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
范文 |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1教学内容: 一、歌曲 花蛤蟆 二、读知 倚音 三、综训 声乐训练 四、欣赏 喜庆胜利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中感受其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乐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 一歌曲: 《花蛤蟆》是流传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 二读知 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由一个或数个音组成,唱时短促并不带强声。 三综训 是运用倚音的练习。 四欣赏 《喜庆胜利》是一首唢呐独奏曲。全曲基调欢快热烈,表达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胜利和获得成绩后的无比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声乐练习 教学重点; 倚音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内容: 1、声乐练习 2、学习《花蛤蟆》歌谱。 3、读谱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三、综合训练: 1、唱一唱F调音阶,复习音位。 2、低声部识谱。 3、高声部识谱。 4、合唱乐曲歌谱。(倚音不唱出) 5、乐谱中有一些小的在符尾处有斜线的音符,这些音符就是倚音,跟老师唱一唱。 6、倚音分为前倚音、后倚音、唱时时值短促,不带强声。 7、再来唱一唱。 8、唱词。低声部先唱,舌尖灵活跳动,用非连音唱法演唱。 9、完整演唱。表现出猎人们豪爽的性格和矫健的形象。 四、新授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我们山东的民歌——花蛤蟆。 1、听范唱。 2、提问拍号、谱号歌曲的情绪。 3、打节奏: 4、视唱歌谱。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5、这首歌曲很轻快活泼、诙谐,大家在演唱时应注意表现。 6、分组练习演唱歌谱。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花蛤蟆》的乐谱,这是一首山东地方民歌,回家后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花蛤蟆 打击乐节奏; 课后记: 第二课时 综训 教学内容: 1、声乐练习 2、学习歌曲 3、处理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mi ma 练习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歌曲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蛤蟆》一课,这是首山东民歌,大家一起唱一唱。 1、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唱词。用跳音唱法。 3、再来一遍。吐字、咬字自然而贴切。 4、花蛤蟆是山东地方话,青蛙的意思。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欢快情绪要表现出来。 5、我们加一些打击乐器表现出来,设计乐器节奏型: 6、打击乐器试奏一边。 7、边用打击乐器边演唱。 8、注意歌曲情绪的演唱。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完了《花蛤蟆》这一课,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家应该爱护它。 板书设计: 花蛤蟆 第三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mi ma 练习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歌曲处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蛤蟆》,大家一起唱一唱。 2、乐曲前八小节采用隔两小节轮唱,从第九小节处改为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对唱。 3、分组演唱。 4、请一部分同学模仿青蛙叫声来伴唱。 如: 5、情绪要贯穿始终,集体演唱。 四、欣赏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吹管乐器吗? 2、你来听一听这段模仿笑声的乐器是那种乐器吹奏的? 3、今天,我们就来听一曲欢庆的乐曲《喜庆胜利》,它是由唢呐吹奏的。 4、(初听)提问: 1、全曲是什么情绪? 2、全曲分几段? 5、我们分段听: 引子: 快速、有力烘托欢腾气氛 第一部分: 唢呐独奏干脆嘹亮。 唢呐与乐队对奏模仿人声 高潮音域扩充。 第二部分:中速抒情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 6、听一听第二部分B与第一部分A的对比。 7、(复听)完成课后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花蛤蟆》,又欣赏了《喜庆胜利》,大家对胜利一定感受很深。 板书设计; 花蛤蟆 喜庆胜利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2教学内容: 一、声音造型荷塘欢歌 二、学唱歌曲花蛤蟆 三、表现歌曲花蛤蟆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曲描绘的意境,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表现歌曲《花蛤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及合作意识。 三、通过声音造型《荷塘欢歌》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头饰(荷花、荷叶)、手巾花、打击乐(双响筒、木鱼、蛙鸣筒、舞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快乐节奏三分钟,引导学生用青蛙的叫声来模仿各种节奏。 二、声音造型游戏:荷塘欢歌 出示“荷花图”:这么美的荷花池,到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青蛙蛤蟆来与荷花做伴并唱歌,下面我们用青蛙的叫声来营造“荷塘欢歌”的景象。 请同学们想好一个蛤蟆叫的节奏,师随意点名模仿,看谁的节奏创作得最好。 请一名同学上台像老师一样指挥,师和其他同学坐在一起模仿。 三、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放录音) 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边听歌曲边请几名同学把歌词描绘的花蛤蟆画到黑板上。 