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踏莎行·细草愁烟》创作背景 |
范文 | 《踏莎行·细草愁烟》创作背景 《踏莎行·细草愁烟》是晏殊的一首词。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踏莎行·细草愁烟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译文 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注释 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晏殊《全宋词》,北宋时期,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形成一种广兴文学的浪潮,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晏殊临春之季不禁有感而发,以物抒情,感叹时光的流逝。 赏析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花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海燕双飞去”意为: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与联想。 接着天长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短句紧接一个长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天长”与迢迢路”,结合得很好,天长路远,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与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