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 |
范文 |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来之后的景物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抓注重点句,入景悟情。 教学难点: 仿照写法,练习写作。 课前准备: 有关阿尔卑斯山和暴风雨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大家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不喜欢当演员?(喜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来拍一部课本剧《暴风雨的启示》 2、板书:暴风雨的启示 导演:张导(张老师) 主演:(待定) 制作单位:店集乡中心小学六年级摄制组 3、提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谁想当导演?要想当主演,首先要干什么?(熟悉剧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剧本。 4、简介阿尔卑斯山:(出示资料)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位于瑞士的东南部。“爱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 二.四步朗读,解决生词,理清脉络,了解课文。 1.大声读文第一遍,找出生词是关键 窒息 辗转不寐 霹雳 瓢泼大雨 蠕动 翩翩起舞 擦拭 依偎 2.讨论读文第二遍,理解词义不怕难。 (1)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2)反馈各自讨论结果 和熙:温暖 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抚慰:安慰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使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3.默读课文第三遍,带着问题去钻研。 (1)让学生默读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分别写了那些内容? 顺序: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启示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之前的情景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之时的情景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写暴风雨去之后的美丽景色 第四段:(第11——12自然段):点明中心,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看到整体的和谐的美 (3)引导学生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自由读文第四遍,逐句逐段琢磨完 (1)学生自由读文第四遍 (2)写旁批 (3)指名谈体会 三、下集精彩预告 (1)分享读后收获 (2)展示最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听写生字词 二.出示题板 1.雨前,我辗转不寐,闪电划破夜幕,雷声轰鸣 2.雨中,狂风咆哮,烟囱呜鸣大雨敲打屋顶,冲击玻璃 3.雨后,光线报道黎明,白云翩翩起舞,鸟儿迎接朝阳,花草梦中苏醒,水珠闪烁光华,阿尔卑斯山披上丽装,村舍闪闪发光,玫瑰花散发芳香 4. 再能突出“暴”字的句子开头标上序号 三.重点词句点拨: 1.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2.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物体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四.展示各自喜欢的部分 五.总结全文 1.总结中心: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整体的和谐美 2.总结写法:抓词句,入景悟情,情景交融 3.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六.指导表演探课本剧:《暴风雨的.启示》 七.课外知识延伸 1.出示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八.作业:仿照本课写法,写一处自然景色 板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 雨前:电闪雷鸣,使人恐惧 雨中:激动人心,惊心动魄 雨后: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启示:点明中心,整体和谐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3、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体验,体会语句的优美。 2、通过朗读、交流、合作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体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 教师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继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7-10)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段。 (2)说说自己在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3)抓住文章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句子,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灭亡,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自然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章描写把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章“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美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板书设计 17 暴风雨的启示 来之前 来之时 同样具有美 去之后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