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数学教案 |
范文 |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和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大小。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相互变换。 3、在看、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单人手一份、记号笔、泡沫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场景,以小灯笼的角色引出课题。 (二)学习活动,师幼共同探寻用数图形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这里有两张床,到底哪张才是最大最好的呢? 2、教师演示并记录第一张,幼儿操作并记录第二张 3、教师小结:能铺下的坐垫越多,床呀就越大。 (三)巩固经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示两面镜子,猜猜哪张的大。 2、教师介绍操作单,幼儿操作。 3、教幼小结:能铺下的手帕越多,镜子就越大。 (四)第二次操作,铺泡沫垫。 1、幼儿分组地面操作。 2、指导幼儿看白板,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记录数据。 3、指导幼儿观看flash演示。 4、师幼共同得出结论。 (五)拓展活动。 1、出示画面,引导幼儿比较礼物的大小。 2、教师交代要求,将操作留给幼儿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 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 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你也说我也说,那 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 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啊?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二、找出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3、认识了半圆形,老师想请你们帮我整理玩具,老师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玩 具,请你帮他把半圆形的都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摸摸半圆形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四、圆圆和半圆 1、观察讨论,为什么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圆形拼起来会变成圆形,有的不 能? 2、共同总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 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活动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掌握数高楼的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视听结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感知各种各样的楼房。 活动准备:歌曲MTV。 重点与难点:感知节奏和各种各样的高楼。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你们看到过高楼吗?在哪里看到的?它是怎么样的?有几层呢? 2、师:现在我们城市里的高楼是越造越多、越造越高、越造越漂亮了,今天有一群小朋友要去看高楼、数高楼,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歌曲MTV。 1、第一次欣赏。 欣赏后提问: (1)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们喜欢听这首歌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第二次欣赏。 欣赏后提问:小朋友是怎样数高楼的?(引导幼儿掌握数高楼的.节奏) 3、第三次欣赏。 欣赏前交代任务:看一看、听一听里面的高楼是怎么样的? 欣赏后提问: (1)小朋友们看到的高楼是怎么样的? (2)你喜欢里面的哪幢高楼?为什么? 三、跟唱歌曲。 在教师地带领下轻声跟唱歌曲数遍。 四、音乐游戏《跳房子》。 要求幼儿自由结伴边唱边游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