全班朗读歌词检查各位选手的画。 2、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 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3、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4、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5、齐唱全曲。 6、歌唱前加入花蛤蟆叫声投入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1、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表演组、打击乐伴奏组。 2、分组设计、创作队形、练习。 3、集体演绎。 4、评出优秀表演队、绩优秀创意队。 五、结束。 听曲出室。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3教学内容: 一、歌曲花蛤蟆 二、读谱知识:倚音 三、综合训练:声乐训练 四、欣赏:喜庆胜利(唢呐独奏)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生演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唱中感受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聆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记忆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流传于山东地区,生动而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 二、读谱知识:根据组合来分单倚音、复倚音。根据在主音的前后分:前倚音、后倚音。 三、综合训练:练习曲的旋律选自德国作曲家韦伯所做的歌剧《自由射手》中的《猎人合唱》。 四、《喜庆胜利》是一首唢呐独奏曲,由刘乃羚、刘炳臣作曲,创作于1977年。 教学重点: 在声乐中,连音及跳音的唱法。 教学难点: 歌曲演唱中空拍的演唱。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花蛤蟆》这首歌曲,四度大跳是特征之一,运用大量倚音唱法,以短时值节奏为主。 二、声乐训练,运用倚音表现猎人的形象。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唱中感受其表现作用。 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这首歌曲,四度大跳是特征之一,运用大量倚音唱法,以短时值节奏为主。 二、声乐训练,运用倚音表现猎人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倚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综合训练作为发声练习短曲选自《猎人合唱》,又是倚音的练习谱例。 1)熟悉f大调的音阶音位。 2)不唱倚音唱谱 3)将全曲唱会。 4)教师加入倚音示范,让学生模仿。 3、作倚音的阅历知识讲解,小音符在唱的时候只唱音高不用唱出音名。 4、用非连音唱法,气息要有支持,横隔膜要有弹性。”啦”的发声,要求舌尖作灵活的跳动。 5、再唱:注意2/4拍的强弱节奏及二部的均衡、协调。 6、导入新歌《花蛤蟆》 7、初听范唱。 8、打拍子视谱,唱好空拍,不唱倚音。 9、对声音提出要求,用非连音及跳音的唱法。 10、对情绪提出要求,保持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 11、再唱乐谱。 12、加入倚音唱谱,强调倚音的风格,唱的自然、贴切而圆滑,切忌生硬。 13、完整唱谱。 1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欣赏《喜庆胜利》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通过聆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色,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 一、《花蛤蟆》轻快、诙谐、活泼,词曲结合贴切,朗朗上口。 二、《喜庆胜利》全曲基调热烈欢乐,描写北方农村喜获丰收的欢庆情景。 教学重点: 民族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花蛤蟆》乐谱。 2、听范唱。 3、保持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演唱,以保持特有的情趣。 4、用非连音及跳音的唱法,唱好本歌。尤其是带有倚音的象声词,要表现好。倚音主要强调吐字与风格,要结合吐字唱的自然而贴切,切忌生硬。 5、给歌曲配打击乐,形象的烘托歌曲的气氛。 6、前八小节采用隔二小节的轮唱。接着的第九小节开始处理成以二小节为单位的对唱。 7、用一固定低音作伴唱。 8复习吹管乐器。 9、听辨第一部分模仿笑声的一段,引起学生兴趣。 10、听第一部分主题音调。 11、处听全曲,提出设问: (1)全曲是什么情绪? (2)全曲分几段? 12、分段欣赏。 13、听出第二乐段b与a的对比,以及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14、复听全曲。 15、写听听想想作业。 16、小结下课。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 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 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学习歌曲。 2.引导幼儿利用薯片筒,探索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3.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同伴间的友好合作,感受音乐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单数幼儿,因为加上老师正好双数。便于游戏。 2.青蛙和蛤蟆的掌饰。以及节奏谱。 3.人手一个薯片桶、纱巾。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几肢着地“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来做个游戏,那听好老师的口令,是“几肢着地”? 二.主题活动 1.讲故事导入(把歌词内容融入进去) 2.学习歌曲①,引导幼儿讨论青蛙与蛤蟆的叫声“小朋友都想学它们的叫声,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出示道具)——传递游戏根据节奏,念读:东边来只青蛙(传到念蛙的小朋友叫呱呱);西边来只蛤蟆(传到念蟆的小朋友叫咕咕),连续传递,重复这两句话的节奏练习,把握“呱呱”和“咕咕”的节奏。 