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
范文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室里 (一)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 折方向板 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 (二)认一认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出示课题:辨认方向。 (课件演示某一街区的地图,出示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1. 你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说一说学校与这四座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吗?还有不同说法吗? 2.在学校的周围还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课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筑物。) 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现在请辨认方向的高手指南针来告诉我们。(课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针上一般刻有八个主要方向,有北、南、西、东,刚才大家给这个方向起了一个名字,指南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真棒! (学生欢呼。) 4.我们认识了四个新方向,现在,大家能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互相说说。)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制方向板,对所学的新方向进行整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我们学习了四个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1. 想想怎样折,再写一写。 2.你是怎样做的?(演示) 现在方向板上有八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想一想、试一试。 (四)试一试 (设计意图能正确使用方向板,会用它来辨认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 怎样使用方向板呢?(学生说想法。) 使用方向板时,必须要先找准教室的某个方向(如北面),然后将方向板的这一方向(如北面)对准教室的相应方向(北面)摆好,这样,就可以找准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各有什么。(互说) 3.利用方向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周围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请第几位学生站起来,和你们东北方向上的同学握握手 4.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大家都说对了,可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同呢?是老师站的位置变了吗? (学生悟出:因为观察位置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第二部分教室外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游动物园这个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从辨认平面示意图上的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师: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八个方向,还在教室里找准了方向。请同学们带好方向板,现在我们就准备去游动物园。 师:老师把学校里的花园设计成一个动物园,现在想请5名同学做动物管理员,其他同学做游客。 (一)公园大门口(对象:动物管理员) 这是动物园的示意图,在蘑菇亭的周围有哪些动物馆?你喜欢它们吗?你想负责管理哪种动物? 1. 岗前培训 礼貌接客。如果游客能准确地说出动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请他看动物,还要送他一枚动物馆的纪念章;如果说得不正确,就请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再试着找动物。 2.找位上岗 看看示意图,你负责的动物在蘑菇亭的哪个面?现在,我们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员找准方向成功上岗后,带上动物头饰。) (二)公园外(对象:游客) 1. 明确目的 游客们,请集合,我们准备进动物园了。进园时,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辨认好方向。因为只要你能找准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欢的动物,还可以获得动物馆里漂亮的纪念章! 2.介绍情况 这个动物园有两扇大门――南门、北门。如果你从南门进动物园,根据示意图,很容易就能找准方向看到喜欢的动物;如果你从北门进动物园,那可具有挑战性,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错方向。 想想,你决定从哪扇门进动物园呢? 请决定走南门的站这边,决定走北门进的站那边。(分开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图要看仔细,这样才方便寻找动物所在的方向。 动物园的正中心是蘑菇亭,咱们就以它为观察点好吗?不管你往哪扇门进,都要先到动物园的正中心蘑菇亭去集合,听清了吗? 你可以邀请周围的同学和你一块逛动物园,商量好了吗?出发吧! (三)蘑菇亭 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准确地辨认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并得到动物馆的纪念章。游完动物园的游客回到这儿集中。开始活动。 (活动中,游客要向动物管理员指出他所管理的动物馆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只要游客答对,管理员就在他的方向板上盖纪念章;如果游客答错了,管理员将请游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 1. 反馈 (1)你得了几枚纪念章? (2)介绍你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上看到了哪种动物。 (3)我们要去猴山,就要往东走。我们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问题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个方向?大象馆呢? (2)刚才在蘑菇亭观察老虎林是在东北面,大象馆在东南面,为什么这会儿又说它们分别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变了。) 3.小结 今天大家都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我们还要向今天从北门进动物园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发掘学习的乐趣。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他们自己编方向的名称。当他们发现指南针上的方向名和自己编的方向名相同时,不禁欢呼起来,因为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问及老师站在同学们的哪个方向上时,学生产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论,最后,他们非常了不起地说出: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说法不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我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接着教材的情境继续创设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体验生活中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境中的两扇入园门的设计,注重了学生间的差异。总之,此游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只有在教学设计上紧扣新课程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才会乐学、愿学,学到真正有价值的数学。 〖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敢于分地点教学,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学生自己编方向的名称,认识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生活空间中辨别方向到平面图中辨别方向的抽象认识过程。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创设了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材料与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从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学生完成从辨认平面示意图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一设计值得提倡,即设计了两扇门,由学生自己选择入园的门。由于示意图的指向标方向全是指北面,学生从北大门进,动物园中的动物方向就刚好与示意图位置相反,这样,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有了选择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师:可是刚才的密码锁太简单啦,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呢!看 狮子大王提醒我们: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比一比哪个组写的最全。 2、汇报总结 同桌两人汇报记录的结果,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23、32、13、31 ②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③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全班同学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狮子大王又给我们新的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将答案缩小范围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顺序也很重要(板书:有序)),并且个位比十位小揭晓答案:32。 如果老师换几个数字0、2、3,你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为密码破解达人!