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醉翁亭记》的教学建议 1、参考课文说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二题,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教师可以用板书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下面的板书形式可供参考: 
第一段,引入: 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写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为乐亦无穷 第三段,写游写宴: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归: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2、结合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参照课文研讨,指导学生说说醉翁之意以及作者乐的内容和实质,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的艺术特点。可以让学生主动发言,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参考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作必要的`订正。既要鼓励学生有新意的见解,又要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概括能力。 3、本文与《岳阳楼记》作于同一年,都是在相同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心境下写成的。但这两篇文章在创作动机、所写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差异较大,可指导学生做一些比较研讨。教师可参考课文研讨部分适当点拨,研讨的结果可以在班上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呈现,但不强求成文,只要列出观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