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挑山工》教案
范文

《挑山工》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挑山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挑山工》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

3、从挑山工的言行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攀登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感悟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难点:联系实际理解挑山工话语蕴含的哲理。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分)

在泰山脚下,生活着这样一些人,他们是泰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挑着沉重的货物往返于泰山之中。字典上称他们“挑夫”,当地人称他们“挑山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脚步,走近这些人——挑山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8分)

1、考查预习情况,学生读生字词。

2、请大家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事件。

三、细读课文,体味内涵。(24分)

1、出示主题图,问:作者遇到的这个挑山工什么样?(在书上找一找描写挑山工的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学生齐读描写挑山工的句子)

2、别看他们衣着朴实、相貌平平,他们登山的功夫却让游人和作者惊叹不已。他们究竟是怎样登山的呢?(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胳膊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

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休息肩膀,防止货物碰到台阶。走折尺型路线,方便、省力。

(学生读描写折尺形路线的句子,接下来学生独立画折尺形路线,展示。)

3、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是游人的一倍,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为什么?

游人走走停停,目的是看风景。

挑山工目的是送货上山,目标是山顶。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朝前走。

4、作者说挑山工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认为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小组讨论)

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5、作者从泰山回来后,画了这幅画,而且作者一直把它挂在书桌前,还说需要它,想一想,作者究竟需要些什么?

向着目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迂回做事的方法。

6、我们需要它吗?举个例子。

四、拓展延伸(5分)

挑山工的态度、精神以及智慧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请你拿起笔,写下对这群可爱、可歌、可敬的人们的赞美吧!

五、课堂小结(1分)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宛如挑山工的登山路线一样蜿蜒曲折,前方也许会有荆棘、坎坷,只要我们像挑山工一样,向着目标、踏踏实实、讲究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登上属于我们自己的山顶!

板书

挑山工

讲究方法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向着目标

《挑山工》教案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第11单元《快与慢》。本单元编者向我们呈现了哪几篇文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挑山工和时间赛跑是两篇当代散文,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小寓言故事,这三篇是主体课文,最后一篇效率专家爸爸是自读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可以感悟到快与慢取决与是否具有脚踏实地、向着目标一往直前的精神,取决于是否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但如果急于求成,方法不当,则会欲速则不达。

我们要学会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板书:挑山工。介绍作者和泰山。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问题:

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请同桌结合这几个问题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

(四)检查生字词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生字掌握了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五)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3、说的非常好,根据作者思路我们很容易的把文章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六)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1、那你们能根据段意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自己先试一试。

2、师总结:说的好,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种方法既简单又准确。

(七)学习第三部分。

1、课文最后一段写道,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思考: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1)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

(1)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2)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3)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八)讲读第一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生读,其他同学思考: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1、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自己试着画一画,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导朗读:挑山工的担子沉甸甸的,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4、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不错,奖励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展示课件:挑山工登山的实况录像)看一段,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什么。

(九)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按常理,挑山工登山走弯曲的路,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游人应该比挑山工快得多,但是事实这样的吗?朗读第二自然段师读。

2、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腾云驾雾”是指什么?

(十)指导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按要求合作填表。

(十一)讲读第5自然段。

1、师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哪位同学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

3、分组讨论挑山工的话。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十二)回头再深究第三大段。

1、导读: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是怎样的画?

2、谁能把画中的内容“读”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陡直”;“没有尽头”读慢一点,拖长音;“压弯了腰”读得低沉一点,“一步一步”读出其艰难;“向上登攀”要读得有劲,挑山工肉体上的腰能压弯,但精神上的腰永远挺直。)

3、范读。

4、现在我们再回到刚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5、“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6、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7、送画:老师把这幅画送给同学们,你需要它吗?为什么?

(十三)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