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一份或涂色部分。 2.请你说一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义? 二、思考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4个蛋糕情景图 ①初步感知,认识整体的 (师出示1盒蛋糕)这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看成是一盒蛋糕。现在把这一盒蛋糕要平均分给4个同学。你有话想说吗?(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现在分的是一个蛋糕吗?把这一盒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 引导:每个同学分几个?是几份?1份占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板书:把一盒蛋糕平均分成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 ②动手操作,认识整体的 还是这盒蛋糕,如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怎么分?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得出 ?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③观察分析感悟。课件出示2幅图。 思考:同样的蛋糕,为什么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体会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每次得到的分数也不一样。平均分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拓展一个整体的含义。 刚才我们是把4个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其实,还有好多东西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比如6个香蕉、10个苹果、50名同学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请你举个例子,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 3.桃子的情景图,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课件出示一盘桃子。一盘桃子(6个)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吗?把一盘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4.提升领悟。 课件出示一筐桃子。这是一筐桃子,不知有多少个,把一筐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筐桃子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给8只小猴呢?还可以怎么分?为什么不知有多少个桃子,我们也可以知道得到分数呢? 5.看书,质疑问难。P64 三、实践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第2题。注意第2图的理解与辨析。 3.第3题。先平均分,再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4.第4题。 5.智慧树。(10个智慧果) 四、个人交流学习收获。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2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平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平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平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平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平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平分,平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平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习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习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习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习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习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平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习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习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习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习。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平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改善同学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引起同学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同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今年的年历;同学准备今年的年历和一个小正方体、课前收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分数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几天,同学们已经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研讨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54页第14题。 谈话:还有两个多星期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请同学们打开今年的年历,观察五月份的月历,考虑以下问题: 教师向同学解释一下: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是3天,假如这3天与双休日重叠,应把本次双休日顺延。 同学观察年历卡并独立考虑,然后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同学交流,重点交流第2小题,指导同学弄清楚五月份去掉劳动节的休息日和其他双休日后剩下多少天,那就是同学上学的天数。 提问:观察年历卡,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教师鼓励同学仔细观察年历卡并试着用分数来表达其他信息,如:4月12日和4月13日两天我们学校召开运动会,开运动会的日子占了整个四月份的几分之几?今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暑假占了今年天数的几分之几等。 同学积极交流自身分析得出的有关信息,教师和时评价同学交流情况。 2、出示第54页第15题。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每人做了一个小正方体。男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红色,四面涂了绿色;女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绿色,四面涂了红色。假如分别把这两个正方体任意向上抛30次,落下后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谁会多一些呢?(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2)谈话: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请男生、女生们一起动手抛一抛并作好记录,最后算一算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分别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3)同学互相合作,一人抛,另一人记录,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 (4)组织同学交流活动情况和记录的结果并适当解释。 3、出示第54页第16题。 组织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交流时让同学联系分数所表达的具体信息解释分数的意义。如:据国际劳工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现在有5到14岁之间的童工1260万人,在采石场的工人中,儿童占1/5。 这里的分数“1/5”是指把采石场的工人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童工人数占了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5。 先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同学课前收集信息的情况(可了解同学的学习态度),再请几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和时评价。 三、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指标,教师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同学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再给自身评价。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分数。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生:小明和小红要喝一杯水,小明说:“我一口能喝这杯水的。”小红说“我一口能喝这杯水的。”师:两个人到底谁喝得多? 师:你们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生:小丽和小凯也要进行喝水比赛,两人都说:“我一口能喝这杯水的。”师:他们俩喝得一样多吗?生:(可能是一样多的,也可能是不一样多的) 出示图片中的两个杯子。 师:现在你能回答吗?生:小凯喝得多。虽然都是,因为小凯的杯子大,所以小凯喝得多。 师:原来相同的分数还表示不同的大小,你对分数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分数的再认识 1、出图(书) 师: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生:林林和明明各拿一本书,林林说:“我看了这本书的。”明明说:“我也看了这本书的。”师: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学生讨论) 生:不一样多,因为两个人看的书的页数不同,所以它们的也不同。 2、看图讲故事出图: 师:你们爱吃蛋糕吗?笑笑就特别喜欢吃蛋糕,她对妈妈说:“我一次能吃块蛋糕。”结果妈妈笑了笑,给她拿来块蛋糕,笑笑怎么样了?这是为什么?生:(笑笑想的蛋糕是一个小蛋糕,妈妈拿来的是一个大蛋糕) 3、捐款: 师:淘气和笑笑为希望工程捐款,两个人商量好把自己零用钱的拿出来,这两个人捐款的钱数一样吗?为什么?生:可能一样,因为两个人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可能不一样,因为两个人的零用钱是不一样的。 师:现在知道了淘气捐了10元,笑笑捐了8元,你知道了什么?