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2一、教学目标: 1、借助朗读,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利用范读及例句比较等方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通过范写、临摹写“块、常”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读懂前四个自然段中相同相异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导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进行简单推断,并通过此过程理解“掰、扛”等动词的意思。 3、仿照课文形式,说说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会怎样,并适当运用所学动词。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从反复的结构中,能推断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1、爬杆上树是高手,爱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没有山上有。 (1)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2)舌前舌后音要读标准,认识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时候的候。反犬旁还有哪些字?猪·狗·猫等,和动物有关。 (二)朗读课文,识字。 (1)范读课文,请认真听准每个音。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 (3)出示字卡,粘贴到白板上。 ①带拼音读三遍。 ②去掉拼音读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课中的,读knɡ,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么读音? ①玉米结(ji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下山来,最后的结(jié)果是空手而归。 这两句话中的“结”读音不同,想想课文中的`“结”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这样的句子吗? (4)仔细看课后第3题的插图,先读准字音,再做一做动作。 (5)认读其他生字,组词巩固。男女生读词,开火车读词。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桌带动作朗读课文,了解动词意思,体会小猴子的情感变化。 2、图文结合,朗读汇报,再结合课后第3题的插图,说说这些动作都与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哪个动作是这几次中都有的。 3、结合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比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4、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四)情境创设,信息整合,简单推断。 小猴子知错就改,以后会怎么样呢? (五)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对称。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会做什么,想些什么?画一画,写一写,如果能用上几个刚刚学过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教后反思。 1、通过朗读,识字释词示意。 学习朗读是通过朗读可以识字学词,可以理解内容,也可以学习语用。所以,本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朗读的学习来完成。学生初读,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范读,不但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及反复的结构。通过朗读理解内容,体会结构特点。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程度。加上表情和动作,使学生自主完成对人物心情的体会、对动词意思的理解。正是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多次感受相似的做法和相似的心情。也正是在多次朗读的过程中,生字多次“复现”,建立了音、形、义三者的联系。多音字的学习,在语境中据意辨音,使得朗读的学习和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有机结合。 2、调整视角,使推断有迹可循。 呼应单元语文要素,本课要整合信息,作简单推断。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归的结果已然明确的前提下,推断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将课后第2题调整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会想到些什么? 3、借助插图,情境延伸,思维和语言相互促进。 语言的学习、思维的发展都要在语言实践中进行,而且要注意学用结合。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和说图的能力,课文的每幅插图又情趣盎然,因此课始就让学生看图按“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的句式,大体说一说图的内容;结合单元课文,试着再运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结果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表格中重点词语、动作词语的选择填空;情境延伸出小猴子第二天又下山了,他会怎样做,怎样想。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使学练结合,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和提升。 因为本课要承担“信息整合,简单推断”训练,所以,在朗读课文、内容理解上,教师引导得相对较多。实际教学时,面对不同的学情,可采用不同的策略,减少教的成分,增加学的分量,使教学更有效。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3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 (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____,它又____,接着它____然后它____,最后,____。) (4)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的小猴子,因为)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累空间 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 ①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③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板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后来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树下(扔摘捧) 西瓜地里(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拓展运用。 ①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词语。 ②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③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5.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玉米地 一()玉米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兔子 6.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学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简笔画猜课题。 2.生读课题回答问题(读懂什么?还想懂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音乐起,师朗诵第一,第二自然段,接着问:小猴子扛着玉米会去哪?会干什么呢?然后用手势提示学生读课文。 2.问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师根据生的回答贴出挂图) 三、学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 2.品“又大又多”。 3.品“非常”。 4.品“掰”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跟小猴子去玉米地的时候,我们先是通读课文知道小猴子在玉米地里干什么?接着想象小猴子见到的玉米是怎样的?然后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它当时的心情;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法:通读—想象—模仿—朗读) 五、自学 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跟小猴子继续往前走,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学余下的课文。自学完后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朗读的形式或讲故事的形式来汇报学习情况。 六、悟课文寓意 小猴子这次下山一无所获,空着手回家啦!你知道它为什么只能空着手回家吗? 七、巩固 学生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演课本剧。 八、拓展思维 1.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它会去哪,会怎样做?(同桌讨论,再指名说) 2.请大家把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发生的事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写的小故事。 九、小结下课 xxx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7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 读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摆放路线图。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 (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xxx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8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1.“非”字的笔顺。 2.“看”和“着”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学习生字。 (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 (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圆 回 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教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再出示词语:“看着 非常 西瓜 回头 可爱 一棵桃树 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 (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 “看”:kàn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 看电视 “非”:fēi 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 组词: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 说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 组词:一棵树 “瓜“:guā 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 ”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 组词:西瓜 瓜子 “圆”:yuán 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 组词:圆形主义 又大又圆 “回” huí 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组词:回家 “可”:kě 用学生认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组词:可是 (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学生认识观察汉字的结构,看准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书上空白田格上独立写一个,写后想出难写的字。 