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
范文 |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通用10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1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 第二 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从这一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2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跟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跟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跟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跟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3《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传诵的明文。 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作者在略叙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们只因环境变化而心情变化,丝毫没有把国家安危放在眼里。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样,应该时时刻刻惦念着国家,以国家大局为重,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遥远的地方,只要有这颗爱国之心,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如果人们对国家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抵抗侵兵?由谁来出谋献策?由谁来力挽狂澜?没有了民众,这个国家也没有了意义。当国家有了危难之时,有力出力,有计献计,为国家担忧,为国家殚精竭虑。当国家太平之后,可以跟举国上下所有的人们一起欢欣,一同庆祝。那是,也许更觉得逍遥自在。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学完之后,再放下心来玩,难道不比提心吊胆地玩好吗? 《岳阳楼记》主要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4《岳阳楼记》由景抒情,重点突出喜与悲这两个字。喜则万物俱明,悲则诸景皆黯。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千古名句。 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意思是,不因外物而喜,不以自己而悲。人是一个情绪化的动物,能因为周围的事,环境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而中学生也不例外,面对学习,我们承受的压力十分大,这样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一切的事情都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但对此人们通常就认为,这样先忧后乐的观点只是国家领导的事,与人无尤,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国家是由好多人们组成起来的,而国家领导只是引导我们前进的指明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推开,那么一切将会变得混乱了。每个人都处于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况下,那最后只会损人不利己。我们作为社会的主人,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我们做到的未必如此,但至少,我们可以关心国家的事,万事从小做起,聚沙成塔一人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整个国家。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刻不容缓,就才我们从现在开始,承担起这样一份责任吧! 《岳阳楼记》让我成长了,从中我明白到了人是应以大局为重,时刻关心国家。我的确是受益良多。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5看了《岳阳楼记》,我有很大的感受。 首先,滕子京是很有能力的,他把巴陵管理的特别好,他把各种已经干不下去的事业又重新办起来了,重修了岳阳楼。然后是洞庭湖,这一段写的特别精彩。在它下雨的时候,浪花冲上天空,太阳和星星都不见了它们的光。晚上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怀念家乡的心情和伤感。还好,在晴天时,春风和熙、阳光明媚。登上这座楼,就会无比高兴,端着酒杯,吹着微风,心情很快活。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流传经典。 读完这篇文章,我受到的启发是:一定要做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做鼠目寸光,没有能力的人。 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6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美好的未来,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独立与繁荣,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大多出身卑微,但仍然满腔热血,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虽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虽命比纸薄,也有不屈之心。中华五千年,英雄志士,浩如繁星,宋代张载就立下豪言壮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谋泰平;文天祥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赴死气概;明代顾炎武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宣言;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魄、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马克思的“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终生”,这些都让我们久久为之动容和振奋。 在我所阅读的经典中,给我的思想带来最大震撼的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它的涵义是忧患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这是何等高尚的爱国情操!相比于当今某些公知,出卖国家利益,舔西方人的脚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1015年,苦读及第,授司理参军,后历任通判、知州等职务,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谪,但矢志不改,一生为民操劳:泰州治堰,执教兴学,秉公直言,戍边西北,后又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功绩卓著。其文学成就更为突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纵观范仲淹一生,出身卑微,但志向高远,虽命运多艰,然忧国忧民,在政鞠躬尽瘁,恪守职责;执教孜孜不倦;著书立说严谨。且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丰富的闪烁光芒的精神财富。 我已是初三学生,是新时代公民,继往圣之精神财富义不容辞!我虽是女孩,将来也一定要足行千里读书万卷,拟定雄心似丈夫!让范公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刻苦求学,将来报效祖国,让人生精彩!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7伴随一篇文章成长,这也许是很不容易的。自然读书时要读这篇文章,那是因为这篇文章被选入了课文,考试要考,非得要读。后来从学校出来又走上讲台,巧的是自己还教中学《语文》,这样这篇《岳阳楼记》便伴随我一生了,甚至教着教着就老了。早年教书的时候,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有《醉翁记》和《岳阳楼记》,后来改用了语文出版社编的教材,以为这两篇“记”文不一定选入了,结果还是被选入了课本,这样与《岳阳楼记》,便结下了“深仇大恨”,差不多每一年都要教上一遍《岳阳楼记》。这不现在还要写点《岳阳楼记》的文字,真是“冤家路窄”啊! 中学时读《岳阳楼记》,“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的时候有远大的理想,自然这样一篇古代的“记”文是不在话下的。那时候自己就想说不定我长大了,能写比这好的“记”文呢。开始交待了作者写记文的原因,是因为朋友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这位范老先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便写了阴雨天在岳阳楼上的心情:“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写晴朗的时候:“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结尾还教我们要有自己的忧乐观,这点内容还千古文章呢,这只能说明古人的文化素养不高,写不出好文章而已。将来的好文章要靠我辈来创作了。 那时的我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是古人水平差,是自己人生阅历少,对古人认识不到位,不深刻,而犯了狂妄症的毛病。 而立之年读《岳阳缕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后来为了实现自己要超越古人的夙愿,自己就拚老命地写一些东西。因为那时候正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文革刚刚结束,文学突然吃香起来。