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课件出示任务) 1、任务一:涂颜色。(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数学广角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摄影师除了拿相机照相还得干些什么? 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4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3、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语文知识学的怎么样?用“读、好、书”三个字一共有几种读法?(要求:不遗漏,不重复)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121221 211331 132112 312332 323113 233223 交换位置确定十位确定个位 不重复、不遗漏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但以前学生不会全面、有序地考虑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方法以及搭配时有序与无序的特点。用数字的排列来理解不重复、不遗漏,具体、简单,效果很好。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很浓厚,合作交流积极。但要一个人说出全部的组合数仍然有困难,所以还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口算大赛 6+30= 60+8= 40+3= 50+7= 3+90= 20+5=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困难)最后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议一议。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的方便,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2=7,7应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4.变式训练。 (1)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2)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三、巩固新知 1.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尝试,再说说是怎样对位的。 六、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6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30-p31 课题: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 继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重点: 乘法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全面观察,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那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现在的广场上是不是很热闹呀? 二、问题探究 2 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好。 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 师:演出一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图上还画了什么? 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 3 提出乘法问题。 (1)明确要求。 师:我们来侃侃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注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用什么方法来求?) (2)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3)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回答。 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 生:共有15人。3×5=15(人) 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由2个气球。每束8个,共4束。8×4=32(个) 生:大的花有几朵? 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几朵? 生:工12朵。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几人? 生:4×3=12人。 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肯定。 三、体验感悟 1 出示画面。 2 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师:是的。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同学们,请注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 生:是淘气,他也在纪念碑前面。 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 生:上面飞来一只小鸟。 四、实践应用 1、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 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连。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淘气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陶气到了“节日广场”,参加了“庆祝活动”和“悼念活动”,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2页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3×5=15(人) 8×4=32(个) 5×2=10(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7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上74、75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创设教学内容,把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和练习融为一体。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应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认识他们吗?都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指名读题上的话语)在一旁的小明在想什么呢?(指名读)你们知道吗?(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要想知道两个星期,三个星期有几天我们必须要先知道什么?那一个星期到底有几天呢?(七天)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齐读)请你思考2个星期有几天?你是怎样想的,3个呢?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1.同学们真厉害,这样小明就能准时参加淘气和笑笑的生日PARTY了。既然你那么聪明,那你能计算出4个星期、5个星期、6个、7个、8个、9个星期更有多少天吗?(课件)请把你的结果填写在教材74页填一填的表格中。(填好的同学自己小声的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结果和想法? 3.编口诀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教过大家编口诀的方法吗? (齐说)一算,算什么?(用连加法计算结果)二编,编什么?(根据表格编口诀)三看,看什么?(看其中的规律和需要注意之处)四记,记什么?(根据规律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厉害,下面就转动自己的小脑筋用我们的方法快速的编口诀,记口诀吧。完成教材74页第2题。 4、汇报 谁来读读自己的口诀?(两生读同时板书)和老师一样吗?一样的举手,真厉害,你们都是小数学家。看黑板老师写的这三句口诀,1-6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只有这三句是最陌生的,让我们齐读一下好吗?怎么记这三句口诀呢? 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把你记口诀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比比谁的方法好(同桌交流) 5、记忆口诀:下面就请大家在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一背这些口诀。 6、游戏(多种形式背口诀) (1)拍掌齐背 你们记住了吗?老师准备考考大家,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一起背一遍。 (2)师生对口令。 我来问,你来答,准备好了吗?(打乱顺序问) (3)同桌对口令 同桌两个人像老师这样对口令。 三、练习(15分钟) 1.师:你们背的真棒,老师想考考你,敢接受考验吗?听要求,读算式,说口诀(7*8=,8*7=,567=,568=) 你们的小脑瓜转的可真快,看这两个式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不是每一句口诀都有四个对应的算式?(不是) 真是个善于归纳总结的好孩子,请同学们打开教材75页,快速完成第一题目。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真厉害! 2.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注意仔细看卡片,抢答,注意站姿。要求,直接说答案。(答错的起立读算式,说口诀) 3.同学们,你们做的可真快!小小七星瓢虫也想来考考我们了!(出示瓢虫图)你看到了那些和7有关的数学信息了呢?你能看图提问一个问题代替七星瓢虫考考大家吗? 4.教材75页第3题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你愿意试试吗?(做好的同学尝试说说这几道题的数量关系。指名汇报。) 5.说了那么多,你口渴了吗?你一天大约能喝几杯水?那要是一周呢?你是怎样计算的。原来你一周要喝这么多的水啊,可见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但是如果世界上的水资源枯竭了,我们也就不能生活了,所以平时一定要节约用水 6.好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谁?他是哪里的人物?其实乘法口诀运用非常广,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也存在,比如说:孙悟空打白骨精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到了什么口诀?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关在八卦炉里炼成火眼金睛,一共关了七七四十九天,用到了什么口诀?