机盎然。作者触景生情,看到自然界的春天来了,想到祖国中兴的春天却非常渺茫,于是“自春色”“空好音”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愁惆怅之感。“自”“空”互文,一动一静,景中生意,使得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用最凝练的语句高度概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上句写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谋略,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两朝开济”是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此联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伤今,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寄托了诗人杜甫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长使英雄泪满襟”所指何人?就是百姓心中的英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使人产生奋发兴起的力量。诸葛亮最伟大、最感人的地方也就在这里。这里也寄托了诗人无限的哀思。 通读全诗,祠堂主人诸葛亮忠心汉室的一生,正吻合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出师未捷而死的悲剧也正是诗人杜甫一生漂泊,不得于志的一生。所以写者悲叹,读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章法点评】 1、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 首联写诗人杜甫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景物起笔,点出丞相祠堂所在地--“锦官城外”那肃穆静谧的柏树成荫的地方。一问一答,无疑而问。饱含着诗情。领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参谒武侯祠,写碧草和黄鹂,一个绿得满阶满院,一个唱得婉转悠扬,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作者暂时离开写景写物,宕开一笔,用最凝练的语句高度概括诸葛亮丰功伟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去着意刻画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寄托和抒发了诗人杜甫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尾联收束全诗,直接揭示主旨,即表达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和敬仰,这是“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全诗结构起承转合,波澜起伏,清晰有序。 2、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诗歌中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前半部分描写景物,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景中含 情;后半部分纯乎叙事与议论的办法,发表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也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领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春色”“空好音”的叹 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部分作 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后四句叙事议论结合,高度概括诸 葛亮的事迹,能唤起读者对于诸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感人事迹。尾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这种在叙事中饱含情韵的议论,与一般抽象议论截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全诗短短的八句,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怀古伤今,以古自况,意境深邃 在文学作品中,怀古往往是为了伤今。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诸葛亮这样的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扭转乾坤,重振国威,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不难看出,在“蜀相”诸葛亮的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三顾茅庐,实则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这两句暗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臣的“两朝开济”。杜甫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想当初,杜甫舍身弃家,追随肃宗,可谓忠矣。杜甫至凤翔后,于至德二载(757)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拜为左拾遗。对肃宗感激涕零,立志要庶竭驽钝,尽忠报国。但不久就因为上疏救房琯,深深地惹恼了肃宗。当年闰八月初一日,杜甫便被放还廊州省家。此后便被肃宗逐渐冷淡,可谓报国无门矣。而当时的一些贤才,又有多少机会?所以杜甫来到武侯祠,一则以哭,一则以告。诸葛大名垂宇宙,固然与才高智广有很大关系,但与其他人相比,得遇先主,士能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这首诗借凭吊武侯而抒发渴望重用济世之才的思想感情。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诸葛亮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怀古伤今,意境深邃。 鉴赏: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而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千百年来,有不少颂扬诸葛亮的诗篇,但最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要算这一篇。 诗的题目叫“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东汉末年战乱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刘备在四川成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亮为“蜀相”。但诗以“蜀相”为题,却不是单纯的历史纪录,而是寄托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高敬意。 《蜀相》这首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庙时所作。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持续了五年还没有平定下来,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死亡,生产遭到巨大破坏,正如杜甫描写的那样:“六合人烟稀”、“园庐但蒿藜”。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所以当他来到诸葛亮庙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诗。这也许就是诗人自己说的“情在强诗篇”吧。 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 很明显,这首诗的主题就是歌颂诸葛亮。杜甫入蜀以后,思想上有一个很突出的变化,那就是他不再“自比稷与契”,而向往于诸葛亮。他写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并公然说:“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意思就是说,他殷切期望的是吕尚、诸葛亮这类英雄人物,再也不梦想周公和孔子了。这首《蜀相》诗,便正是他“凄其望吕葛”的具体表现。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段:上四句写丞相祠堂,下四句写丞相本人。但这两段,并不是可以分开的两截。因为在对丞相祠堂的描写中,已暗含丞相其人在内。 开头两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丞相祠堂,就是现在的“武侯祠”,在成都城南约二里,现在已经为“南郊公园”。武侯是武乡侯的简称,蜀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值得注意的,是“何处寻”的“寻”字,它饱含着诗人杜甫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有时为了适应诗句的需要,也简称为“锦城”,如杜诗“锦城丝管日纷纷”。"