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桃花源记》课程教学设计 |
范文 | 《桃花源记》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多种诵读的形式,个性化解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2、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同时将个人审美情感融入其中,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3、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的能力,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通过诵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品味文章语言,发挥想象,运用现代散文语言进行文学再创作。 3、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达成情感共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贴近生活,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谈论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向往和追求。 3、介绍陶渊明及时代背景,了解他所选择的生活,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3、设计问题: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 1段 自然风景美, 2段 乡村生活美, 3段 人民情感美, 4段 社会环境美,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展示读──竞赛读──齐读),让学生读出文字的美感,读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2、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3、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4、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 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说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2、据此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二、合作探究 1、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思考一下,下列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明确: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4、乃不只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明确: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出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世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朝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5、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 明确: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6、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文章所表现的社会理想? 明确:作者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幻想。 7、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 三、品味研读、主题探究 1、大家相信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东晋年间存在吗?(让学生从文章中找线索来考证) 2、作者写《桃花源记》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拓展延伸 假如陶渊明来到大家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成语。 2、背诵并默写全文在家庭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段 自然风景美 2段 乡村生活美 3段 人民情感美 4段 社会环境美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