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 1、去年我们学了《狐狸和乌鸦》,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8《狐假虎威》,看看这次狐狸又要耍什么花招了。 2、板书课题:8狐假虎威 3、学习课题中生字。 狐:左边反犬旁,右边瓜 假:左边单人旁,右边不是段 威:半包围结构 4、小朋友,你知道课题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吗?你能连起来把课题的意思解释一下吗? 5、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指导 1、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渎情况,认读生字词。 3、正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师述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问:听了故事,看了表演,你知道老虎厉害还是狐狸厉害? 老虎为什么要逮住狐狸? (3)齐读第一段。读出紧张味。 板书:狐、虎、逮 过渡:饥饿的老虎有没有马上吃掉狐狸,看图二上的狐狸与老虎。 2、学习第八、九段 (1) 图上的老虎怎样?狐狸怎样?其他小动物怎样? (2) 课文哪一段写的? (3) 学习第八段。 a、 问:哪里写狐狸、老虎,百兽找出读一读。 b、 指导朗读。大摇大摆,读得慢些。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读得快些。 过渡:百兽怕不怕狐狸?(不怕)百兽不怕,为什么逃走? (4) 学习第九段 a、 读课文。老虎怎样了? b、 百兽为什么逃走? 板书:吓跑百兽 (过渡: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老虎的反应如何?) 3、学习第二至七段 请学生在小黑板上将二至七段排列,老虎的反应及狐狸的几次欺骗。 a、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段、第三段) (1)说说狐狸被老虎抓住后,它有何表情 全班试做眼珠子骨碌一转,做的好的示范 试读扯着嗓子的说话样子,小组试读 (2)老虎的反应如何?说明什么?(感到奇怪愣住)板书愣敢吃我 b、理解第二次对话(第四、五段) (1)狐狸说了什么?(指导朗读:重读:我、老天爷、违抗、多大) (2)老虎又作了何种反应(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理解“蒙”(说明由奇怪到胡里胡涂) 板书:管百兽被蒙、松 c、理解第三次对话(第六、七段) 狐狸又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老虎的反应如何?为什么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板书:走一趟信疑、张、望 4、师总结。 5、学课文之后,你觉得狐狸怎样?狐狸为什么会狡猾? 6、看课文怎样说,齐读课文 7、说说你懂了什么道理? 你喜欢狐狸吗? 8、说说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四、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小组内练习复述,派代表复述)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2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第二至五自然段,写狐狸用谎言蒙住了老虎。第六至八自然段,写狐狸带着老虎朝森林深处走去,吓跑了百兽。第九自然段,点出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 (1)能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为了更好的上好这节课,我和学生分别准备了以下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师: (1)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准备些成语故事,向学生介绍; 学生:搜集、阅读成语故事。 在教学实施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现在跟老师一起回忆一下在这课里学了哪些词语。 1、出示卡片: 狡猾、吓跑、大摇大摆、摇头摆尾、东张西望、违抗、百兽、神气活现、半信半疑、狐假虎威。 2、“狐假虎威”的“假”是(借助、利用)的意思,“威”是(威风、威势)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的故事,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 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看看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老虎本来是厉害的,狐狸本来很怕老虎。(看图理解:窜过、扑过去、逮住了)。 板书: 狐 狡猾 神气活现←纳闷 扑逮 百 借 愣松 兽 虎 被蒙住 张望威风→吓跑 (2)这一小段主要讲了什么?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 分角色读第二部分(2~5自然段) 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2句)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 (3)集体讨论:“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狐狸在想什么呢?“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你敢吃我?”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那么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板书) (4)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朗诵课文。 (5)上面四小节是讲狡猾的狐狸用编造的谎言来蒙住老虎。 (6)引读6至8自然段。 讨论(分组):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趟呢?(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5、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讲述:尽管老虎松开了爪子,但对狐狸的话还是半信半疑,如果狐狸立刻逃命,一定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狡猾的狐狸主动要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目的就是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从而让老虎对它编造的谎言信以为真,真正地放了它。 6、引读第8自然段:——看见狐狸( )。再往狐狸身后一看( )。前一句读慢,后一句读快,要读出惊恐万分的语气。(板书) 7、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深处,百兽都吓跑了,读最后一小节。百兽逃跑的真正原因是( )。 总结:人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课后练习: 1、连线 2、成语填空 狡猾的 老虎 (摇)头(摆)尾 茂密的 森林 东(张)西(望) 凶猛的 尾巴 半(信)半(疑) 长长的 草原 大(摇)大(摆) 辽阔的 狐狸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 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 自由发言。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 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图画。 (4)指导朗读。问: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大家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指读、比赛读、齐读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结果怎么样呢?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 、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 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8)指导朗读 、加上动作朗读。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1)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 其余学生齐读。 (2)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参加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3)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4)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5)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6)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7)指导朗读、尝试读、齐读。 5、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四、师生共同总结 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狐假虎威的教学设计4【单元解读】 本单元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狐假虎威》课后习题要求先给词语分类,再分角色表演故事,表现词语的意思。教学时,给词语分类后,还需引导学生根据两类词语感知它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将分角色表演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语,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借助提示语,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头饰。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师: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在寻找食物,突然,一只狐狸从身边窜过,这时,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接下来会发什么呢?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狐假虎威》。(生齐读课题) 3、解释题义 师:课题中的“假”、“威”是什么意思? 师:课文有句话对课题的意思作出解释,是哪句话呢? 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诵读课题并解释课题,促进学生对本节课故事内容的初步了解。 板块二抓关键词,读懂故事 (一)抓住动词,体会“虎之威” 1、老虎的威风在哪里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声读第一自然段,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2、从“扑过去”“逮住”,你能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二)紧扣提示语,体会“狐之猾” 过渡语:那狐狸到底是如何假借老虎的威风呢? 1、找对话。 它们之间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默读2-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狐狸说的话。 学生反馈。 2、指导朗读。 3、师生配合读狐狸与老虎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想象狐狸说话时的心理、语气,从而体会出“狐之猾”。 (三)品读语句,明白“谁之威”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了呢? 1、默读7、8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语用来形容狐狸,哪些词语形容老虎? (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1)指名把词语贴在相对应的动物下面。 (2)全班齐读。 2、如果我们能再把这些词语演出来就更厉害了! (1)谁来演演黑板上狐狸的这些词语? (2)理解“半信半疑”。 3、有点感觉了,如果我们加上前面的对话,带上现在的动作、表情,一定可以演得更像?想不想试试?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来演一演,其他人注意看。 师:哇,全场不由自主为这组演员鼓起掌。我来问问,你们是怎么评价这组演员的? 师评:你很会关注细节,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调动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表演和评价过程中,对这些词语理解更深入,减少教师的赘述,体现课堂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四)多元解读,明事理 看着神气活现的狐狸,东张西望的老虎,大大小小的百兽吓得撒腿就跑,所以老虎——(信以为真)。 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每一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一些小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学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评:你很聪明,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但千万不能学狡猾的狐狸骗人。 设计意图:通过由学生自由谈对狐狸的看法,过渡到《狐假虎威》的寓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并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