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统计》教学设计 |
范文 | 《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选形象大使的活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过程与方法 1、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能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教学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明年我们学校要召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运动会,学校想在下面两位获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挑选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出示运动员田亮和李杰的相关图片),问:认识吗? 2、你希望谁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呢? 学生各抒己见。 3、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到底该请谁?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渗透统计的必要性,及统计的一般方法。 二、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出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说说单式条形统计图由那些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名称 横轴 纵轴 直条 2、从这二幅图中同学们能够直观看出五年级各班同学更希望谁来做形象大使吗? 3、根据学生讨论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探究新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点。 1、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重点强调图例的作用。并板书:图例 (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1、那么究竟怎样制作这张图呢?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3、学生看课件演示,了解制图全过程。 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作图的顺序和方法。 (三)、分析统计图、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直观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五、课堂反馈练习。 1、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缺少图例。 学生从冬天取暖器卖得较多,并且随着气温的增高,销量逐渐减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台数,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台数。 2、某超市甲、乙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情况统计图、没有涂色并缺少直条上的数据。 学生根据要求分析出那些直条代表甲品牌,那些直条代表乙品牌,然后在直条上添上数据,最后分析如果你是经理人,你今后会怎么办? 六、自己动手,按要求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本课主题图)这是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你能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2、学生绘制,师巡视。 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4、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 5、说说为什么纵轴0~8之间用折线? 七、总结。 八、作业:完成本课《实践活动》。 《统计》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93~9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夏天的海边为背景,创设了游泳、海滩游戏和大海中的船等情境,把分类统计的学习与海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统计游泳的人数,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通过统计“海滩游戏的人数和海里船的只数”巩固统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分类比较和简单的统计,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及用一个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分类和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夏天的海边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看?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到在海滩上玩的这些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等并及时解决,为后面的统计提供条件。) [评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探究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感知分类统计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怎样能让大家清楚的看出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呢?(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想不想自己统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统计表,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格进行统计。(提示不会写的字可以看黑板,也可以加拼音。) 谈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想好了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准备班内交流。 [评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班内交流,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谈话:你是怎样统计的?通过你的统计表能让大家知道什么?和他们一样的举手,谁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哪不一样?(根据学生展示三种方法,及时填写“性别、项目、人数”等栏目。) [评析:引导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按性别统计能让大家知道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按游戏的项目统计能让大家知道捡贝壳、打球、堆沙、一共各有多少人。有利于他们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总结反思,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谈话:按照项目来统计能让大家知道捡贝壳、打球、堆沙、一共的各有多少人;按照性别进行统能让大家知道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这样统计不仅知道男、女各多少人,还能知道各种项目各有多少人,这种统计方法就叫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类统计时一般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步骤:分一分,记一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统计船的只数。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分类统计的方法。再回到海边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分类统计呢?我们先来统计这些船的只数好吗?看到这些船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随机板书)能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吗? (2)独立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先自己选择表格进行统计,再把统计结果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3)班内交流,加深认识。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还有不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明确,按大小分能让大家知道大、中、小和一共各有多少只;按……。) 【评析:让学生分类统计船的只数。目的是巩固分类统计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2、统计游泳的人数。 (1)独立思考。 谈话:同学们,要统计游泳的人数,你打算怎么分类统计?想一想,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2)班内交流。 谈话: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分类统计? 3、统计身边的事情。 谈话:同学们,我们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解决了海边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问题也需要分类统计,你想统计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分类统计有什么好处? 《统计》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会将实验中所得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材分析: 重点:单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 准备:、将个人观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 了解学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第15天生长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二、 制成条形统计图 利用书99的方格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中会发现问题: 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用一格表示2厘米,…… 三、 小组讨论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优点。 形象具体、一目了然。 四、 完成课本试一试第题。 1、 你能说出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4、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五、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 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 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 要有图例 2、 找好间距 3、 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 制图名称 四、 完成试一试 五、 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栽蒜苗(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 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 :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 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 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 然后连线 三、 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 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 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 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 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 课堂小结 你学了什么? 