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3篇 引导语: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9÷9=( ) 42÷6=( ) 45÷5=( ) 27÷3=( ) 64÷8=( ) 36÷4=( ) 72÷8=( ) 36÷9=( ) 63÷7=( ) 72÷9=( ) 49÷7=( ) 32÷4=( )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 师:老师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 看到什么了? 预设: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 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 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8.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X8=( 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口答。 师:56、8、7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分别表示总价,单价,数量(师板书“总价÷单价= 数量”)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价格的? 预设: (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X6=24(元),计算正确。 师板书:24÷6=4(元)验证结果,口答。 5、师:对比这两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都是除法,都是平均分 (2)都和总价、数量、单价有关 (3)一题总价、数量已知,求单价。二题总价、单价已知,求数量 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我们还可以整理出一条乘法的数量关系式,你们会吗? 预设:数量×单价= 总价(学生没有接触过数量关系式,可能不会说) 6、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数量关系式,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P43第4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P44第6题。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1)我们18个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一共需要多少钱? (2)我们18个人,如果要坐小飞机需要花多少钱买票? 3、完成“练习九”P46第3题。 在完成原有的两个问题之后,提问:爸爸、妈妈和我都口渴了,妈妈给我10元钱,让我去买冷饮,同学们我可以怎么买呢?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回顾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和问题对应的信息——列式——检验——口答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学生知道:这种除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6个村和3个盘的图片、12根小棒、12个小圆片、6支铅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2.师生分铅笔,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师拿出6支铅笔,先向学生明确: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给2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是怎么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铅笔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教师要同时拿2支给一个同学),再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最后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也就是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6支铅笔,每个同学2支,可以分给3个同学. (2)让学生想想刚才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学生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个小圆片,按每2个放一堆,看看能分几堆? (2)学生边说边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2.教学例5. (1)出示书上例5,左边的桃子图. ①教师叙述题意: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板书或提前用纸写好的贴在黑板上). ②教师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 (2)教师让学生拿出6个桃子的图片,自己试着分一分.(边说边分,先 再最后). (3)指名让学生回答分的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二).要强调两个两个地分,每2个放一盘,也就是每2个为一份.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摆自己的学具.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每2个分成一份(或2个2个地分的)分成了盘(板书:3盘). (5)教师小结.我们分桃的时候,把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6)结合分的过程说明算式的写法. ①桃子的个数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板书:6)每份的个数是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分得的份数是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3). ②让学生说一说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书). ③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7)引导学生看书,并说说例5的图意,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质疑问难,师生答疑. 三、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随堂练习 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分的过程.按分得的结果,把算式填全,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 用除法并:62=3 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