唐曾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用到了什么口诀?你看口诀是不是无处不在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口诀。 四、总结(2分钟)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8【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 学生:…… 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 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3:因为第一小组植了7棵树,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个7。 教师:你们现在知道“第一小组的3倍”应怎样计算吗、 学生1:求3个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学生2:也可以写成3×7=21(棵)。 教师:你们说得都对,求3个7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请学生完成书上例3的方格填数。 三、课堂活动 1、第3题学生分小组,一人出示卡片(小组每人准备4张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谁说得最准确。一人出完题后交换。 2、第4题学生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因为△有4个,○是△的3倍,我就画了4个○表示1份,再画了这样的2份,就有3个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个。 学生2:因为△有4个,○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个4是12个,我就画了12个○。 3、练习十八第2~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3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题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讲评,结合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引导学生小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9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通过知识的系统复习,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并整理乘法表中的规律,能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在经历整理、找规律、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规律美。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人教版教材第101页第2题主要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借助乘法数表巩固乘法口诀,使得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二是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发现乘法数表中的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并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运用规律。应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一些变式练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已系统地学习完了表内乘法,对乘法口诀基本上都已熟悉,学生基本上已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的含义,也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乘法表中的规律 难点: 运用乘法表中的规律进行填数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建构乘法数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9个数宝宝,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这些数。 生读 师:这些数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乘法算式 2.揭题:今天我们要对表内乘法进行复习,板书:表内乘法复习 3.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出示空的表格 师:你看得懂这张表格吗?如果现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为什么填在这儿?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师: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3×3=9呢? 师:9我们找到了3个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几个位置呢? 指名上来指一指 师: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诀? 根据生的交流板书: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师:看来有时候看到一个数可以让我们想到两句不同的口诀。 师: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计算哪两道算式吗?四四十六呢?为什么二八十六可以计算两道算式,而四四十六只能计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数相乘。 师:二八十六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 生画图后展示 师:看来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个8相加,也可以表示8个2相加。 4.指导填表 师:1、4、25、36、49、64、81这7个数宝宝,它们的位置又在哪儿呢?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师:看到25,让你想到了几和几?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诀? 指名指一指,师课件演示7个数宝宝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想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些数宝宝的位置。 5.独立填写表格 出示要求: ①想一想,怎样填又对又快。 ②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对。(同桌检查) ③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师:你觉得怎样填可以填得又对又快? 指名交流,生交流师课件演示 师:我们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师:现在你能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我们来比赛看谁填得又对又快,计时开始。 生独立填写后同桌检查。(预计4分钟) 师出示完整的口诀表 师:说说你是怎么填得那么快的?引导学生说出口诀和顺序。 师小结:看来乘法口诀非常重要,想口诀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动2【活动】二、探究规律 1.自主探究规律 师:刚才在填表格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秘密,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谁找的规律多。 活动规则: ①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与同桌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2.反馈: 预设:①横着看,第一行逐渐加1,第二行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二行为逐渐加2吗? 生:第二行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 师追问:第5行会逐渐加几? 师小结:横着看,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②竖着看,第一列逐渐加1,第二列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四列为逐渐加4吗? 生:第四列都是与4有关的口诀。 追问:第8列会逐渐加几?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 师小结:竖着看,第几列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师:原来横着看和竖着看的规律是一样的(课件将两张横看竖看的表格合并在一起) 师小结:不管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第几行或第几列就会多几。 ③斜着看,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数相乘的积。 生说出相应的口诀。 师:这些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为什么? 师:斜线上的这些数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乘数相乘得到的积。像这样的数叫做正方形数。 师: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数。?想一想,还有哪些数也是正方形数? 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正方形数。 3.师:认识了这些特殊的正方形数宝宝,我们再来看看这张表格,如果以这些正方形数为界线,仔细观察斜线两边的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4、9、16、…、81这一斜行两边的数是相同的。 课件演示把它沿着这一斜行对折,引导学生观察重叠在一起的数都是相同的。 师:原来,斜线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是一样的,那这张表只要记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诀表,沟通乘法数表与乘法口诀表的联系。 师:其实这和乘法口诀表是一样,同样我们只要记住这45句口诀,就可以计算81道算式。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我们先由数想到了乘法口诀表,并在乘法表中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填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四册P100~1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 法: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个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近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 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 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 生2:4个角都相等。 