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
范文 |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8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1一、试题分析 试题共三大题,卷面50分,其中选择20分,读图题30分,简答题5分,试题紧扣课标,五个单元都囊括进来,较好的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考察学生能力,相对前四年的考题,更加灵活一些,也更加能够考察学生的能力。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气候、经济、熟制等)。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得分情况 采用随机抽查各班试卷各20分,又从60份中任意抽取20份作为样本,得分折合为百分。基本情况:80以上9人,60以上14人,不及格6人(其中低分2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32分。 做得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大题的1、2、6、7、9、11、13、15,这些题目正确率达到90%左右;二大题16(1)(2)(7)(8),17(1)(2)(6)(7),18(1)(5)(6)(7);三18、19。 错得较多的题目:一3、4、5、10;二16(5)(6);17(4)、18(1)最后一空,(3)(4)。 三、得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试卷反映的较好情况 1 彰显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做题时候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考虑问题,克服了过去经常出现的“蒙”,盲目解答。做选择的时候,基本是按照肯定一个并能找到否定另外三个选项的理由。 2 “地图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刘金凤老师指导下,最终圈定了13幅必须掌握的地图,总复习的时候又缩小到8副,对这八幅地图,反复的练习,通过记忆、填写、勾画草图、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今年读图题明显好于以往,学生看到图很亲切,没有畏惧感。 3 复习对路,今年的复习分单元确定了目标,梳理了知识点,然后记忆、理解、口头抽查,最后进行了检测反馈,相对比较落实。 (二)失分主要原因 1 学生对于地理区域掌握不好,平时在上课时候,比如西双版纳、珠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黄土高原等等,也明确分析了属于四大地理区域里的什么区域,但是没有深究和举一反三,所以学生对于云贵高原是什么区域就有些拿不准了。 2 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3 气候类型掌握不准,这与上册乃至七年级基础知识不牢也有关系,平时训练不够充分,还有就是学生很多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而缺乏随机应变,所属温度带和季风因素两方面结合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领悟不够。 4 审题意识不够强烈,做题技巧有待加强,以读图的第一题为例,四大地里区域的各版块以分解形式出现,按照常理,就准确判断各是什么。而判定技巧,一是根据平时所讲,按照特征,比如西北地区的形状的窄长的,横跨纬度最大;而是按照经纬度拼图;三是采用本办法,将各部分复制后沿着边缘剪开,直接拼贴。确定准确了,其他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5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我监考的二考场里,平时一直95分以上的一个同学在做西气东输对东部的影响的时候,做成了对西部影响。 6 台湾的地势特征,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够灵活和精确,也导致丢分严重。 四、今后改进办法 1 要坚信不疑的将高效课堂模式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今年是探索阶段,师生都还不够熟练,出现了预习和谈论占用时间过多,展示不够充分,反馈不够落实,有夹生饭现象。一定要处理好“导”“教”“学”的关系。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精心编写导学案,加强小组建设,落实我校指定的“九大流程”。 2 着手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尾巴大的问题,在地里学科里还是相当的突出,要上后进生找到学习地里的乐趣,给予他们展示表现的.机会,提出合理的奋斗目标,采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学生差距,也要力求缩小差距,可以让后进生放弃一部分不能够理解的东西,也要夯实基础,在低中档难度的知识点上,加强检查与督促。 3 平时训练的书面作业训练的频率和小检测的频率加大,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4 需要向刘金凤等老师请教,多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师生互动,把握学生动向,针对学情。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防止僵化。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2一、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紧扣新课标和高考要求,立足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考查范围广,又不超纲,命题形式活泼,体现新理念,注重对读图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选材与设问围绕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内容来展开,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考生根据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因有些题目曾经做过作业,试题难度不大,题目浅易,尤其是综合题表现最为明显,备选答案多,只要答出其中的若干点就给满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 2、综合题的读图、识图能力欠缺。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审题能力一般。 4、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概念混乱,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不善于读图表、数据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审题不细,提取信息失误多。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不变应万变。要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构建地理问题知识模型。 2、加强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原理、规律落实在图上。 1)加强读图和判读图表信息的训练。规范教学很重要。 2)对等值线图学生既缺乏空间想象力又缺乏生活实践,所以也常判断失误。加强分析图表信息的训练,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3、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1)突出教学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2)突破教学难点,把理性、抽象和复杂的难点知识转化成直观、形象和具体的内容,加以解决。 3)澄清教学疑点,解除学生疑惑不解的知识点。 4)紧扣教学热点,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进行地理教学,把热点问题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 4、强化思维训练,掌握综合题解题思路。 1)审题,获得有效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建立有效信息与所学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之间的迁移。 3)组织答案,解答问题。 4)精选习题,模拟训练,了解学情,及时反馈。 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老师一定要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才能不断矫正学生的差错。反馈的形式可多种,对于学生中反映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可全班讲解;对于个体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对于可能由于性别原因造成的男生比女生粗心的问题,可以加强心理调节和技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答案表达要准确,书写要规范;要有层次,先主后次;答案要简洁,要点要完整,不能丢失信息;要有逻辑性,不能相互割裂、自相矛盾;字迹清楚也是很重要的,平时练习就要养成好的习惯。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3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检测。 