柏森森”三字也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因为这森森的高大茂密的柏树,不只是识别丞相祠堂的标志,而且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杜甫在夔州时写有一首《古柏行》的诗,专门描写孔明庙前的一棵老柏树。其中有这么两句:“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不言而喻,成都的丞相祠堂之所以能出现“柏森森”的景象,同样也是由于“人爱惜”的缘故。联系到古老的《诗经》里那首《甘棠》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诗意是说,老百姓出于对召伯的爱戴,竟然连他曾经休息过的那棵甘棠树都不忍砍伐,因而长得茂盛。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知道:凡是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三四两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空好音”,是进而描写祠堂内的景物。但描写景物的目的,却是为了更深刻地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心情。表面上是写景,骨子里却是抒情。关键在于“自春色”的“自”字,和“空好音”的“空”字。由于自己心目中所景仰的人已经见不到了,所以,尽管映带在台阶两边的碧草并非不悦目,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莺儿的歌唱,也并非不悦耳,但诗人都无心赏玩。这里的“自”字和“空”字,是互文对举,可以互训。所谓“互训”,也就是说,“自"可解释为“空”“空”也可以解释为"自”。如果把这两个字对调一下,说成是“空春色”“自好音”,也完全可以。对诗的原意,毫无影响。唐人李华《春行寄兴》诗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的用法,和杜诗是相同的。 对于这两句的写景,过去有不同的理解,如清朝人仇兆鳌在其所著《杜诗详注》里就说是“写祠庙荒凉”的。近人大多数也采取这一说法。我以为这是一种误解。第一,从“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的描写中,我们确实看不出有什么“荒凉”的意境,相反,倒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二,古人常用草色来渲染春色之美,如江淹《别赋》中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的句子,就是这一类。杜甫这里说的“碧草”,也正是这个意思。碧草就是碧草,不是蔓草、杂草、野草,更不是衰草,不能一看到“草”字,便和“荒凉”联系起来。而且,这样的理解也违背了诗人的创作意图。因为诗人的意图,正是要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好的春景如草色莺声等一齐抹倒,来加倍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所以,春色越美,鸟音越好,就越有助于表现这种心情。如果理解为“荒凉”,便不能起到这种反衬作用。大好春光,人无不爱,就是杜甫也写过“不是爱花即肯死”的诗句,为什么在这儿他却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呢?下文回答了这一问题。原来“伤心人别有怀抱”,他一心想念着的是这祠堂的主人--蜀相诸葛亮。这也就由第一段过渡到第二段,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五六两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这两句,都是上四下三的句法,应在第四字读断。上句写诸葛亮的才略,得到刘备的器重,刘备曾三次去拜访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的话。”三顾频烦”就是"频频三顾”。“天下计”,即天下大计,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对”中所说的:东连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刘璋(四川),南抚夷越等恢复国家统一的策略。这一句,虽然写到刘备,但着重点仍在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为刘备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三顾草庐,正是由于诸葛亮胸怀天下大计。下句,从品德和事业方面写诸葛亮的忠贞。所谓“两朝开济”,是说诸葛亮先辅佐先主刘备开创帝业、建立蜀汉,后又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济美守成,真是"功盖三分国”。然而他毫不居功自傲,这就充分表明了他那老臣谋国的一片忠心。 诸袋亮一生中最感动人的地方,是他的死。诗的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的死,诗人表示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第六次出兵伐魏,与司马懿的军队在陕西渭南对垒,两军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多次挑战,并把巾钢妇人之服送给司马懿来激怒他,但司马懿仍780然坚不出战。诸葛亮终因操劳过度,于这年八月,病死在武功五丈原的军营中,死时五十四岁。这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史实。诸葛亮虽然壮志未酬,但是,他所表现的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所给与后人的积极影响,却是无可估量的。这也是诗人杜甫为之感动得泪流满襟的一个没有说穿的原因。“泪满襟”的英雄,当然就是诗人杜甫自己。但他用了“长使”二字,便大大地扩充了感染的范围,不仅把普天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动与共鸣,而不能不为之同声一哭。 历史也正是这样证明着的。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为这两句诗所感动的例子,是唐顺宗时的王叔文。王叔文是当时出现的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参加的进步的政治集团的首领,他力图改革弊政。但因遭到宦臣俱文珍等人的反对而终归失败。《旧唐书·王叔文传》是这样记载的:“叔文但吟杜甫诸葛祠堂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欷歔泣下。”所谓“欷歔泣下”,也就是“泪满襟”。这是杜甫写作这首诗之后不过三十五年的事情。第二个例子,是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宗泽,他也曾深受感动。当时,宋王朝的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父子二人双双被金人俘掳,宋高宗逃跑了,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经七十岁高龄的宗泽,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当时的国都开封,但终因忧愤而成疾,临死时,他也无限感慑地吟诵了这两句诗并三呼“过河”(意思是渡过黄河,抗击金兵)。此乃杜甫写作《蜀相》这首诗之后的三百六十八年的事情。仅从以上两个历史事例,我们也就可以看到这两句诗的巨大而深远的感染力量。 在诗歌体裁的运用方面杜甫可以说是写七律的大师。仅流传下来的他一个人就写了一百五十一首七律,超过现存初唐和盛唐诗人所作七律的`总和。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它要求结构紧凑,对仗工整,声调和谐,语言精炼等等,所有这些优点,《蜀相》一诗可以说都具备了。 作者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诗人社审言之孙。年轻时应进士举,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提奔唐肃宗,授左拾遗。后弃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式重中任参谋,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出题,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展现了唐代由盛而我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讲史”。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有《杜工邮集》 经典古诗词8(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晴川历历汉阳树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自己隐居时劳作辛勤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爱莲说》中描写莲的高尚品格用了一个对偶句(可从长句中摘出)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经典古诗词9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注释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鉴赏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第三句叙事夹抒情,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觉。