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 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 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学生总结。 2、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并且4条边都等); 4个角都是直角。 3、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 过渡语: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绿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们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请同学们勇闯第一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二、 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我会填:(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强调学生把题读完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1、 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回答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例如你真棒!第一关你已成功闯过!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巧夺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课件出示) 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为什么?例如图5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等。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能独立闯过这一关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生拍手说:嘿!嘿!我真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胜利闯过两关了,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挑战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课件出示)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 1、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2、我能用小手摆出漂亮的图形。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小棒拼摆。 ②上台演示,并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评价:小手真巧!思维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彩笔在方格纸上画。 ②上台展示作品。 ③评价:色彩多鲜艳!大小多匀称!线条多专业!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折。 ②互相帮助折。 ③找个别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智取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课件出示) 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生1: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有3个。 生2: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有3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连闯4关,小刺猬咕咚都想问候大家了:你们学的快乐吗? 生:快乐! 师:为什么快乐? 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生2:我学会了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生3: 生4: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从你们那里也学到很多知识,我也很快乐,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1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从7的乘法口诀推出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4、结合编、记、用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联系的观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螃蟹图片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础上,利用编制1-7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学课件 A、指名回答算式的得数和口诀。 53 口诀: 75口诀: 37口诀: 76口诀: 63口诀: 77口诀: B、指名回答下列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 三七二十一 四六二十四 五七三十五 黑板出示准备题。 小动物跳远,每次都跳八格,让同学们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数字下面。把数字写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企鹅预到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能) 出示一个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来的?(8个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里有几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同学们一起来数)有几个??(8个小正方体) 现在小企鹅不止有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还有很多,要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能帮他吗?(能)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 出示一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几个大的正方体(1个) 有几个小正方体?(8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1个8) 1个8 是多少呢??(8) 1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18=8,并表扬) 出示两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有几个大的正方体(2个) (指名回答)有几个小正方体?(16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2个8) 2个8 是多少呢??(16) 2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28=16,并表扬) 老师已经写出了两道了,如果有3个大正方体?4个呢?5个呢?6个呢?7个呢?8个呢?同学们你们会算吗? 请各小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指名同学说说自己所写出的算式,老师、同学们集体订正,多媒体演示) 订正时并板书: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了,猜猜看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8的乘法口诀) 2、自编8的乘法口诀。 (1)小朋友,你们有前面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 先独立编写口诀,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板书乘法口诀) 板书:18=8 一八得八 28=16 二八十六 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 58=40 五八四十 68=48 六八四十八 78=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并出示电脑的口诀)表扬同学 3、练习记忆口诀 A、齐读口诀 B、指名读口诀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做一做)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螃蟹有多少条腿! 集体订正: 出示1只螃蟹图片 18(指名回答并列出算式并要说出运用了哪个口诀) 出示2只螃蟹图片28=16 出示3只螃蟹图片38=24 出示4只螃蟹图片48=32 出示5只螃蟹图片58=40 出示6只螃蟹图片68=48 出示7只螃蟹图片78=56 出示8只螃蟹图片88=64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口算题 83、5、7、4、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3、完成口算题 84 8 3 82 87 81 8 5 88 8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4、完成闯关题 82+8= 85+8= 87+8= 83+8= 84+8= 8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聪明的你想到了吗? A、( )( )=16 B、( )( )=24 C、( )( )=36 82 83 66 28 38 49 44 64 94 4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课间休息:游戏对口令。 同座位两人,一人说口诀,一人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四、全课总结。(播放歌曲) 提问:今天同学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事让你觉得高兴的?(今天你得到了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学!