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
范文 |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算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对于第二种方法,则重点引导学生是用50元减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办?怎样列竖式解答?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学生提问,集体解答,解答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练习第一题 2、比一比,谁最棒!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3、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练习第二题 四、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2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挂牌、浇花。 活动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 如: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6+3=□(个) 再引导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要加以表扬。 小练习: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4+53=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呢? 列出算式:23+20=□(棵)或20+23=□(棵)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23+20=43(2)十个十个的数23、33、43 小练习: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10+36=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引导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加以比较,再列出算式计算 浇花的比挂牌的少多少人?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活动三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班的绿色行动该做些什么呢?(给小树挂牌、浇水、栽树、挖坑) (1)、挂牌: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32个牌子,还有6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栽树: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20人,女同学有18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挖坑: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a、同桌讨论b、全班交流 2、看谁算得快 5+30=53+40=72+6=65-2=69-7=45+3=58-30=85-50=87+10=53+40=66+3=75+4=46-4=38-6=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41、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 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5【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书14页。 【教材分析】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通过学习,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估测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一一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创设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5+2 25+11 33+20 2+24 2.列竖式计算:2+26 45+24 请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并请两名学 生板演,并说一说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新课情境导入: 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学生做练习,观察主题图根据问题列算式 达成目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接下来,请把你的好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一会儿请小组的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2.请学生代表说算法(汇报交流,师板书算法) ①笔算的方法 38﹢25﹦63 3 8 ﹢2 5 6 3 ②口算的方法 30﹢20﹦50 8﹢5﹦13 50﹢13﹦63 ③摆小棒的方法 请一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参与活动,总结出计算方法。 达成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交流,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用你们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得数都是正确的,但大家看一看用哪个方法计算更好呢? 2.竖式的方法更简便不容易出错。竖式计算也叫做笔算。那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总结) ① 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可以标记进位“1 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引导学生想出计算步骤并计算 学生总结、计算 达成目标:巩固竖式计算进位加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4题。 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达成目标:能掌握计算方法和列竖式应注意的事项。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或同伴表现作出评价。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通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加强对比,强化计算方法 我们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一)先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加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出示第一组题:50+20、57+20、57+2、57+9先要求学生口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比较。 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不同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加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相加,相加不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变,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一。 (二)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减法口算?让学生举例说: 出示第二组题:50-20、57-20、57-2、57-9 先要求学生口算,再让学生比较。提问: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老师结合学生讨论概括出: 1、相同点: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减。 2、不同点:整十数减整十数,只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个位上的数字不变。两位数减一位数,只需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十位上的数字不变,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三)让学生比较两组题 提问:这两组题的口算方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概括出:相同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不同点:个位相加满了十,十位上的数字增加,个位相减不够减,十位上的数字要减少一。 二、简缩思维,提高口算速度 (一) 加数50423576923 加数203038817 和 1、提问: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提问:42+3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整十数相加,只需把40和30相加,个位上的数字不变,得72) 4、提问:76+8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加的是一位数,把6和8相加得14,满了10,十位上应增加1,得84) (二) 被减数607268413065 减数40507348 差 1、提问:已知被减数和减数,求差用什么方法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提问:72-5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 41-3,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 (三)引导学生对比小结: 口算既要准确,又要迅速,就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还要看清符号。特别要注意,个位相加满了10,在十位上要添上1,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要减1。 三、加强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1)教科书P78页,第1题。 (2)教科书P80页,第5题。 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写得数,并统计5分钟完成的人数。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7(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1、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教学的难点。 2、开发性学习包: 伟大的数学家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 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 3、拓展性学习包: 体验活动:1分钟速算。整十加整十、两位加一位,两位减一位或减整十的简便运算。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第四单元是100以内数的口算,其中进位口算和退位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讲授过程中,利用数一数、摆小棒或者计数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而运用计数器进行计算时,正好运用了竖式计算的原理相同数位对齐,因此把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笔算整合在第四单元中学习。 2、学科间整合:与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进行整合,了解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多看,多思,多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算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口算、笔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体验式活动:采用竞争激烈的开火车游戏,通过对口算题目做到准确、快速的口答,对笔算题目做到准确无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本单元8课时。 教学案例: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片断 最近我们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至今为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口算,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孩子可以用计数器拨出答案、用小棒摆出答案,画图画出答案,也就是说孩子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一旦脱离这些工具,一些孩子计算起来就困难了,这说明孩子还不能把道理转化成计算方法,举个例子吧,计算37+8 (1)先计算个位:7+8=15再和十位相加:30+15=45 (2)先给37凑成整十,37+3=40再和8剩下的5相加:40+5=45 (3)先给8凑成整十,8+2=10再给37剩下的35相加:35+10=45 (4)先算个位7+8=15,个位满十,十位上的3加进上来的1的4,即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5,合起来是45。 