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刘禹锡 春词 |
范文 | 刘禹锡 春词 刘禹锡的春词是一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 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 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 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赏析】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失去爱情的妃嫔媵嫱,如同一院春光人欣赏,只得独自数花朵,实在是百无聊赖,不胜忧伤。 一、女子。新妆”、宜面”写一女子在闺中的细致打扮。如此精心修饰一新,自然是心里暗怀期待,没有期待的话,便会欲妆临镜慵”了。当然精心修饰一新待在闺中在镜里自赏也不是不可以,而一旦下朱楼”便是有所望了。首句用几个动作把女子潜意识里有所望的心态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二、女子与花。修饰一新的女子一下朱楼便被院中盛开的鲜花猛刺了一下,顿生哀愁。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里女子由暗怀期待到愁的转换是在见到花的瞬间完成的,这种由物引起的情绪的瞬间变化,在闺怨诗中并不难见,比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中的女子,由不知愁”而瞬间生愁,也是由物——杨柳引发的。如果说柳”能直接勾起送别场景的联想的话,那么《和乐天<春词>》中的女子是如何见花而生愁呢?这是因为闺中女子通常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被赏的期待心理,因而当女子看到花因外力(锁”)而被限定在深院中不为人赏时,忽然发觉自己与这盛开的鲜花的境遇十分相似,同化”的作用引发了女子心中的哀愁:花开得再艳,人修饰得再新,不仅都毫无意义,反而更显落寞。也正因此,我们说锁”、愁”表面上是写花,其实也是写人。一院愁”尤为形象,化虚为实,意即愁”充满一座院子,言女子与花均被愁”笼罩,无处逃循。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女子因了与花同样的境遇,对花顿生同病相怜之情,因此有行到中庭数花朵”之举,数花朵”既是宽慰花,也是宽怀自己,相当于一种倾诉,只不过是用动作而非语言罢了。数着数着,情难自禁,逐渐花人难辩,正是金圣叹所说的人到花里去,花到人里来”的花人合一的境界。《唐诗鉴赏辞典》说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似有不妥。行到中庭数花朵”承上句深锁春光一院愁”而来,一锁”字己点明愁”之所在,再则女子下朱楼看到鲜花的瞬间已经完成了向愁”的转换,而且这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闲愁,而是一种发乎命运感的哀愁,因而不会有大好春光”(排遣闲愁)之感。《唐诗鉴赏辞典》又说:‘数花朵’,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这只讲出了女子对花的感受,而没有讲到女子因花而生发的对自身命运的哀伤,还忽略了女子在数花的过程,女子与花初步融合的情景,而这正是末句着力营造的一种意境。 三,女子、花、蜻蜓。女子本为排遣伤情而数花,数着数着,不料越发触动了自己的哀伤,由此也可见女子的哀伤积蓄已久。越数伤情越深,以致于形神痴呆,一动不动,也成了哀伤的'众花中的一朵。女子精心打扮、下朱楼”、数花朵”是显在的动,花的盛开是潜在的动,至此均化为这一呆立的静,而这呆立的静又蕴含着愁的涌动,动静相形十分巧妙。蜻蜓的飞入,转换了读者的视角,强化了这主客融合,花人同一的画面。《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末句无谓自妙,细味之,乃摹其凝立如痴光景耳。”不仅如此,以蜻蜓飞上玉搔头”作结,还照应了首句新妆”——女子如花之美,又照应了宜面”——女子如花之香。呆立之形又凸现了女子伤情之深,回应了首句下朱楼”的无望。 四,花、女子、诗人。以上是《和乐天<春词>》的显文本分析。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还含有潜文本意蕴,正所谓冰山下面的那一部分”,这是不能直接从文本中看出来的,而要根据互文本性”进行联想再现。自屈原以美人”自喻后,以美人”自喻的形式在诗词中大量出现。因此,诗词中的美人”便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读者对美人”的感受会自然而然地融进互文本性”的意蕴,所以,美人”已远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丽女子了,而成了某种特定含义——喻已”的传达。她与文字背后的诗人产生了不可割裂的联系,往往能激发读者对诗人命运遭际的深层思考。当然,美人”是否暗含自喻,要看诗中是否有暗示”,比如前面引的《闺怨》,我们就不会把女子理解为诗人暗喻自己,而《春词》中的女子则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这是由于花、女子与诗人有如下相似性:首先是花、女子形态的美好让人联想到诗人资质(才华、品格)的美好;其次,花与女子因被锁而不为人赏,诗人因小人当道而不为所用,他们都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最后,他们哀愁的心理也是相通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