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
范文 |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3篇 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近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