生:淘气的零用钱有20元,笑笑的零用钱有16元。 三、画一画 1、画一画。 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 2、摆一摆。 3、圈一圈。 圈出下面图形的,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四、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纸片、小伞、剪刀、眼镜、小球、红蓝铅笔、五角星、橡片、迷迷转、纸花、米字格作业本、风车 一、导入: 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 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 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 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 二、引入新课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平一些。 2、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这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还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吗?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 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2页。 6、板书:几分之一 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8、都折好了吗?老师想请问一个同学你折出来的这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这一半呢?这张圆片有多少个1/2?那么这一半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9、这句话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写下来。 10、生齐读。 三、折纸 1、圆片的我们会找了,你们会不会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阴影表示出来?好的,开始行动,看哪位同学动作又快又做得美观。 2、你是究竟是怎样来表示这张纸的的,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谢谢你。 4、有同学和他的办法不一样吗? 5、哦,这里有不一样的折法,大家看,刚才是竖着对折,而这个同学是横着对折纸张,你们说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样折呢?对呀,还可以斜着折。 7、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可是他们都能用来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四、学习1/4、1/5 1、听说三(五)班的同学很聪明,孙悟空他很不服气,他想出一道题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他说:我、师傅、猪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摆着一块大蛋糕,要想我们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生答) 2、板书:1/4 3、这里有多少个1/4? 4、谁又能帮助这个漂亮的姐姐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呢? 5、刚才我们把1块饼干看成是一个整体拿来分,现在我们要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那该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说)谁想好了? 6、板书:1/5这里有多少个1/5呀? 7、不管是分饼干、分蛋糕、分苹果,只要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生齐读) 8、看来大家把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看你们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出图片上显示的是几分之一。 9、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数,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伞藏着哪些分数? (1)我们把这把伞的伞面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这把伞还藏有哪些分数呢? 10、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呢?四人小组根据老师准备好的这些物品来观察讨论、说一说,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几分之一。 11、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你还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数? 五、小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是不是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就会发现数学王国是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呀!擦亮你的眼睛,活动你的大脑,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精彩。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这块月饼,两人就是每人一半,陈老师应该从哪里切?也就是把它怎么分?(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 (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 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 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再看看,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样是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2)汇报:你折出的分数是怎么来的?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师拿出一张三分之三,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追问:一个是三分之一,两个是三分之二,三个是? (4)师:同学们真能干,大家互相看一看,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9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练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份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3、想一想 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二、想想做做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先填写,然后交流。 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占这12个小方块的几分之几。 3、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4、集体拿一拿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5、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 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2、研究讨论: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二、想想做做 1、请学生先分一分,再填写。让学生体会到12的三分之一和12的四分之一结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先做一做,说一说感受:同样是二分之一,8的二分之一和12的二分之一是不一样的。 3、独立完成。 4、学生直接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独立完成。 6、思考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四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题 1、引导看图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这个问题,该怎么想?(小组讨论) 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二、想一想 先用学具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 把10个萝卜平均分成5份,3只兔分得这样的3份,即这些萝卜的五分之三。 三、想想做做 1、仔细看图,说说可以把几个看成1份? 进一步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说一说总数是多少,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分之几? 3、思考:平均分成了几个?每份是几个?应该把这样的几份涂色? 4、拿出这堆小棒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5、举例说明是怎么计算的? 6、独立练习。 7、看线段填分数 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这么填? 体会分数与“1”、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联系。 8、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十分之几?3厘米和7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9、看着图,说一说1角是1元的十分之几?5角和8角呢? 10、直接填写。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1、做游戏: 填一填,全班交流。 第五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例题 1、引导题图 出示题图,引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讨论 要知道分给它们多少个,该怎么想? ①我用圆片分一分。 ②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给小兔3份。所以是9个。 谁能来列式呢? 12÷4=3(个) 3×3 = 9(个) 3、小结: 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给小兔3份,就是9个。 二、想想做做 1、先分一分,在和同学说说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说说分成几份,每份几个?要求的分数分别是几个? 2、先说说每次拿出多少个,在列式计算。 让学生操作:把摆出的圆片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3份。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么你能帮帮他们吗?请看屏幕。 提问:如果盘中只剩1块饼了,我也想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那该怎么办?