3.学习歌曲②,出示薯片桶,“这是什么?”“你能让它发出声音么?”引导幼儿用薯片桶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请幼儿拿出薯片桶,幼儿自由探索。然后让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发现的声音表现一下,让其它幼儿模仿。“青蛙和蛤蟆也很喜欢薯片筒的声音,我们也给它们配上不一样的声音.首先请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是怎么走路的?(跳)出示青蛙跳的节奏,教师选取幼儿探索出来的声音打节奏,”蛤蟆是怎么走路的.”(爬)出示蛤蟆的节奏× ×,教师配上声音.引导幼儿观察两种节奏的不同.教师边唱边打击薯片桶,带领幼儿学习“青蛙在跳.蛤蟆在爬”这两句歌. 4.完整演唱我们已经编好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先来听老师唱一唱吧。“配上薯片桶”“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带领幼儿演唱歌曲。最后一句,让幼儿与旁边的好朋友,握握手。 5、分角色表演出示两种颜色的纱巾,分别代表青蛙和蛤蟆。让幼儿戴上并加上动作表演,在间奏的部分换舞伴。 三.放松练习“小青蛙,小蛤蟆,你们的朋友找到了吗,那跟着我到田野里去走一圈吧。《蜗牛舞》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学习分角色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2、根据掌饰的暗示,明确各自的角色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1、青蛙、蛤蟆的掌饰各一个。 2、已认识过青蛙和蛤蟆,知道他们叫声的区别。 活动过程: 一、在《小蝌蚪》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进教室。 1、复习歌曲,注意唱准歌曲中的节奏。 2、边唱边表演,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特点。 二、出示掌饰 1、说出是谁也来了? 2、他们各自的叫声是怎样的? 3、幼儿根据教师不规则的出示掌饰,发出他们相应的叫声, 4、幼儿用双手模仿掌饰的动作,边与教师一起按歌曲音乐旋律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和幼儿轻声地跟随歌曲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2、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练习歌曲。 四、分角色唱歌曲。 1、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分,分别扮演青蛙和蛤蟆,在教师的暗示下,分角色演唱 2、教师交换掌饰位置,幼儿交换角色歌唱。 3、教师用指挥动作进行分角色歌唱。 4、幼儿尝试做小指挥,指挥幼儿分角色演唱。 五、重复欣赏《小乌鸦爱妈妈》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快乐的唱起了歌。小乌鸦也在照顾他的妈妈,我们都来学学可爱的小乌鸦吧!”边听边用动作即兴表演。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7【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图画书《蛤蟆爷爷的秘诀》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为线索设计。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迁移理论,我将故事前置,让幼儿了解图画书的内容,熟悉故事主要情节,并根据游戏的需要对个别情节稍加改编,这样的支撑降低了幼儿学习音乐游戏的难度。活动过程中,选配恰当的音乐形象来增强故事情境的渲染,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内在情感,在动作设计上不追求整齐划一,让全体幼儿在高密度参与活动的同时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活动只准备了一个音带,力图体现本人对“低耗高效”教学原则的推崇和运用。 【活动准备】 《瑞典狂想曲》音带(曲谱见光盘),活动前花15分钟左右时间讲述改编的《蛤蟆爷爷的秘诀》故事,幼儿有“丢手绢”游戏中追逃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引导下,跟随音乐玩“蛤蟆历险记”游戏。 2.根据故事情节记忆游戏顺序,并能用“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对话来展开“蛤蟆历险记”游戏。 3.在充满趣味的律动游戏中体验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享受游戏的快乐。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回忆故事主要情节及顺序 1.说一说《蛤蟆爷爷的秘诀》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2.带着对第三个秘诀的猜测进入游戏。 二、分段学习,随情境开展游戏 (一)学习第一段游戏 1.教师随乐示范蛤蟆走等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反馈和模仿。 2.幼儿听A段音乐一起练习,并跟随音乐节奏和动作加入语言“饥饿的敌人在哪里”。 3.教师扮蛇,“小蛤蟆”逃到灌木丛(座位上)。让幼儿了解由“蛇指定爷爷”的规则,进行角色间“我要吃掉你.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勇敢”的对话,并进行与对话相对应的动作练习。 4.听蛇出来的音效和B段音乐练习对话、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内容及规则。 5.完整进行第一段游戏。 (二)学习第二段游戏 1.迁移第一段游戏经验,出现鳄龟音效,引导幼儿表现鳄龟的机智和个性化的动作。 2.教师悄悄指定“鳄龟”角色.幼儿完整进行第二段游戏。 (三)学习第三段游戏 1.迁移第一段、第二段游戏的经验,引导幼儿体验情节变化带来的游戏规则的变化。 2.引导幼儿想象怪兽抓住蛤蟆爷爷后小蛤蟆的做法,并能大胆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 3.教师悄悄指定“陉兽”,幼儿完整进行第三段游戏。 三、完整游戏,体验连贯游戏带来的挑战和愉悦 1.伴随音乐,将三段游戏连起来,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大胆表现。 2.梳理秘诀,让幼儿对第三个秘诀进行发散想象。 3.回归到图画书,讲述故事结尾,揭示第三个秘诀。 【活动反思】 1.有益的玩就是学,像玩一样来学习。