《统计》教学设计4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屏幕播放“小鸭子过生日”的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3个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几个月吗?由学生推测夏 秋 冬各包括哪几个月。 2 悄悄地告诉同桌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里。 3 老师想知道每个季节里有多少人过生日,用什么方法 呢?你能帮助老师吗? (1) 先独立思考。 (2)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 小组间交流调查方法。 4 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5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调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们真是太出色了!好,请同学们把调查的结果在书中涂一涂吧!生动笔涂色。 6 展示一名学生方格图,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是我们全班 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或想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7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生日会在哪个季节里,为什么?) 8 小结 三 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猫钓鱼 出示四只小猫及钓到的条数 (1)生观察后,动笔涂一涂每个小猫钓到几条鱼。 (2)涂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 2、 发给每个学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统计表,回家调查一下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汇报) 四 延伸结束。 板书设计: 生 日 ( 三 四 五月) 春 (六 七 八月) 夏 (九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 《统计》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题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比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较积极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大家一起春游和秋游,通过春游和秋游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体验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增加同学们的知识面。你除了学校组织的春游和秋游到过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外,还跟着自己的家长或亲戚到过哪些较远一点的地方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师:如果现在老师让你选择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去旅游,那你会选择哪里呢?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想一想:我们外出旅游在选择目的地时,我们通常要考虑哪些因数? (风景、气温、吃住、交通……) 师:对!气温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数,因为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我们旅游的兴趣和情绪。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夏天往北方去比较舒服,冬天往南方会感觉好一点。下面老师就选择了两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另一个是有山水甲下美称的(桂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美丽的地方20xx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2(课件出示)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张统计图同时反映的是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象这种统计图,我们就 把它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通过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可以相互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 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通过相互的交流信息学会合作互助,在观察和信息交流中对新知建立了表象,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 师:淡蓝色直条和深蓝色直条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讲述: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了两个小方块,分别标出了两个城市的名 字,这是复式统计图的图例,有了图例才能分清不同颜色的直条各表示什么数量。有无图例是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明显的不同之处。 提问:根据图例、直条的高度和直条上所标的数字,你能说出每个季度两个城 市的平均气温吗?说给同桌听听。 ⑴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在一张统计图中反映出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 温状态,复式统计表也能在一张表中反映出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状况,所以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110页,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填好后同桌可以相互检 查。 集体交流完成填表。 2、看着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节相差最小? ②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呢? ③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④回答上面的,你觉得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呢? ⑤你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教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搭桥铺路”、巧设“阶梯”,学生在认知和思维上“拾级”攀登。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新知,加深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认识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指导“试一试”。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提问: 统计表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统计图中的图例告诉我们了什么?你从电脑组的 两个直条的高度看出它们所表示的人数吗?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直条上标出数据。 谈话:下面我们要给另外三个兴趣小组画直条,想一想应该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 通过交流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人数是5的倍数,直条的高度应与左边纵轴的 标尺对应,如果人数不正好是5的倍数,要细致考虑比5的倍数多出的人数该用多高的直条表示,可以量出纵轴上每格的高度,再把一格大体等分成5份,并由此画出代表相应人数的直条。然后在直条上按年级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完成后,要让学生在相应的直条上方标上数据,并与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 核对。 同桌相互检查直条的高度,颜色是否合适,有没有在直条上方标上数据。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获取新知后,内心产生了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 要,本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体验数据的统计过程,分析统计信息,加深对复式统计图的认识和内化,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指导完成“练一练” ⑴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⑵分组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⑶提问: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深化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整理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理念: 一、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统计学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是发展统计观念的基础;发展统计观念,又必须扎根与循序渐进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建立,离不开实践和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发展统计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中: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统计观念的发展,具有过程性,只有落实好统计知识的教学,落实好统计活动的开展,发展统计观念的教学目标也就在实现过程中。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交流和体验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认识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时,怎样才能一眼看出“甲乙两校哪个年级的人数相差最少”,这就需要“把同年级的两个直条画在一起”(即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这个认知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开放式,让学生同桌、前后、分小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把统计教学仅仅理解为统计图表的教学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为主线,无论是新知的引入,创设产生问题的情景,还是试一试、练一练都设计成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的`丰富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逐步产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方法。 《统计》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问题。 2、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3.发展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习惯。 教 学 重 点:学习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 教 学 难 点:运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四人一小组、CAI超市购物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正方形、三角形、圆每一组一份、超市购物顾客图像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超市购物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超市)看到这个地方你想说什么? 生1:漂亮! 生2:人多,商品多! 生n:每一类商品都放在一起,放得整整齐齐的! (点击电脑:哗啦一声,很多商品杂乱地堆积在一块。) 