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王维《过香积寺》赏析
范文

王维《过香积寺》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韵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岂不谬哉?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 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

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 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 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吧。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