文学青年是一个最热眼,最被追捧的年代,我便在滇西北深山谷里一面教《岳阳楼记》,一面拿起手中的笔,要像范老先生一样,留下点东西。然而一篇篇拙劣的文字寄出去,大部份都是泥牛入海,少部份有了那时候所谓的铅字退稿信:“谢谢您的来稿,还未达到发表水平,请继续给我们惠寄新作!” 有时候实在写得太多,还是不能发表,便在心底埋怨那些编辑的有眼无珠。后来再教学《岳阳楼记》时,才感悟到范老先生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老先生旷达心胸确实令人敬佩得不得了,人生的得失是不要去计较的,也不为了某个目的而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去实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行。 不惑之年读《岳阳楼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来也没有强求自己去写像范老先生那样伟大的作品,而是切合自己工作实际地抒发点感想也就行了。慢慢地有的编辑便主动跟我联系,说某篇东西有点价值了,再怎么处理一下就会更完美,慢慢地我的一些蹩脚的东西也就堂而皇之地登在某个报纸和期刊上了。 这时再重读《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是的人生不计较一时身份地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不论在那里,心里都想着为人类做点事情,都想着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不说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想着尽上自己的一份能力。就像滕子京一样,能够重修一下岳阳楼也是可以的。不要非去逼迫自己要有多大作为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对范老先生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地方了,他不仅规劝了当时心情苦闷的滕子京,也将后世所有的来人都规劝下来了。文学的精要就是在不经意间,劝化了所有的世人。 知天命之年读《岳阳楼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觉得什么都将过去,只有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知道人生确实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不容易的,但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人生也就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家有万间,一夜仅睡一床而已;家有万担粮,一日仅三餐罢了。”过多的追求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古谚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还是让我们像范老先生说的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有了这样的一种豁达和追求,人生没有愈越不过的门槛。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8我在寒假期间背诵了<岳阳楼记>这篇有名的古文。范仲淹在文中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用优美的文笔为人们展示了壮丽的美景,而他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抒发出的忧国忧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写。当时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气消沉、心灰意懒,思想很是消极。这时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贬谪,当他邀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奉劝滕子京,也是奉劝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这种力透纸背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成为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这篇文章有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取得一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裹足不前。而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正是拥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现在祖国的繁荣富强。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9说起《岳阳楼记》诞生,实乃文坛的一段佳话。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谪任巴陵知府,第二年集资重修岳阳楼,考虑到“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钜卿者不成著”,于是他想到自己好友范仲淹。六月,他写了一封《求记信》,同时附有一幅《洞庭晚秋图》,请范仲淹为之作记。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志向,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接到滕子京的《求记信》,正值他被贬邓州(今河南南阳),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 这天是公元1046年9月14日。吃过晚饭,范仲淹令人将《洞庭晚秋图》高高挂起,他要仔细品读一番,好好构思这篇文章。秋风习习,月光如水。凝神壮美的画图,他仿佛神游物外,越长江,入洞庭,登临送目,心与景汇。 神游物外,他想了些什么呢? 也许是那一碗米粥分为四块果腹两餐的艰辛童年?或许是长达五年和衣而卧的求学岁月?抑或是眼下仕途坎坷、一贬再贬的屈辱处境? 应该不会。因为这不合他的性格,而且书有佐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他终身奉行的操守。 登临送目,他看到些什么? 是先秦诸子或乘车、或骑驴为济世救民奔走呼号的忙碌?或是屈原策杖行吟、抱屈投江的悲壮?还是杜甫徒唤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 都有可能。因为见贤思齐是他的行为准则。记中所说“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就是确证。 心与景汇,他或许听到了什么? 是孔夫子执着不悔的“君子忧道不忧贫”信念?或者是孟子矢志不渝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念?还是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至死都不放弃的“民生各有所乐”追求?抑或是杜甫“穷年忧黎元”,但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自己纵使“受冻死亦足”的誓言? 一定是这样的。因为“仁者”的济世情怀,一直是他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记中不是清楚记述了他对“异于二者之为”高尚行为的苦苦追寻吗? 但是,更可能的实际情况是,他也许什么也没见,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听见。此刻他的心中,只有忧乐两字关情。融入血脉的信念,埋藏日久,体念日深,笔走龙蛇,不过一吐为快而已。但见他,身微倾,轻拈笔,伏案疾书,叠彩华章在笔端涌流,跃然纸上。 凝望着重彩塑金的雕屏,我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一种敬意,一股激情在胸中搏动。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 篇10《岳阳楼记》区区368字,开篇先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继而由岳阳楼大观过渡到览物之情,浓笔重彩描绘洞庭湖阴晴变幻的不同景色,分写览物而悲、览物而喜的不同心境。最后通过与“古仁人之心”相比照,正面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千百年来,《岳阳楼记》以其立意高远、写景雄奇、抒情真切而传诵千古。它所阐述的人文理想,几乎升华为普遍的道德规范,成为激励历代志士仁人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 临胜境读华章,滋味果然大不相同。沉吟间,忽听身旁轻声叹言:“读《岳阳楼记》,人人争说忧乐观,依我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值得探求。” 这话让我砰然心动:“这是谁呀?说我哩!”抬头循声望去,是校长。只见他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缝,意味深长地望着我,那神情明明白白是传递着一个问号。 对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之所属唯有天下苍生。这是无我的境界,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前提。我茅塞顿开,忽然悟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摒个人成败得失、荣辱毁誉于度外,以天下为己任,济苍生、安社稷的胸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种忧民、忧国、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济世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居安思危、乐在其中的忧患意识。 多情的中国文人,千百年来,渗入你骨髓的忧患意识、济世情怀,是穿越时空涓涓流淌的一股清流,凌风怒放永不凋谢的一枝奇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注入了无限的活力,附丽了壮美的生命。它发端于商周,发达于唐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写了彪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长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