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
范文 |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3教学要求 1、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和例3的实物模型、投影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图并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看看各自准备的正方体回答问题。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样? (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①题中的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 ②你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③小组合作,寻找计算方法。 3×3×6或者32×6 =9×6=9×6 =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说明:上面两种做法都对,32表示2个3相乘。 2.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投影显示例3,拿出实物模型。 (1)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①售米的木箱是什么体? ②“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 ③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2)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计算。 (3)学生讲所列出的算式的含义,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课堂实践 做第27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已是怎样想的,确定正确后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5、6、7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4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753620665305177999999 1114916559886551312222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6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牲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4人或6人小组,一个风车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变换,其实,图形的变换还有许多种,比如:平移,旋转等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旋转变换。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牲与性质。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谁能说一说是怎样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绕○顺时针旋转到30度到“1”。 板书:指针从“12”绕点○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师:想一想,为什么指针从12指向1就旋转了30度?指针走1个字旋转了多少度?2个字呢?你觉得怎样的旋转是顺时针?怎样的旋转是逆时针? ②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是如何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从“1”绕○顺时针旋转60度到“3”。 ③如果指针从“3”继续绕○顺时针旋转9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示钟表,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④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顺时针旋转18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出示钟晴,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2)小结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牲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①师:这是什么图形?风车的旋转你见过吗?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风车旋转起来了) ②师: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 师:从图1到图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③师: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针旋转多少度到图2呢?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④交流得出: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旋转90度到图2。(板书)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2)继续观察风车的旋转。 师: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逆时针旋转到图3,风车旋转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位置变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点○的位置,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图,与学生一起明确画图要求; 2、学生在方格纸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4、小结画法。 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图形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对应线段的夹角不变,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可以首先确定对应线段,然后连线。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1、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请欣赏第5页第1题,这些图形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 2、利用旋转画一条小花。 学生自主画,然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设定未知数,列出简单方程并求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一、课题讲解 1.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称物品 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 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9)练习巩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简易方程 (1)再次强调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师: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出示例题: ①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所以x=9-3,x=6。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4)解方程3x=1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5)完成例题 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演整个解题过程。着重强调思考过程以及书写格式。学生自学例题4。 二、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8教学内容: 练习八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进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计算并验算。 3、找出错误的地方。 学生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二、练习深化。 1、练习八第7题。 学生地理思考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 针对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2、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教师讲解,纠正错误,予以改正。 3、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你认为你学的怎么样?能给自己一个评价吗?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9一、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二、重点难点 整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请同学们把书P18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地毯图,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组讨论。 3、汇报:对称图形、边长为14米的正方形、图案由蓝色组成。 4、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汇报。 a)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b)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c)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d)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5、师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二题。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三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 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总结 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 四、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为零法) 总面积减去白色面积。(大减小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设计上讲,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主体的新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在大胆猜测、积极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不同情况优化选择。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0教学内容: 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统计图与统计表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独立填表,再进行适当交流。 要重点指导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知道根据问题,应该用全果耕地的总公顷数除以总人口数。 总结,得数大约是0.11公顷。 2、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再交流体会。 3、完成第2题。 学生观察后,可以要求说说这里的复式条形图与此前认识的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体会复式条形图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填表后,适当可以组织交流,使学生体会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进步。 4、完成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再组织对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 要启发学生根据对条形统计图的直观观察从整体上评价这两只球队,看出红队的状态不够稳定,而蓝队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1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数,而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创设条件,主体参与 1 、创设情境 投影课本例6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 2 、问题质疑。 师: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教学例6。 (1)呈现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的嗅觉细胞约有多少亿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根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呢?并说明理由。 (2)教师板书:0.049×45 (3)学生独立完成求积的近似数。 (4)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所求得的结果,互相检验。指名学生板书计算过程,由其讲解保留近似数的依据。 全体学生对他的板演过程和解释作出评价。 (5)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是否正确,更正自己做错的地方。 (6)师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0,0<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0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2.2。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7)这里追问如果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呢?并说明理由。 (8)独立完成1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质疑,引出人和狗的嗅觉细胞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交流研讨、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同学们,有些应用问题取近似数时,还要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应保留几位小数才合理呢? 出示: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8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小丽家上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6.85×2.5=42.125≈42.13(元) (2)讨论交流:这道题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预设:由于是计算钱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应精确到分(百分位),所以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合理的。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千分位上的数是5,向百分位进1,得到近似数42.13。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数学的灵活性。下面我们来交流提纲中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在求积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通过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能力。) 四、精讲释疑,应用实践 1 、选一选 2、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9、1×0、5=4、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2、34×0、15≈0、3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想一想 4、解决问题我最棒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选择、判断、改错、解决问题等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下面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作业设计: 13页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例6、 0.049×45≈2.2(亿个) 生板书计算过程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能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二、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得数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吨 13分=()小时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三、巩固练习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小于号连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进行比较。 2、几个分数排列是,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根据意思进行解答。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