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蜜蜂引路》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
范文 | 《蜜蜂引路》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故事。“引”是带领的意思。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往常列宁派人请养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这次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养蜂人。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列宁决定自己去找养蜂人。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蜜蜂是列宁的向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求识的8个生字,培养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阅读“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1、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2、说说什么叫“引路”?(就是领路、带路) 3、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4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2、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反馈: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3、读第2自然段(读懂每一句话,理解段意)。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结合课文内容,用关联词语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www、xxJXSJ、cn=小学教 学 设 计 网 4、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符合。因为列宁的判断依据的是自然规律,合情合理。) 四、拓展想象,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想想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呢?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五、巩固本课生字词 1、出示字卡,巩固阅读中已认识了的生字。 2、组内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引:读yǐn;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六、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1、探究活动,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同学互相说说,看谁说得好。)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选做一个问题)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他想 飞回园子—————————————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 找到养蜂人———————————果然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