但诗人留下问题: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人”,诗人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中的“恼”字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简析 (一)整体评说。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其实不看作者的写诗背景,单独看诗,是看不出这是怀念亲人的。但从诗词中可以感觉出,作者因为心里惦念着某事或某人,显得睡卧不安。 (二)写作手法。 这首诗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作者写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种物景的变化来替代的,没有直言,这体现了中国诗词一贯含蓄的作风。作者写心情,用的是“托词”,口里说是恼春色,实际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此诗还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说诗句。 第一句“金炉香尽漏声残”,单看这句,是看不出在写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诗句比较普通。“金炉香尽”和“漏声残”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一个漏壶的水快滴尽了,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苏轼《卜算子》用过“漏断人初静”,也是用“漏”写夜,基本上诗词里写“漏壶”都是在写夜。 第二句“翦翦轻风阵阵寒”,“翦”,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是用来形容寒风料峭。这句描写风的“轻”“寒”。从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春”。因为夏风凉习,秋风萧杀,冬风凛冽,只有春风才“轻”且“寒”。诗的前两句合起来,是先“夜”再“春”,不是先“春”再“夜”,显得比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这句非常不错,可以说是比较出彩的。因为诗词里写春色,一般是两种态度为主流。一是赞赏喜爱和眷恋的,一是哀叹惋惜和感慨的,其实也是爱春色,但就是提前担心它流走。王安石在这里别出心裁,表示“春色恼人”。为什么恼人呢,背后肯定有玄机。至于什么玄机,作者在诗里未点明。读者可以根据这句来推断,肯定是有样东西,让作者觉得比欣赏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记挂的。那就是——亲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栏干”。虽说“月移花影”属于“俗词俗句”,但写景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这句诗间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没睡,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缘故。 总的说来,这首诗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余者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普通的诗句。 经典古诗词10陌上桑 明代李攀龙 日出东南隅,照我西北楼。 罗敷贵家子,足不逾门枢。 性颇喜蚕作,采桑南陌头。 上枝结笼系,下枝挂笼钩。 堕髻何缭绕,颜色以敷愉。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故绸缪。 少年见罗敷,袒裼出臂膋。 来归相怨怒,且复坐斯须。 使君自南来,驻我五马车。 遣吏前致问,为是谁家姝?罗敷小家女,秦氏有高楼。 西邻焦仲卿,兰芝对道隅。 罗敷年几何,十五为人妇。 嫁复一年余,力桑以作苦。 孰与使君俱?使君复为谁?蚕桑所自娱,小吏无所畏。 使君一何迂:“罗敷他人妇,使君他人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左右三河长,负弩为先驱。 何用识夫婿,飞盖随高车。 象牙为车轸,桂树为轮舆。 白马为上襄,两骖皆骊驹。 青丝为马靷,黄金为辔头。 腰中千金剑,自名为鹿卢。 起家府小吏,拜为朝大夫。 稍迁郡太守,出入专城居。 月朔朝京师,观者盈路衢。 为人既白晳,鬑鬑有髭须。 四十尚不足,三十颇有余。 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经典古诗词11嗟尧之时兮大水滂,横溃四海兮包陵冈。荡流涌汩兮周无防,龙腾蛇奔兮嬉以狂。 腥鳞顽鬣兮更披猖,城居穴处兮乱厥常。颓虫纠结兮肆害戕,陆盘渊据兮傲不臧。 朋屯党集兮蕃以昌,穿穴噬齧兮民尽伤。下民既病兮帝弗康,黄熊幽殛兮羽山阳。 乃命伯禹兮行四方,乘高趋卑兮陵复航。凿山疏源兮导河江,万水下走兮来洋洋。 经画九野兮兴农桑,驱龙放蛇兮屏诸荒。焚山燎野兮无遗芒,野巢窟居兮保厥疆。 敢有弗率兮断尔吭,伯益作志兮稽妖祥。帝虞耄勤兮黜予商,天授神禹兮夏是王。 九牧作贡兮金鉴锽,大冶鼓铸兮腾精铓。岩岩九鼎峙且刚,奇形诡质兮走与翔。 鳞毛羽裸兮兮杂短长,求情抉态兮幽微彰。制驭百怪兮严纪纲,兽虫人鬼兮安其乡。 殊宫别域兮异存亡,曷为兹蛇兮宅我居。妖顽坚老兮傲驱除,深潜居此兮坦无虞。 下饮我沼兮稍林株,朱眸丹舌兮玄鳞肤。恍惚遽速兮疑有无,居者畏避兮行者徐。 险夺我圃兮骇我徒,盗窃祭祷兮欺群愚。我咨尔蛇兮潜山而穴野,阴蟠远伏兮与人乎异舍。 冬居夏游兮时以行,食尔之食兮朋尔朋。攒乱我居兮常失经,叛弃尔守兮帝有刑。 胡昏与顽兮居以宁,自为不宁兮邀割烹。 荒戾天理兮悖圣程,我宥尔愆兮逐尔行,亟舍故处兮遐以征。 南山之幽兮云雾冥,草木荟蔚兮崄不平。尔徒实繁兮食惟尔盈,捕取不至兮居无与争。 汝生孔遂兮寿绵尔龄,物违其常兮祸之所集。丰狐昼游兮冬裘以白,龟厌渊处兮吉凶是卜。 虎不畏人兮皮包戈戟,矜险恃孽兮其终鲜克。我言孔昭兮语汝以理,日吉时良兮汝遄以逝。 经典古诗词12【诗中雄心壮志】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中哲理】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诗中夕阳/落日】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中忧愁】 1、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诗中树】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诗中泪】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诗中塞外风景】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 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鸟】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用》) 5、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6、 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诗中山河(江山)】 1、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4、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中春景】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 【诗中夏景】 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秋景】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这》 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诗中冬景】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经典古诗词131、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3、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5、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6、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7、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孟子·离娄上》 8、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张居正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0、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 1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12、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辩》 13、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吕不韦《吕氏春秋》 14、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孟子·尽心下》 15、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16、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经典古诗词14古诗原文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译文翻译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 注释解释 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 解(jiě):能。 