师:现在经理啊,进来很多的商品,如果你是服务员,经理要求你把这些商品分类、归类,怎么办?(适时引导种类非常繁多,你能一下子数清和记住吗?) 分组讨论,个别口答。 2、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刚才的问题稍微地复杂了一些,我们先来解决一点简单的,再回过头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好,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合作分类,获得方法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有一个盒子,都是我们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你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小朋友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各个小组合作来完成 ,这么多图形,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 先在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图形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如果出现按边分的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弄分的方法) (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组的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瞧!理一理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么多的问题。 (4)出示整理出来的三幅图(如课本上第92页图) (注:如果书上的方法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再做一做或对画的记录要做些评讲) 问:现在展示了小朋友们记录的三种方法,请比较一下这三种图,哪一幅图看得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2、整理成表,获得信息 (1)通过刚才的整理,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各种图形的个数,请同学们填入表中?(出示统计表)请各组合作把它填入表中。 学生合作、讨论、填表。 (2)看哪位小朋友最棒,能从这表里获得哪些信息?(注重:一共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这表里知道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T1: (1)看!每一组小朋友都带来了学习的必备文具:铅笔、橡皮、直尺。请各小组把你们把所带的这三种文具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 (2)请小朋友用画的方法,填入想想做做的第一张表中,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入第二张表中。 各组合作填表。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表中你能获得什么? 2、想想做做T2: (1)根据你所学的方法,在课程表里找一找(每组一张课程表),一星期我们数学课、语文课各有几节?并填入课本第94页第2题表中。 (2)小朋友你还想知道什么? 3、通过以上的学习看出,如果你是超市服务员,今天了进了很多商品,经理要求你整理入柜,通过刚才学习对比一下课堂一开始同学们的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法最好?(进行评讲) 4、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把商品、图形和文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后有什么好处?象这样给商品、图形和文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就叫做统计(出示课题)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今天你们中有一个小朋友来到了超市,一进超市,就直奔水果柜,因为他最喜欢吃水果,有苹果、桔子、香蕉,看看这个,再看看这个,不知买什么好?小朋友们你能帮帮他,买什么水果好呢?(选几个说说)如果以我们班大多数小朋友爱吃的水果,让他买好不好?(好)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大多数同学爱吃什么?(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每一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各小组选人上来展示并汇报)大家说,让他买什么最好? 2、你们看今天来超市的人真多啊!请各个组打开面前的小纸包,里面也有这几位顾客,用刚才统计的方法,进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统计一下顾客。 注重多方面分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统计男、女;②统计长头发、短头发;③统计扎辫子、没有扎辫子;④统计穿裙子、没穿裙子的; 3、这位小朋友买好了水果,走出了超市,准备游玩,可又犯难,心里想我到底去游高峻挺拔的泰山呢?还是游雄险宏伟 的黄山呢?请同学们再来帮助他,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去泰山的举手,想去黄山的举手,看一看,他应该去哪呢? 4、统计的作用可大呢,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回去想想看,你能用它解决什么问题?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用好教材,拓展教材 本课以教材为依据,活化书本知识,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挖掘开发,并且进行深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愉快合作,探索发现的天地。 2、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通过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获得数学问题,并把获得的数学问题,应用在超市中,通过这个超市购物的经历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强化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统计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开始,及发生、发展都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并加以应用。 4、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首先自已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基础上获得自己的象形统计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此时,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了想说出自己想法和倾听别人意见的欲望,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探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习效果极佳;再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合作能力;并且引导学生促进合作交流,探索进取,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5、注重学生形成性学习的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循序渐进,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逐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统计》教学设计7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通过用不同的方式来统计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2、发现柱状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柱状图来进行统计。 3、知道运用统计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四个大整理箱、四个货架及物品。 2、教师统计图、幼儿记录纸(4份)、彩笔、柱状统计表(4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也要开一个超市,送货员叔叔也送给我们送来了四大箱货,刚刚送货员走的时候忘记把这些商品的清单给我了,那每样货物都订了多少呢?马老师要请你们帮个忙,帮我统计一下这些货物的数量。首先我们要把这些货物分类摆在货架上,接下来请你们几个人一组合作来统计每个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数量是多少? 二、基本部分:整理、统计货品 1、幼儿摆放货物: 师:放好了吗?看看这个货架属于哪一类?这里就是**区。 2、幼儿第一次统计: 师:接下来该统计了,你们可以先商量一下谁来记录、谁来数数量、谁负责核对,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3、分享统计结果: 师:统计完了吗?每个组派一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统计的结果。 师:你是怎么统计的? 师: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你们的统计结果,马老师也做了一张统计图。 3、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和你们的统计图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这张图上都记录了哪种商品?它们有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为什么? 小结:这种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货架上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是不是很方便? 4、幼儿第二次统计 师:你们想不想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代替你刚才的统计图? 5、幼儿第二次统计 6、讨论:补货 师:现在我们能很快看出那种货物多、那种货物少,我发现我定的小汽车有点少了,我想把它补齐成15个,我还需要进多少个小汽车?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我想把它们都补齐成15个,你们能帮我算算还需要补多少个?请你们在这张统计单上写上我要补的商品的数量? 7、幼儿第三次统计: 三、结束环节。 师:好了,让我们一起把这张补货单交给送货员叔叔,我们的超市就要开业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统计》教学设计8一、课题: 统计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P93—97页。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 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 2、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种颜色的花?说说是哪些颜色的花?怎么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 (二)教学例1 1、教师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2、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例2) (三)教学例3 1、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举左手,喜欢黄色的举右手,喜欢蓝色的拍手,喜欢紫色的摇头。 2、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 3、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 (四)教学效果测评 生活中的统计。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十、课后小结: 《统计》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后,师:刚才第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个(或第二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2)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那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统计》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xx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统计》教学设计11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1921—2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五、作业 教学后记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20、121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交流活动体会 1.