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计算机教案 |
范文 | 计算机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教案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要的介绍了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前景。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迅猛、埃尼阿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可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带领学生参观多媒体设备,并请电教老师为学生讲解、演示。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子计算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基本理解课文讲的几个要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来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先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学互相指正字音,识记生字。 3、出示“史密森博物馆”“埃尼阿克”等较拗口的专有名词让学生读熟。 四、再读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在课文中画一画,注一注。 3、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 (2)短短几十年繁衍了好几代。 (3)和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称为“电脑”。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为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举例说明吗? 出示投影: (1)媒体就是 ,像电话能 ,电报能 , 能 , 能 ,……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请学生充分地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 (2)多媒体就是 ,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 ,又能像 ,还能像 ,……真是“十八般武艺精通”。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1)指名读课文。 (2)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关系?(电脑是多媒体,是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段: (1)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拟尝试过吗?效果怎样?(畅所欲言) 六、带领学生去微机室感受多媒体的奇妙。 作业设计: 查找有关多媒体的资料,以便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计算机 判断、处理信息 ――司令部 多媒体 传送信息―――设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启发学生想象计算机会有哪些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 一、交流认识。 1、请举例说明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2、边演示边介绍你的电脑有哪些功能。(越多越好)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像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计算机呢?用上“过去……现在(将来)……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电脑”发展史。(2)多媒体功能丰富。(3)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奇。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的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今后可以在自己的习作重运用。 作业设计: 1、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2、收看中央电视二台的“互联时代”。 板书设计: “电脑”发展史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多媒体功能丰富 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奇 课后反思: 计算机教案2活动目标: 1、通过软件学习故事《小猫钓鱼》让幼儿认识字母“L”的大小写,并学习正确的敲击方法。 2、培养幼儿做事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的良好习惯。 3、喜欢和电脑做游戏,发展幼儿细致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认识“L”键》教学软件一个。 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一套,人手一台电脑。 3、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4、字卡J-j、F-f、N-n、M-m、H-h、G-g、T-t、 R-r、D-d、U-u、I-i、K-k、L-l、各一个 并附各字母的形象字母卡。 5、大键盘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小猫怎样睡觉》 要求:①学生黑屏。 ②幼儿安静找一强电脑面向老师坐舒服。 2、游戏《小花猫和小老鼠》结束。 玩法:教师份演一只小花猫,小朋友扮演偷吃东西的老鼠。当“小花猫”睡觉时“小老鼠”偷吃“东西字卡”等“猫”要捉“鼠”时,“鼠”能读对字卡“猫”就不能吃“老鼠”读不对全班帮助他。 计算机教案3一、教学目标设计 1. 了解利用科学计算免费软件--Scilab软件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的.基本过程. 2. 了解并掌握Scilab中的基本语句,如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能在Scipad窗口中编辑完整的程序,并运行程序. 3. 通过上机操作和调试,体验从算法设计到实施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体会算法的实现过程,能认识到一个算法可以用很多的语言来实现,Scilab只是其中之一. 难点:体会编程是一个细致严谨的过程,体会正确完成一个算法并实施所要经历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几个基本语句和结构 1、赋值语句(=) 2、输入语句 输入变量名=input(提示语) 3、输出语句 print() disp()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二)几个程序设计 建议:直接在Scilab窗口下编写完整的程序,保存后再运行;如果不能运行或出现逻辑错误 可打开程序后直接修改,修改后再保存运行,反复调试,直到测试成功. 计算机教案4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9.12 教学内容:P5—7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5-P.6上半部分,边看书边思考: 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①,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②,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Linux等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6、 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 KV3000、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三、学生模仿硬件作“自我介绍”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它们协调工作,各显神通。它们究竟有何神通,你认为谁最重要呢?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一、计算机的硬件”这部分内容。然后同学们,你就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四部分中的一个,这样同学们就分成了四组,你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让其他同学觉得计算机少了你还真不行。至于角色的分配,等同学们读书后自己选择。 同学们先完整地读一下整段内容,再选择其中一个认真仔细地读,为你的发言作好充分准备,来说服其他同学,你还可以拉你的同伙来帮助你说服他们。 四、学习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 阅读课文内容,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9.14 教学目的 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 1、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一)教师示范讲解 在把电脑喊醒之前老师先考考小朋友们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干吗?老师再重复一遍,是第一件事。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说是洗脸,还有的小朋友说叠被子,但老师却不同意小朋友的意见,再好好想想,我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对了,首先是睁开开眼睛,我们小朋友只有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去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等。电脑同样如此,它也要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所以 第一步我们要让电脑睁开眼睛。怎么做? 1、教师示范开显示器,同时提醒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光睁开眼睛怎么行呢?,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我们要让他动起来,那第二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接通电源。 2、教师出示电源开关“POWER”标志,同时逐台电脑巡视开机情况 按下它之后,我们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左边的三个灯会同时闪一下,同时第一个灯变绿了,其它两个灯熄灭了。 现在电脑就会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了。比如说画画了 3、教师先展示几幅电脑作品,然后用“金山画王笔”给学生做示范。 刚才我们让电脑给我们小朋友画了几幅画,它说他累了,我们还是让他休息吧,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如何关机。 4、教师一步一步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关机,并重复几次。 小朋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睁开眼睛,那上床后我们会把眼睛闭上。然后开始休息。电脑同样如此。我们最后也要让电脑把眼睛闭上,要不然电脑就休息不好,他会生气的。再次提醒小朋友,我们最后千万不要让电脑的睁着眼睛睡觉。记住了要把电脑的显示器关掉。 5、教师示范关显示器。 (二)学生练习开、关电脑 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步骤的打开电脑和关闭电脑。 教师巡视指导。 计算机教案5【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教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安全涉及国家、社会道德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布置任务 学生查看课本相关内容,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四、教师提问,找学生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显示答案,并加以讲解和补充 问题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问题2: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点 ① 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② 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③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④ 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⑤ 破坏性 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问题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② 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③ 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④ 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问题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计算机教案6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知道它的产生及传播途径,正确对待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杀毒软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习,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 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技能目标: 1. 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2. 学会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杀毒、使用正版、安装软件、备份等)。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遵守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等条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 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4. 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学习。 教学难点: 1.认识计算机病毒。 ※2. 正确使用杀毒软件。 3. 如何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windows xp系统、杀毒软件。 教学设备:机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同学们平时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病毒?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病毒的一些知识,首先来看一则flash (播放flash:小胖vs电脑病毒) 1、 看了这则flash,大家有什么想法? 2、 flash中的小胖是怎么对待电脑病毒的? 3、 我们同学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如果遇上病毒了是怎么解决的呢? 4、 看来同学们家里都很有钱,电脑中病毒了换一台就好了,你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也是不可取的,下面让同学们从书上、网上以及老师放在你们桌面上的资料里了解一下病毒,在看资料的同时找出下面四个问题的答案: (1) 什么是电脑病毒 (2) 病毒的特征 (3) 病毒的传播方式 (4) 怎么预防病毒 5、 学生回答 6、 计算机病毒知识竞答 7、 小结:flash电脑病毒的自白 8、 看了病毒的自述,我们知道,其实计算机病毒并不可怕,大家回去可以为你的电脑做一次全身检查。 问题答案: (1)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 (3)网络,u盘,光盘 (4)防火墙 课堂点评 学生积极性很高 回答比较积极 课堂活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