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天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连。银汉,银河。 应须曲:双关语,既是说黄河的曲曲弯弯上通天河,也是说人们只有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混进朝廷,谋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即是此意。 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带小:典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是无论今后出现什么事情,你们的领地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与汉乐府中的所谓“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相同。 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占斗,指严君平观测星象。 客槎(chá):指张骞乘槎上天。槎,木筏。 三千年:旧说黄河五百年清一次,河清是圣人出现、天下太平的征兆。 创作背景 罗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在讲求出身门第、奥援引托、贿赂趋奉的科举制度下,他摆脱不了“十试不第”的命运,故而其诗歌颇多感时伤事、讽刺怒张之作,《黄河》即为其抒泄心中愤懑不平之气的杰作。 诗文赏析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天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实状况。黄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说,郦道元《水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刘禹锡《浪淘沙》词有“九曲黄河万里沙”,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词》解题:“《河图》曰:‘河水九曲。’”这里以黄河之“曲”通“银汉”为题,一语双关,所谓“曲”,表面上指黄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实际上指科举考试中各种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与途径,而“银汉”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人主或朝廷,这样看来,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谓难于登天,官场科举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见一斑。后句中的“昆仑”是古人误解的黄河发源之地,“才出昆仑便不清”,从源头上就是“浊”,此中寓意显而易见,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不公正社会的鞭笞。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天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切定黄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诗人对于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经典古诗词15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____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5、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6、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7、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8、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9、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绝句漫兴》 10、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11、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1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3、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4、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赵汝《汉宫春·着破荷衣》 15、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赵师秀《约客/有约》 17、绿槐高柳咽新蝉。 ——苏轼《阮郎归·初夏》 18、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20、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1、映湖光,逞新妆。——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22、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23、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24、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25、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戴敏《初夏游张园》 26、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7、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28、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29、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0、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夏意》 31、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32、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33、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34、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35、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36、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37、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38、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3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40、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 41、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42、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43、菱叶萦波荷s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44、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45、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