谈话: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在调查过程中一定增长了很多见识吧?谁来给大家谈你的活动体会? 2.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二、反馈 1.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 2.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 3.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一些自行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地图上找7个城市的位置:在我国,通常越往北方,气温越低。 三、实际测量 (1)第25题 1.分工,明确要求及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3.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 (2)第27题 1.之前填好统计表。 2.审题。 3.计算结果,观察,推算,得出规律。 4.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四、完成相应实际应用题 1.读题。 2.学生探索交流 3.交流后独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五、本课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教学后记 《统计》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引导分析 1、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板书:乒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 其他:9÷40=0.225=22.5% )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和算百分数,引出问题矛盾,渗透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求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共同分析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我想同学们对扇形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扇型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给同学们自己有种学习的思考空间以及加强情感上的教育,以及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把在自己本节课所学收获到的和大家分享,同时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应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乒乓球:12÷40=0.3=30% 足球:8÷40=0.2=20% 跳 绳:6÷40=0.15=15% 踢毽:5÷40=0.125=12.5% 其 他:9÷40=0.225=22.5% 水:250×87% =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统计》教学设计13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统计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小朋友们,经过紧张的训练,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今天正式拉开了序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多媒体演示运动会场景图)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跳高 师追问;除了想知道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2:我还想知道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长跑 还有吗?还想知道些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动物?狗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猴呢?) 师及时板书:合计狗兔猴 师说明:像这样把运动会分为跳高和长跑两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实际上是按运动项 目分类的,简单说就是按项目分类。(师适时在跳高、长跑、合计的前面板书:项目,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而把运动物分为狗、兔、猴三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这种分类则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师适时在狗、兔、猴、合计的前面板书:动物种类,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 师:如果把这些内容加上一定的线条,(师画上线条),就变成了两张统计表。 指名生回答,第一张统计表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第二张统计表呢? 1、完成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 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师说明: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 提问: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统计表 师: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第二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 提问:两张统计表一个按项目分类统计,一个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讨论原因。 最后达成共识,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提问:上面的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 师说明:你们看,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茶杯。(多媒体出示茶杯图)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 生1:有的有把,有的无把.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 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状)(出示统计表1) 除了按形状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休息室里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多媒体出示第二题的图),可是小狗、小兔和小猴们有一个要求:它们每种动物要玩一样的玩具,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把这些玩具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指名生说,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回答,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较,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 《统计》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 我国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 份国家级省 级市 级县 级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1554021384492、出示统计图 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为了给这些车辆停车带来方便,我们会修建很多停车场,让不同类型的车辆停放在停车场的不同位置。那么,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课件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3辆。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对比过的那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待补充的统计图) 教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③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前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尝试补充完成例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发学具——出示统计表。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补充完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教师:老师也根据统计表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自己绘制的和老师绘制的统计图,说一说我们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⑤根据绘制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小组间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间将各自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共同评价小组内绘制的每张统计图,并对小组内的每张统计图进行评等。评等分a、b、c、d四个等级。 ⑥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同时师生加以评价。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4、请几位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师归纳:通过甲乙两个停车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指导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1985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xx年呢? 3、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绿化多——树林多——降水多——树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环 师归纳:根据图中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得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绿化活动,努力把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好,保护好。同时,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课件出示: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我们要: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自我评价。 1、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课要结束了,老师想问你们对自己这堂课学习满意吗?并想做以整理、统计、分析(课件出示统计图)。统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教师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自动生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生共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1、2题。 板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粗细要均匀 2、复式的两个图案要不同 3、写好数量 4、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统计》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xx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