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
范文 |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了解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20世纪的科学成就资料。 2.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祖辈们的不同生活。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1.齐读课题。 2.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四节,思考:20世纪的百年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把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一)交流第4自然段: 预设: (1)生:我是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相机变字体为红色,出示相关图片。) (2)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地球似乎变成了一个村子。让我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理解“地球村”。1.为什么地球会变成村呢?2.地球怎么会变成村呢?出示图片,师简介) (3)我是从:“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小结:“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0世纪科技如此令人瞩目,我们怎能不高兴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其实我们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很多科技带来的方便,请随便说一说吧? 师: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交流第3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1)出示课件:“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指名读。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生回答,师相机变红字 说话训练: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展示课件:农耕社会的图片。 (2)祖先的愿望是什么? 生答后,出示课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指读,相机变红字。 师: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20世纪都帮他们实现了吗?生回答后教师课件箭头显示“千里眼“------望远镜、网络视频;“顺风耳”------电话、耳麦;腾云驾雾------航天飞机。 师:何止这3个幻想,人类上百万年的很多幻想20世纪都一一实现了。你随便代祖先说一个幻想,现在一定能实现。嫦娥奔月------宇宙飞船;去海底------潜水艇等。 师:20世纪上天入地、咫尺天涯都变成了现实。 人类上百万年的幻想,20世纪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都实现了。所以说(手指板书)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古今对比 板书:一百年>上百万年 师:是啊,20世纪的科技成就,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课文中用了一句诗来赞扬20世纪的成就。 (4)体会变化之大。 出示这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含义。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从农耕社会到20世纪科技变化之大,之多,之快。 师:20世纪,科技翻天覆地,令人振兴鼓舞,我们可以激动地说……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 师述:20世纪的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呼风唤雨,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这样说…… 1.出示波特兰·罗素的名言: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指读,变时间(20xx年——20xx年)齐读 3.师述: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而且还会带来更多…… 4.出示课件:指读最后一节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引用诗句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预设: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激动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同学们,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来到。21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六、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是路甬祥先生特意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请大家去读读。课件展示这本书的简介。 七、小练笔:《孙悟空来到21世纪》 师述:同学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连天上的孙悟空也知道了…… 孙悟空西天取经后,在天庭时间待长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又听说凡间已经到了21世纪,便决定去看个究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写,悟空会有哪些奇遇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新词。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清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路甬祥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画画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指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自由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路甬祥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自由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00年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 2、简介: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路甬祥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交流学生写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4【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人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身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感悟设问句的作用和学习文章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研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2、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考虑: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读读写写: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多写几遍。 ⑵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小组检查交流: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 ⑴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②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③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④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⑶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四、紧扣课题,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1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⑵出示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⑶齐读第二自然段。 ⑷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⑸练习: 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①爱迪生()了电灯。 ②地质学家在这里()了大油田。 ③由于下雨,我们()了郊游计划。 ④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⑹小结: 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发明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原本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发明。 3、同学结合自身的感受自由口头填空: 20世纪是个()的世纪。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改变 发现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复习导入 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发明奇迹、幻想变成实际、人类生活大大改观的呼风唤雨、非同凡响、神通广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二、独立阅读,拟小标题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调查访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3、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1、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⑴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⑵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⑶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2、出示研读方法: ⑴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⑶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⑷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⑸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3、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4、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四、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⑵“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⑷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⑸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⑴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和哪些方面? ⑵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⑶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⑵说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发明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六、选做作业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登上月球电视 潜入深海20世纪程控电话 洞察天体呼风唤雨的世纪因特网民航飞机 探索原子核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5【教材解读】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平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指名认读。 ⑶齐读。 ⑷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什么是原子核? ⑤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自由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_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汇报交流。 ⑸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6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纠正不良读音。 ⑵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7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9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创造奇迹) 幻想——现实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10【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学会生词。 2、读通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准备】 1、课件,收集有关现代科技的新成就。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向问问大家,和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生活变化的课文,读题,理解课题,当看到呼风唤雨就想到谁?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现在我们就和路甬祥叔叔一起感受生活的精彩。 简单介绍路甬祥。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看请字形。 2、把读不好的多独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读、理解,相机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 农耕社会、依赖、潜水艇、船舶、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腾云驾雾、归根到底、出乎意料 2、读句子,把自己读不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纠正字音和断句等。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度不准……) 四、默读课文 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找中心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自学课文 把你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勾画出来,体会体会。 六、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 七、全班交流,理解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找出句子体会: 如: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举例子) ⑵拓展一下: 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 (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 ⑶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⑷学习这段的后部分内容: 过渡: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 读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体会作者是说明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的世纪的`? (做比较) 体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过渡: 我们现在的吸过来府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古代还有哪些幻想都已变成现实的? 我们现在发明发现这么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段: ⑴读句子,相机出示课后的句子体会: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 ⑵拓展一下: 古代还有哪些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了的? (土行僧……地铁,一日千里……飞机,想入海……潜水艇……) ⑶从这段中的哪儿还能感受到呼风唤雨? 出示句子体会: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读句子,说一说愿意,在联系课文的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现代科技发展之快、之多) 体会的读一读。 在这近百年中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新成就,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我们现代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底是谁在呼风唤雨呢? ⑴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⑵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板书: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 ⑶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 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⑷用“发现,发明”说话练习。 ⑸了解新成就,区别判断发明和发现: 出示课件: X射线、空调、维生素、彩色胶片、青毒素、圆珠笔、激光、 杂交水稻、移动电话 ⑹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词语吗?找一找,理解一下: 改观改变 过渡: 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成就使我们实现了古代人那么多的幻想,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是古代的幻想,今日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时,你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明日美好的未来。(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画图表现)你现在就是小小设计师,描绘一下你心中明日的美好前景吧! 八、总结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改变改观 现代科技人类生活 发明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来学习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写的这篇文章。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精彩。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知道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请个别同学读,引导重读呼风唤雨。全班齐读。 3、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会想到谁?(神仙)那这篇课文中的呼风唤雨指的是神仙的法力吗?(不是)而是什么?板书:现代科学技术。 三、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真了不起。文章也向我们介绍了很多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请你们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找找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并读一读。 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师:这个句子很长,也很难读。我们自己试着读读看。请个别同学读课文。指导读准:潜入 师:仔细看看,这句话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句子中的几个动词:登上、潜入、洞察、探索并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 师:文章中的“等”字说明什么?能不能举出其它科技方面的例子呢? 师:这些新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3)观赏科技图片,感受科技的发展。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见识一下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4)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5)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6)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课件出示农耕社会的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和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练习说话 师:如果把你送到农耕社会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3)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⑷师:是啊,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冬天里,一夜过后,树上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速度是如此之快啊) 师:正如我们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真可谓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发明如此之多,真可谓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⑸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学习设问句) 师: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还有更多值得我们自豪的。 (课件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学生齐读。 师:一百年的发明创造大于一百万年的发明创造,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文中有两个词语比较特别,(发明,发现)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做一个小测试来检验一下你们有没有把它们区分开。课件出示图片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3、师小结: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路爷爷一样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自豪的齐读这一句话。 五、总结升华情感、畅想未来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填空。 3、师总结: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愿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课件出示: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伯特兰·罗素) 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发现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语文要素】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要素】 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参照批注,理解分类,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分类提问。(重点) 一、由词入题,以题质疑 (一)读题解词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今天的课题。(学生读题)“呼风唤雨”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呼风唤雨”的意思是比喻具有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二)随题识记 “唤”和“纪”是这篇课文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注意左窄右宽)请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教师范写) (三)课题提问 我们前面两节课学习了如何提问。