(指名回答) 课后问题: 前面的四个组,每个都座了8个同学,但是最后一个组只座了5个同学,班上有几个同学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回去思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3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时间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 2 知道1分等于60秒。 3 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1分的长短,建立1分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1分有多长。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想看吗?(想) 学生观看一分《猫和老鼠》动画片 2.师:你来猜一猜这段动画片大约有多长时间呢?(学生自由猜)你想知道到底是多长时间吗?(想)就是一分。 3.那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和一分交朋友,好吗?(好)(板书课题) 二、实践感知。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分的时间有多长? (听一分钟表声) 你对一分又有什么感受了呢?(感觉时间太长了) 2.(出示钟表)那你对钟表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自由说) 师:那一根针是秒针?你觉得秒针有什么特点呢?(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 对钟表你还知道些什么? 3.师:仔细观察,看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秒针走一个小格) 再来观察,秒针又走过了几秒呢?(3秒,5秒)为什么呢?(因为秒针走了3个小格) 4.师:可以拍一次手记住一秒(拍一声),跟老师一起来一次(一起拍一声). 你还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记住一秒?(学生介绍,全班体验) 5.分与秒有没有关系呢?就请小朋友跟着钟面上秒针的走动一起来数一数,看看你会发现些什么?(课件演示秒针转一圈) 你发现什么了吗?(找2-3名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板书: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 1.师:1分的时间究竟能干些什么呢?(板书:能干什么) 你来猜一猜1分的时间能干些什么呢?跟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吧.(学生小组讨论) 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呢?(学生汇报试猜) 2.给你1分的时间你想做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谈) 其他同学把你的学具袋拿出来,选择一件你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谁的动作快. 给你们1分的时间,看看你们在1分的时间里做一件事能完成多少?(学生动手做,教师记时) 3.时间到了,给你的朋友说一说你在1分里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同学之间交流)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学生汇报,4-5名) 4.你现在对1分又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呢?(感到一分能做的事很多) 四、实践拓展. 1.估一分. 师:如果我们没有钟表,你想用什么方法来估计1分有多长呢?(指名3-4名学生) 屏幕上有一个计时器,一会你趴在桌子上,用你的方法估计到了1分,就抬起头来,看谁估计的最接近1分.(课件计时,学生估计) 师:谁来说一说,你睁开眼睛时,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是多少? 2.估两分. 师:来听一段音乐,请你边听边估计这段音乐大约有几分?(放音乐学生估计) 想好了吗?大约有几分呢?(指名3-4名学生汇报) 其他同学呢?想说得就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吧! 实际上就是两分。 3.师: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1分还能做许多许多的事,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资料。(课件播放资料,师介绍) 4.师:这节课就只剩下最后的1分了, 刘 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关于时间的礼物,你想得到它吗?(师读时间名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4〖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队伍强大,办学条件优秀的现代化城镇小学,我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本市,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都很重视。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时刻以成功从这里开始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学习的愿望也就随之增强,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实录片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同学们听一支歌,大家可以随歌曲做喜欢的动作,同时想这支歌的名字是什么? 生:健康歌。 师:那么要想身体健康,应该怎样做呢?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得很好,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调查,统计我们二(3)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师:要统计同学们的睡眠情况,应先知道什么呢? 生:睡眠时间。 师:老师每天晚上9:00睡觉,早晨5:00起床,那么老师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多长呢?你能算出来吗? (以教师的睡眠时间为例,小组讨论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自己每天睡眠的时间,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二)统计分析二(3)班同学的睡眠情况 师:每个人的睡眠时间知道了,那么,要统计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怎样统计呢?请你们帮老师出个主意好吗? 生:先在小组内统计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分时间段记录,再在全班汇总。 生:分时间段统计,并进行记录。 生:用画的方法统计4个大组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并进行记录,再在全班汇总。 生: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并进行记录。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这么多合理的方案,那谁的方法最好呢? 经过讨论,选用全班同学到前面画正字记号的方法进行统计。 师:(出示二(3)班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在开始统计前,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假如你睡眠时间是11时,你认为它是在10~11时这个时段,还是在11时这个时间段?那么,按照这种算法9~10时里含不含9时呢?(对时间段做统一规定。) 全班同学到前面在睡眠统计表空格的下面(用正字记录)每人写一画,然后汇总,把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 〖教学反思 由于班级有学生70多人,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用又好又快的方法统计出全班同学睡眠的时间呢?于是,我放手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想办法。我发现学生想出的办法很多,最后从学生提出的方法中,选出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画正字的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加强了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点评 《标准》中指出,学生在本学段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本案例中,教师在组织此次活动时,首先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的谈话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充足的睡眠,说出了统计的必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其次是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统计的过程,从中学会收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动二:认识毫米 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 《铅笔在多长》教学反思 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 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不一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师再进行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学生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蚁都有几毫米呢 ,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认识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教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也就是能帮助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 《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行估计、测量。除了让学生说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忽视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学生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 四、困惑 本节课没有能够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最主要因为让学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练习的时间就无法达到充分。那么,如何处理好探索交流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