(课件演示盘中只剩1块饼的场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请说说。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手操作,自主获取 1.进一步认识1/2。 (1)刚才,我们把这块饼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个小朋友吃了其中的几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小朋友吃了这块饼的1/2。谁能学着老师的这样说说另一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一个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斜线画出来。 ②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请拿长方形的同学展示: (3)巩固练习一。课件出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为什么? 通过这个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对于分数同学们已经有一点了解,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并画下重要的地方。 1.汇报学习成果。 2.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分数,那该怎样写“分数线”、“分母”和“分子”呢? 3.同学们每人写两个(读同桌听,再让他看看写得对不对)。 四、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1)先让学生填一填; (2)再说说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3.“想想做做”第6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2)再组织学生交流。 4.开放题:你能用几分之一表达自己的生活实际吗?请说一说。 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分数还有许多奥秘,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正确理解平均分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体验小组合作、成功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平均分,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数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片(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前三分钟,导入新课 1、数字,猜一猜他表示什么?一个数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才有意义,比如我们班有47名同学。 2、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3、在前一段学习中研究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谁能提出两道生活中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动笔解答。 4、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老师也有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助解答。 5、老师这有4个苹果,要分给咱班每天干活最多的陈思齐和徐鹏程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好在哪?(平均分) 6、老师这还有两个橘子,要分给为咱班做贡献最多的王奕研和王柯然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 7、老师这还有好吃的,一块月饼,想要分给咱班学习最认真刻苦的杜怡静和赵子钧同学谁会分? 8、好 ,让我用刀把它切开。那么他们每人得到了多少呢?(一半,板书) 9、刚才,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2个;2个橘子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1个,我们都能用这样的整数来表示;可现在我把这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却接住了语文的表达方式“一半”,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能表示出这样一部分的数呢? 10、有,他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 1、刚才我们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我们就可以用1/2这样的分数来表示。(现电脑出示,再黑板演示写法,再读一读) 2、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这个1/2是怎样来的?(强调“平均分”和“是谁的”) 3、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4、现在我想把这个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该怎么办呢? 5、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4。 6、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老师昨天买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分给我、我先生和我们家的那个小宝宝,那么我们每个人得到的那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3,你还能举这样的例子吗? 7、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数能用分数表示吗? 8、注意,只有平均分才有分数! 三、折分数 1、让我们自己动手折一折分数。 2、先拿圆形纸,你能折出他的1/2吗?哪一部分能用1/2表示那,请你写在上面。(两面都可以) 3、如果我想要他的1/4呢? 4、拿出正方形纸,折出他的1/4,哪一部分能用1/4表示标出。 5、长方形纸,随意。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3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师:老师这有2块月饼,要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大家来分一下。 生:一人一个。 师:要是老师只有1块月饼,这下应该怎么分呢?老师给他们分一下看看。 操作幻灯片,演示分月饼给学生看。 师:现在这个小男孩他分的少一点,他可不乐意了,他哭了。我们得重新分了。现在一人一半,他们得到有月饼一样多,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师:他们分别得到了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这个2表示分的份数,每一份月饼就原来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他们每人分得二分之一。 图片出示半个月饼,并在旁边写上1/2。 边演示边说明:平均分2份,在横线下写2,要表示其中的1份在横线上写1。读作二分之一。 归纳1/2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1/4 ①提出问题: ②教师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在幻灯片中操作,介绍分数中各部份的名称以及分数的读法。 把图中的圆不平均分4份后提问,这样分四份,那么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4,对吗? 指名回答。 归纳1/4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 (3)提出问题 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片 提问:图中哪个有色部份能用1/3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1每一组图1/2和1/4。 ①想一想、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一些? ②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学会合作。 ③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大小。 出示:1/2>1/4 (2)出示例2第一组图1/4和1/3 ①说说图示中每一格表示什么?用什么数表示?(1/4、1/3) ②比一比:1/4和1/3哪个分数大? ③小组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方法。 出示:1/4<1/3 (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发现用文字表达出来。 ②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③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1/6和1/4 2、小试身手:1/3○1/2、1/3○1/4、1/5○1/7、1/8○1/7、1/4○1/8、1/6○1/3 3、思考题:(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是绳子总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三、课内外作业 1、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4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乐于探索,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如果把4个月饼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平均分)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2)如果只有2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个呢?(每人分1个。) (3)如果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一半) 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符号或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讲授新课 3.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 这节课咱们初步认识了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5.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5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4、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 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 :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二)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 B、汇报怎样折的。出示课件,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篇16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