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问些什么? 二、参照批注,理解分类 (一)找出批注问题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旁边和文后。请大家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学生找出课文中“一位同学”的问题,读出来) (二)问题分类巩固 大家找得很准确。“一位同学”阅读了这篇课文一共提了6个问题。你们能把它们分类吗? 生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是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生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是根据写作细节进行提问。 生3:“‘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是联系生活进行提问。 三、学习课文,分类提问 (一)提问归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夜间飞行的秘密》,知道了可以多角度提问。我们可按课文内容提问、根据写作方式提问、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刚才也了解了“一位同学”的提问方法。现在,我们就来完成课题下面的学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和同学交流。”大家边学习课文边完成提问。 1.第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第1~2自然段,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洞察”和“探索”有什么不同?(师点评:这是根据写作细节来提问。) 生2:为什么说“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师点评:这个问题是需要联系实际提问的) 生3: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发现和发明?(师点评:这个问题你是联系生活实际来提的) (2)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学生点评。 2.第3自然段。 (1)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怎么理解这句诗?(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2)朗读指导。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谁来试一试。(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 (3)在上一个自然段中写道:“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人类以前是怎样的生活?(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评点) (4)请默读第3自然段,并进行提问。 预设:在过去的社会里有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呢? 3.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为文章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请大家默读后,针对此段提问。(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预设:伯特兰·罗素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点拨: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到生活中去找答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重点)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难点) 一、学习课文,分类提问 (一)课后清单 1.上节课的分类方法大家都掌握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他也给问题分了类,大家看看他是怎么分的。(课件出示课后问题清单。) 预设:分为三类,分别是——不影响我们对课文理解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2.师点评:找得很准确,这就是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新的问题分类。 问题序号问题类型问题内容 (二)整理清单 1.接下来请四人小组针对刚才大家提的问题,根据清单表格进行分类整理。(清单表格如右) 2.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 (三)展示清单 师:老师看到大家认真地整理了问题清单,请两个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你们整理的问题清单。(小组代表上台,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问题清单,并将问题的分类说清) 问题序号问题类型问题内容1不影响我们对课文理解的问题。“洞察”和“探索”有什么不同?2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3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现代科学的每一个奇迹都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吗? 二、优选问题,设法解决 (一)选择最具有价值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接下来,请四人小组讨论,在刚才的这些问题中评选出最具有价值的问题,并说出理由。(四人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汇总汇报)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懂得了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接下来就要设法解决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1:一些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解答。 生2:有的可以通过平时的生活经历来解答问题。 生3:可以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搜索资料进行解答。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14一、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过渡: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四、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补充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带着你们的理解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 3、点明中心句。 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的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句话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注意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交流理解,感悟方法 1、预设:学习第4自然段。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5)我们接着看这些句子,作者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同学们,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比比看,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比他们过得更加舒适、更加方便呢? (8)孩子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过去那些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当他们看到这些科学成就时,会怎么说? (9)是啊,这些成就、这些变化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我们怎能不说——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1)你能把这段读一读吗? (2)孩子们,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相机出示农耕社会图) (3)在农耕社会里,“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仅仅是没有这些吗?你还能说说那时没有什么? (4)农耕社会什么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幻想都是些什么吗?(相机给这些词标出红圆点) (5)现在,祖先的那些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幻想实现了吗? (6)在现代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吗? (7)何止这些幻想变成现实啊。你们随便替祖先说一个他们的幻想,肯定都能实现。你能举一种吗? (8)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都得以实现,实在太令人骄傲了!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你们能找出来吗? (9)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读一读。 (10)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这个成就怎样?(巨大) (1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2)我们祖先的愿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预设:学习第2自然段: (1)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呢? (2)(边画箭头边讲)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这些发明和发现又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3)孩子们,请你们在课文3、4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4)你们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了吗? (5)请你们用发现和发明各说一句话好吗? (6)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7)是谁在呼风唤雨的? (8)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9)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10)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变和改观,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一直在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次用心来读——20世纪是。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孩子们,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有哪些奇思妙想?(或者说: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2、要想让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六、作业布置 1、师:下面,老师向你推荐两本书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和《五光十色的新科技》,希望你们抽课外时间去读一读。 2、师: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和作比较的方法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七、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篇15【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 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 师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⑴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⑴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⑵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⑴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⑵生思考。 ⑶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