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岳阳楼记优秀语文教案示例 |
范文 | 岳阳楼记优秀语文教案示例 岳阳楼记优秀语文教案是今天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岳阳楼记优秀语文教案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岳阳楼记优秀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组学习讨论。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2、交流: (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1、分析课文各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叙事:是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 第二段写景:总写洞庭湖的景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三、四段写景、抒情:分写洞庭湖或阴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览物”者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发表议论、申述抱负作好铺垫。 第五段议论、申志:紧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 2、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简介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2)概括中心:文章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古仁人”思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 李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 读一读 品一品:民族精神的体现。 儒家学说: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 天下为公 毛主席: 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四、品味、欣赏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请试着从以下方面说说它好在哪里? (1)立意、构思、章法。 (2)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3)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节奏) (4)表达方式。 3、小组学习、讨论。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 (1)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慰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 。 (2)骈散结合。 骈偶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散句:是相对于骈偶句而言,骈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 1、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 3、《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 4、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 (1)一心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3)春和景明画 霪雨阴风图 (4)迁客因物而喜 骚人为己而悲 (5)为国为民:要学仁人志士 莫做迁客骚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