4.学生想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着、瓜、圆”这3个字。教师提醒学生“着”字的第三笔是“撇”,这个字的横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瓜”字要注意左边的“ ”和右边的“ ”像裙摆一样撑开,长短一样。“圆”字注意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 5.教师出示“非、可”两个字的单片,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非”字的笔顺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可”字的笔顺是一 可。 6.学生在书上书写第二个空白田格的字。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在生字、词本上写作业。 2.完成课后练习3:用下面的字组词语。 (1)先读读题目要求。 (2)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 (3)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3.完成课后练习4: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五、教师小结。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 花果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小猴也特别好客呢。今天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分享。想知道今天发生的故事? 生:想。多媒体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指指点子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2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很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但小猴子想: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于是,小猴子继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顾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动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1、 2,再看图3、 4) 生:树上有9个桃子,摘走4个,岩石上原有7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加法也行) 岸上有2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花上原有8只蝴蝶,飞走了5只。篮子里原有4个桃子,掉到水里4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二、学习新课 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 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个。(手指问1、问2、问3)师:(指问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求树上还法剩几个桃子?(语速慢,指图)想一想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怎么样了呢?(语速快)谁会列算式? 生:9-4=5(板书:9-4=5)师:同意吗?(同意)为什么列减法算式呢?(一顿)生:要求还有。.。.。根据学生讲得再找学生说) 师:看,他说的多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不错,谁能说的更流利?) 同位互相说想法。 师:(指着9-4=5)9-4=5,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4+5=9,所以9-4=5师:说的真好。谁还想说说?生: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 师:对。 生:数一数 师:这种方法也不错。那你们最喜种方法呢?说给你同位听一听!(同位互说)2、解决“花上还剩几只蝴蝶?”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唉,这个问题“花上还剩几只蝴蝶?”你会解决吗? 师: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指一生口述:生:8-5=3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生说:“要求……师:(指着)8-5=3,你是怎么算的? 生:5+3=8,所以8-5=3 生:8可以分成5和3,所以8-5=3师:你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5=3.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岸上还剩几只青蛙?又该怎样列式呢? 3、岸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示图3、图4)指引认真观察这两幅图,岸上后来有几只青蛙?跳入河中几只?要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该怎样列式呢? 生:2-2=0板书:2-2=0师:唉,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要求师:2-2=0,你是怎么想的?生:原来有2只青蛙,全跳水里了,岸上一个也没有了。 师:说的真清楚。那“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你会列式吗? 生:4-4=0师:一样吗?(一样)板书4-4=0(个)师:小猴子做事真是三心二意,没有捉到青蛙,还丢了桃子。可不要学它哟! 师:同学们看这两算式(指算式2-2=04-4=0)发现了什么? 生:得数都是0 生:都是相同的数相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两个相同数相减就等于0,唉,老师出几个题考考你! 师:7-7=?6-6=?1-1=? 师:那2-0=?生:2-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两个里面一个都没去掉,所以还是2个。 师:说的真好!老师再说几个:你们能举个这样的算式吗?生举例。 师:奧,通过这几个算式发现一个数减0等于?(还是这个数)总结:真聪明,来看黑板,今天我们继读学习了减法的知识。(板书:减法) 三:练习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老师出个练习题考考你,比一比那个小朋友最棒! 1、口算练习师:这儿有几个口算题,听清要求:先读算式再说得数。好,先找坐的好的同学口答。(点名3人)看看那一排同学坐的最好。来接火车。看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来抢答好不好?听清要求:当老师读完算式时,你们再说得数。 2、看图列式 师:太了不起了。小金鱼也来到我们课堂。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能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这是数学书42页的第4题,把算式写在书上。 生:独立列式。 师:你怎么写得第一个算式?一样吗?第二个呢? 师:7-3=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小鸡回家 师:我听说咱班的同学很爱帮助人!这儿有几只小鸡找不到家了,快来帮帮它吧!(出示图)谁来说说怎样帮助它们?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算,相信你们能正确的连线。生独立活动。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的。(示作业纸) 说:这只小鸡同意吗?(看投影这只小鸡? 师:全对的举手?有的错的吗?那8-6=2你是怎么计的? 4、小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手里都有一套数字卡片,每人抽一张卡片,和你同位组成一道减法算式,说出得数;把卡片放回,再进行下一组。咱比一比,看谁答出的得数多。 全课总结:师:同学真的很棒,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通知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减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课堂小结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从故事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目标 1.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块、非、常”3个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2.导入新课。 (1)导语: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猴”) (3)“猴子”的“猴”是反犬旁,注意观察右边的“侯”里面没有一竖。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4)齐读课题。 板块二明确脉络,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文段。 (1)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l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2.图文结合,初步感知。 (1)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玩呀? (2)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3)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 课件出示: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块三分段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学生点评) (2)教学“块”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 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课件出示:豆腐、蛋糕的图片) (3)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看!这些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注意“结”在这里念第一声,它是多音字,表示植物长果实。你能举例吗?例如:这棵树上结满了苹果。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非常)谁再来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谁来用“非常”说一句话? (4)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 (6)这个字谁会读?(bā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扛”) 一起读好这个字。