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南春》优秀教案 |
范文 | 《江南春》优秀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春》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春》优秀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靠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江南春》优秀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春》优秀教案 篇3【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 ①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②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③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三、读懂诗歌 1、学生读《江南春》。 提示注意:停顿(板书)、节奏等 2、读出感情。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3、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四、读出意境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4、体会前两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百花开放、山青水绿、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写出了什么特点?江南景色的秀丽。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6、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过度: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写出什么特点?蒙蒙细雨,寺庙隐现。江南雨景的秀美。 四、读出韵味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只是描写江南春天的雨景吗 ? 2、默读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4、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朱熹[清]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江南春绝句 江南之景——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依山傍水酒幡迎风 春光无限好 南朝寺庙——数以百计壮丽宏伟 空濛烟雨 包含感慨 《江南春》优秀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欣赏江南春景吧! (1)播放视频。(欣赏谱曲的《江南春》。) 提示:古代的许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方便了传播。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 (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 《江南春》优秀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优秀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读边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2、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理解情况。 3、合作探究(11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4、展示交流(20分钟): ①学生说出诗的题目意思及对作者的了解,其他学生补充。 ②让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意思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出示ppt并点拨。 5、巩固提升(18分钟) ①巩固:学生6分钟内自主完成个别字词的理解,学生点评,教师针对问题指导。 ②检测:学生6分钟完成《练习册》10页4、5题,组长检查点评。 ③拓展: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课间交流,教师点拨。 6、总结评价(2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获得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五、板书设计 忧国写今:黄莺、水乡、山城、酒旗 忧民怀古:南朝覆灭的感叹 六、教学反思: 古诗对于孩子来说,理解不太容易,教师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感知古诗的画面美,并能把我作者的思想感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