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操作、直观模型、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理解“数位对齐、满十进一、借1后以一当十”的道理,并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将操作、直观模型与数的运算建立联系,以促进学生反思,进而建构对百以内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操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说后摆,先摆后说、边摆边说。课堂中我与算术课程进行整合,训练学生口算的能力。每天口算20道口算题,让算数课程的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100以内加减法要求学生每分能计算3—4题左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出的数。通过这种整合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8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36+759+2 50+1621+6 42+3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42+3 50+1639+4037+40 2、21+642+3 25+8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9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8+9+1= 2+4-3= 9+6-5= 18-4+2= 20-7-9= 14-7+5= 16+3-9= 7+6-4= 15+3-8= 2、计算下面各题。 55 97 30 26 58 100 + 38 -29 +19 -17 +41 - 73 ———— ———— ———— ———— ———— ————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56-27+19=48(人) 56+19-27=48(人) 27-19=8(人) 56 29 56 75 56-8=48(人) -27 +19 +19 –27 ——— ——— ——— ——— 29 48 75 48 2、 练一练: 85-49+27= 56+42-69=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四、 课堂作业: 1、 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 92-47+36= 2、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8+32-16= 39-13+47= 96-34-35= 87-32+45= 56+21+21= 93-69+25= 五、 课堂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六、 板书设计: 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56-27+19=48(人) 56+19-27=48(人) 27-19=8(人) 56 29 56 75 56-8=48(人) -27 +19 +19 –27 ——— ——— ——— ——— 29 48 75 48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的: 1、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 2、 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3、 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重点: 1、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及正确率。 2、 会独立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独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书P8)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及速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一天,希望小学二年段的全体同学要去参观博物馆。他们在操场上排好队,准备出发了。(出示主题图---四个班的人数) 1、 让学生说说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什么? 2、 (出示汽车),学校为同学准备了两辆车,每辆车准乘70人。(帮助学生理解“准乘”的意思)可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才合适。你能帮他们出个主意吗?(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二、复习 1、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 第一种方案:二(1)和二(2):36+30= 二(3)和二(4):35+34= 第二种方案:二(1)和二(4):36+34= 二(2)和二(3):30+35=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不能让二(1)和二(3)合乘一辆,二(2)和二(4)合乘一辆? 2、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算出这四个算式的得数。 3、指名板演,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4、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5、教师小结。 三、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书P13:1、3 2、书P14:6要求学生先判断是否正确,说说你的依据,最后进行改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本P13:4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种方案: 二(1)和二(2): 二(3)和二(4): 36+30= 35+34= 第二种方案: 二(1)和二(4): 二(2)和二(3): 36+34= 30+35=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书P14-15 教学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书P14:5 然后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方法。揭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继续“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2、让学生自己看题(书P14:7)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再进行讲评。 3、采用游戏的形式完成书P15:8 注意本题中有2个蘑菇是不等于那四个得数的。从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同样做事也应如此。 二、复习应用题 1、书P15:9,让学生独立列式进行解答, 2、书P15:10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让学生独立解答第1个问题。 (3) 问: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买几样玩具不限制,可以是1样、2样或3样,只要总数不超过50元就可以了) (4) 问:如果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应买哪两样玩具? 三、全课总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书P16)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2、出示主题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二、复习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画,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上所告 诉我们的四个量,先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能根据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一个不退位减的问题,一个退位减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4、让学生独立在课堂本上列竖式进行解答。 5、指名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6、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笔算:43-25= 72-27= 2、改错题(书P21:6)先让学生观察,用手势表示对或错,并说说你判断的依据,同时要求把错题订正在旁边。 3、书P21:7本题重点讲解第2、4个算式。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书P22:11、12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 北京比巴黎多几票? 56-22=34(票) 56-18=38(票) 第4课时 教学内容:书P20-22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出示56-34= 56-38= 让学生在课堂本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方法。 2、出示书P20:1,先让学生说说题意,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一个圆片就表示一个十。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3、让学生独立完成书P21:9。 4、游戏:帮小鸡找妈妈。(书P21:8) 二、复习应用题 1、书P20:4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要写单位。 2、书P22:10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什么?然后想想要求雨伞多少钱一把应怎样列式。最后想想本题的单位应是什么。 3、书P22:13 出示图与表,想一想根据这表,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请同桌同学说一说,一人提问,一人列式解答。然后全班一起讨论,请同桌合作开展你问我答的活动,其他小朋友当裁判,看看他们说得对不对。 三、全课总结 第5课时 教学内容:书P23-24: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的几的数。 2、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希望小学每学期都举行卫生评比,我们来看看这学期他们评比的结果。(出示主题画) 二、新授 1、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什么?请同桌同学说一说。 2、全班同学看图,说说你的发现。 3、师:我们知道二(1)班得了16面红旗。可是其他班得红旗多少面我们能知道吗?你怎么知道的?(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4、重点分析如何看出二(2)、三(1)、四(1)与二(1)班的关系。 (1) 观察图,图中有格子,红旗画在格子里,注意比较这三个班红旗的高度与二(1)红旗的高度的关系。如:二(2)得的红旗比二(1)少3格,也就是少3面,也就是二(2)班的红旗比16面少3面。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2) 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先观察四(1)、三(1)所得的红旗与二(1)所得的红旗的关系,也可以跟其他已知红旗数的班级进行比较。先说说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指名列式。 5、小结 三、巩固练习 1、 书P23:做一做 先让学生理解“优惠”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最后同桌讨论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2、 书P24:1、2 让学生独立解答。提醒学生第2题是求“有多少同学看了电影”因而它的单位应是“人”或“个”。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书P24:3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16面 二(2)班比二(1)班少3面,二(2)班有几面? 16-3=13(面) 16面 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三(1)班有几面? 16-2=14(面) 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主动讨论和交流。 2、 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3、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4、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 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1、 回顾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把它写在题卡上。 2、 整理和复习 (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知识要点。 (2)分类复习 ①小朋友们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你们会计算吗?指名上台板演。 校对时提问: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那在我们计算时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 ③改错。 3、 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课件分步出示 瞧,这有几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鸡们玩呢。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知道怎么列式吗? 如果条件换成“小鸡比母鸡少7只”,怎么列式?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小组讨论。 4、 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