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郢人燕说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范文

郢人燕说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注:

1.郢人:楚国人。郢(ying)(第三声),古地名,楚国国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2.书:写;写信。

3.遗(wei)送出。

4.尚明:以明察为贵。尚,崇尚,重视。

5.白:禀告。

6.持:拿着。

7.明:明亮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 )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⑤云而过书"举烛"( )

⑥燕相白王( )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光线暗。②光明。③表定语后置。④表判断,兼停顿。⑤误。⑥告诉。

(2)①不可穿凿附会,曲解愿意。②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何不可?

译文: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本文用一个生活中的故事,说明当时之学的人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穿凿附会的学风。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牵强附会,曲解原义,以误传误,这种学风与“郢书燕说”是相类似的。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