之前的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觉得“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绩的好坏与我们抱有直接的联系。虽然也会为班级能不能考第一而忧心,但毕竟不会太深的牵扯到老师这一方面。如今就大不相同了,身为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地理老师,很自觉的在为学生的每一分而斤斤计较,如若成绩不好可能也会暗自生气,自己和自己较劲。 害怕结果会听天由命,所以就会狠狠的“填充”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全部都掌握。同时,还会诚惶诚恐,生怕漏掉了什么。于是,一本十分简单的地理书,翻来覆去会看十好几遍甚至更多更多,怕有一点点知识会在课堂上不能以最最恰当的方式展开学习,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知识的深浅详略都事先紧紧地安排。在期中考试前,也尽可能的能让学生有复习的时间。因为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教学任务多,课时安排十分紧凑,想要完整的上复习课真的难以实现。 这一次的期中考试最终成绩还没有公布,但是通过参加判卷工作以及后来分卷与学生的反应,较之上一次月考,有了显著的进步。也就是说整体看来,学生们的成绩都上升了。而本次考试试卷范围为第四章第一节到第六章第一节,考试内容包括几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试卷难易程度属于中间偏易,涵盖了大部分的知识点但深度比较小。可能这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通病,只要求掌握规律以及规律总结的过程但是并不需要深究,这一点使得我曾一度怀疑我的课堂是否内容过于简单了,但从检测结果上来看应该并没有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过程与方法我都会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而且还有学生会反应希望老师能够多在课堂上教大家读图的技能。读图包括地图还有一些数据总结图表的分析,也许是学生们现在数学还没学到统计,对于图表一类的题目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希望通过我的地理课程可以对我的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提升。 期中考试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很长,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支持下,希望我的学生与我都能及时制定更正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4这学期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现对这次考试的试卷作一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份试卷重基础,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分析理解,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一) 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光单选题占40分,这些题目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例如:单选题中的“人口最多的省和直辖市”、“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黄金水道”等等,只要学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当然,关键是要细心,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读图,题多变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5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省区轮廓”到“中国的地形”、从“中国气候”到“长江、黄河”、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灵活多变、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在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 (一)单选题:第2、3、4、5、6、7、11、15、17、19、20、22 等小题考查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情况比较好一些。第8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济源的干湿类型。第3、4、9、12、21、25小题错得多的原因是没有记住各省区轮廓、山脉、地形区等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 (二)读图分析题:第26小题填写各省少数民族名称。尽管这是教师在讲课中多次强调过的题,但仍有部分同学出错,实属不该。第27小题判断我国的地形名称,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许多同学由于对地图不熟悉,导致答案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第28小题关于长江黄河的读图练习,这是本份试卷中学生出错较少的题,少数同学在第3小题出现了错误,多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告诉学生会怎样考查这个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对以后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5紧张而又忙碌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针对这次考试我做了一下分析: 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总体分析 1、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 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由单项选择、综合题(填空、读图分析)组成。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 2、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答题情况 选择题共30道,每道2分,共60分。出错较多的是第6题、7题、11题、20题属于审题不清;重点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总体上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记忆不够准确。 2、填空题答题情况 填空地考察的是基础知识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答题情况分析 共四大题39个空。共40分。从学生的答题看,许多学生对此印象不深,只有少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大多数学生都是错误一片,甚是可惜,这同时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习方法及终身学习必备的运用地图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从本次考试来看,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学生基本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在考察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的题中,许多学生不会举一反三,比较死板错误率较高。 四、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不要太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该强调的一定要强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读图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用图训练可采取拼图、游戏、知识竞赛、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6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中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试卷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二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二、综合题(50分);;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包括25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较善于基础知识的识记。 第四题是综合题。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还说明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能力较差。 二、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 三、存在问题: 1、 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 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3、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地理概念混乱。