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7)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1自然段,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的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小猴子看到的这棵桃树上有什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满”) (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我们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扔”) 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摘”) 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5)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自然段吧!女孩子认真听,学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块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要点。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非、常”) (2)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要点。 ①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②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③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捧、瓜”等5个生字,会写“往、瓜、进、空”4个字,读准多音字“只、空”的字音。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分类复习,小组练习 1.巩固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扛、扔、摘”)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上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读一读,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小组练习,用“掰、扛、扔、摘”各说一句话。 板块二分组合作,自主学文 1.回顾前文,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一棵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总结: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先说地点,然后描述小猴子看到的东西,接着写小猴子的动作和结果。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把文中第3~5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吗? 2.分组学习,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 一片瓜地里又大又圆扔摘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树林里不见了空着手 (2)每组派一个代表用上面的词语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3、插图4、插图5。 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学习,分组演一演小猴子在这三幅图中的动作和情态。 3.方法指导,聚焦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又大又圆) 像这样的词语文中有几个?请找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捧、瓜”) 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小组练习小猴子“捧桃子、抱西瓜”的动作。 (3)认识兔子,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抱、蹦、追”) 让学生做动作,记住这3个字 板块三指导朗读,探究原因 1.揣摩心情,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思考: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情如何?——非常高兴。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好第3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当小猴子看见小兔子时,它的心情又如何?——兴奋。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同桌相互读。 (3)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只、空”)强调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此时的小猴子心情又如何呢?——后悔,沮丧。你能安慰一下小猴子吗? 2.明确原因,拓展延伸。 (1)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呢?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总结: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2)想象一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境呢?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板块四集中写字,练习提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往、瓜、进、空”) (2)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及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往: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2)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3)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要写得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4)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课堂小结 xxx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准备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 扔 摘桃子 扔 摘西瓜 扔 追小兔 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第三课时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3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猴子下山》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4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块地非常往前西瓜进行天空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好多地方,看见了好多好东西。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哪些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玉米?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明确:又大又多。还有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又__又__”式词语: 又高又瘦又矮又小又高又壮 又香又甜又白又亮又惊又喜 又说又笑又哭又闹又蹦又跳 又长又细又鲜又嫩又气又急 2.想一想: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想了些什么? 明确:哇!这么多、这么大的玉米啊!看上去好好吃!我要掰一个回家! 3.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明确:因为小猴子这时看到桃子又大又红,真惹人喜爱,馋得不得了,就顾不得玉米了。 4.从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明确: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都很惹人喜爱。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它没有明确目标,做事不专一。表示“不专一”的成语示例: 三心二意喜新厌旧心猿意马 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表示“专一”的成语示例: 一心一意心无二用心无旁骛 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5.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明确:因为他见一样拿一样,但是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拿的东西扔掉。他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是错误的,明知道小兔子会跑还去追。最后,小兔子不见了以后,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6.小猴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唉!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真是后悔啊!现在搞得两手空空,等会儿回家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唉! 7.找出课文里描写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语,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扛”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扔”指把手上的东西丢掉;“摘”指用手采下或取下;“捧”指用双手托;“抱”指用手臂围着。 8.你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吗? 明确: ①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 ②爷爷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去。 ③小华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④小华帮奶奶摘苹果。 ⑤小周捧着几个苹果回家去了。 ⑥这个西瓜太大了,他抱不动。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子下山,先来到__________,再来到__________,又来到__________,最后回家了。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_________,再摘了__________,又抱了__________,最后去追__________。 明确: (1)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选择生字填空。 ①扛②扔③抱④捧⑤掰 (1)今天我跟着奶奶到玉米地里( )玉米。 (2)我看见平平在教室里乱( )东西。 (3)妈妈一回家,我就想要( )妈妈。 (4)小猴子( )着玉米一边走一边玩。 (5)我( )着心爱的玩具,舍不得放下。 明确: (1)⑤(2)②(3)③(4)①(5)④ 3.总结。 课文写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摘了玉米;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来到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在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一无所获。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