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直接影响试卷成绩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不强,平时很少主动学习,除了教师指定了此外,不想再看书。学生会在基础学科下功夫,而对地理学科放任不管?除了要逐步引导学生转变其观念、行为外,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地理学科成绩的重要机会、重要时间,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综合地理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会学”。 (1)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学”新知识。 (2)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手不离图。地理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落实在地图上,是学不好地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要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3)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断提高。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7接手八年级转眼数月,在校领导和个同事的关心配合下,期中考的地理成绩较初一年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不及格的学生偏多,中等生偏少,.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仔细阅读本份试卷,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强调基础,重视能力培养。 强调“三基”、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一贯的命题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本次考试基础性较强,覆盖面广,很多题目都来自学习与评价,学生比较熟悉。 2、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 二、成绩分析 由于学生识图、读图能力差,大面积的学生不会从图中提取有用、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增大了学生的解答难度,无从下手。(识图题共4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为0分,最高5分。)所以主要得分唯独是选择题了,得分率很低。 三、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态度不端正。 本次考试大部分题目以课本和资源与学习评价的题目居多,这些都是讲了又讲,练了又练得题目,都是原题出现,但考试成绩均在60分以下,像21题就是练习册原题,失分率很高,可见学生平时基础差,回家没有做好复习工作,作业应付了事,学习积极性很低。 (二)读图能力低,粗心大意。 第21题(2)“在图中填写四川、甘肃的省级行政区简称”,答案是川或蜀和陇或甘,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做成贵和甘等答案。只要仔细读图,就可直接得出答案,但是居然有学生乱填乱答。 (三)错别字现象仍然存在,答题不规范。 虽然一直强调,但错别字现象在有些同学中仍然存在。 (四)应用能力差,归纳分析能力低 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第21、22、23题,只要按照我上课教的方法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五)试题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次考试的命题的出发点从题型结构上保持与以往的题型相一致,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但本次试题比例分别为60分和40分,比例分配不合理,其中选择题20个,占60分,分值分配大,而且对我国两大河流考查题很少;其次对读图识图的综合性题考查寥寥无几;对小字体的考查题较多;再加上学生态度不端正,不经过大脑,乱写乱画,成绩很不理想。 四、对今后教学的对策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因材施教,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许多原因,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薄弱,大部分优生外流,剩下很多的后进生,这些学生厌学情况严重,许多基础知识我是在三强调,可许多同学还是没能掌握。以后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后我会及时的归纳总结,不因为八年级不中考,而放松对基础原理的教育教学,加强和各科老师配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不及格的学生加强“三基”的检查,降低教学难度,对他们的学习困难及时解决。对中等生要双管齐下,一方面不定时抽查基础知识,加强鼓励,做好检查记录。另一方面,强调作业练习独立完成,不懂就问,练习不能空白,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优秀的学生加强和家长联系,及时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强调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收集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讲解,活跃他们的思维活力,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归纳总结。 (二)以生活地理为指导,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以生活为源泉,利用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如讲“自然资源”,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石油,阳光,水进行比较,来说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而《珠江三角洲》教学中,用文美开发区的案例进行讲解,能把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觉得地理就在身边,变书本知识为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习兴趣。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在平时上课中,及时训练学生读图找图的能力,强调看图先看图例,仔细看图,充分利用地图册和填充图册进行检查。利用电脑中的一些软件,如“谷歌地球”把枯燥无味的书本地图变成动画,增加学生的读图兴趣性,让学生从“要我读图”到“我要读图”的转变。 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篇8一、命题思路 本次期末考试的内容为气象气候、水文和地质地貌,难度比第一章行星地球大为降低。平常的教学目标和期末考命题目标为衔接未来高中会考和高考一轮复习,重点考查会考水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一些高考题、高考模拟题简单化以为高三一轮复习做好铺垫。高考题、高考模拟题简单化的形式有:设置一定阅读量的材料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将问答题的作答以填空的形式以考查学生对关键概念的把握;问答题力求一句话的形式;基本图表阅读分析的能力的细化、简单化考查等。 鉴于气象气候在整个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次考查气象气候部分占50%左右,水文和地质地貌各占25%左右。由于本次考试的跨度较广,试卷中特意针对知识结构进行考查,比例占20分左右,以侦测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分数控制上:优秀率相对于期中考预期下调5个点达10%,理由是本次考试跨度较广,又有一些较灵活的题目,要学好是不容易的;及格率相对于期中考预期上调5个点达55%,理由是本次考试考查的内容比期中考行星地球的难度要低;平均分依然控制在60分,这样的话区分度会比较好,也容易观察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的养成情况。 二、考试情况 优秀率只有4.9%,比预期少了将近5个点,反映学生的灵活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及格率超过预期达到57.3%,平均分在57.76分低于预期,总体基本和预期差不多。 成绩分布呈双峰型,一个峰值区在60~70分段,另一个峰值区在40~50分段,50~60分段的人数较少,学生的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薄弱环节有地理术语的把握、知识结构的梳理习惯和能力方面、气候类型的判断问题、季风的风向记忆问题比较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80分以上的学生把握较好。 三、解决办法和未来教学提示 1、在分析试卷、进行地理环境与差异性的教学、必修二的学习时,对于本次考试暴露的薄弱问题再次加以巩固和梳理。 2、经常提示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贯彻。比如笔记、复习、练习的强调与检查等。 3、继续强调双基和简单化的灵活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