日本幼教专家本吉圆子说过一段话:“孩子仅仅聆听语言的说明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孩子要通过自身整个身体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才能得到教育,通过手及身体的接触使身心和头脑运作起来。”本活动从把握幼儿学习特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出发,以绘本为基本内容进行再创。同时,选配了与故事形象非常吻合的“蛇、鳄龟、怪兽”的音乐,通过肢体、表情等多通道感官参与,把幼儿带人游戏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用与角色形象匹配的个性化动作、表情、语言表达游戏内容,自然而快乐。 2.“简单重复”教学原则,使幼儿体验更深刻“简单重复”是我园“艺术启蒙”课题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教学原则,是基于幼儿认知特点提出的。站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简单重复”的学习、游戏能够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简单重复”的游戏不等于每个幼儿都是整齐划一地表达、表现,而是基于幼儿自身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表达、表现。它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更给予幼儿同伴问相互学习的机会。“简单重复”还可以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经验给予幼儿不同的挑战,激起幼儿更大的学习兴趣。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与调式。 (2)通过学说童谣,学生有初步的节奏感。 (3)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3)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青蛙最伟大》放松心情,活跃气氛。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相问好(略) 二、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小谜语吧。(出示谜语) “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很相似,你知道它是谁吗? 生:蟾蜍(也叫癞蛤蟆)。 师:青蛙和蟾蜍统称蛤蟆。 2、欣赏: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东民歌《花蛤蟆》,你们想听吗?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吧。(播放《花蛤蟆》视频)(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3、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听,可热闹了。(出示蛤蟆欢叫的视频)你们想去参加吗? 想参加可没那么容易,蛤蟆们要考考咱们呢,考过了才能参加。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快板:师: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贴一只蛤蟆)(生答)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简单的问题难不倒你。(对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过渡:你真棒!回答完全正确,音乐会的大门打开了,让咱们唱着歌儿一起去参加吧。 师接唱,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一)欣赏《数蛤蟆》,学习节奏。 1、师: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吗?喜欢里面的蛤蟆吗?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长短不同。 2、师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 学习: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 3、它们长短不同的叫声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歌曲中好听的节奏(视频出示节奏),哪位孩子来读一读。 节奏学会了,我们学习旋律就更简单了,不信,咱们来试试。 (二)识谱(出示谱) 1、师唱旋律,生找相同的乐句。 2、教唱:合作唱谱二遍 3、教唱最后一句:53 53 123 21 4、用“呱”模唱 真是一群认真可爱的小蛤蟆,咱们用蛤蟆语言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读词 1、教读:全首教一遍 2、教读:合作读 3、教读十六分节奏 4、衬词 5、拍手齐读 (四)唱词 1、教唱:合作唱二遍 2、跟着范唱小声齐唱 3、教唱最后一句:扑通扑通...... 4、跟着范唱小声齐唱全曲 5、分不同形式唱:合作唱——齐唱——指名唱 6、歌曲表达的处理: 听老师范唱,说说跟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强弱、儿话、风趣、跳跃) 7、放视频:小声唱———齐唱 四、创编歌词,舞蹈。 音乐会真热闹呀,你们知道参加音乐会的蛤蟆有多少只吗?我们来数一数。 1、唱着数一只、两只、三只......许多只。 孩子们课后可以相互问答数一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创编舞蹈 (1)孩子们,马上就该我们演出了,快快快...让我们一起练一练吧。 (2)孩子们,让我们跳上舞台,用我们最甜的笑容,最动听的声音,最美的舞姿献给观众吧。 演出真精彩,听...观众们送来热烈的掌声呢! 五、德育渗透 视频演示,师介绍: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当我们看到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无家可归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重点: 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和四川民歌丰富、幽默的表现手法。通过学习幼儿能够体会民歌的特点及四川民歌特有的风格。 我教的是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简单创编歌词,能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表现自己。 从“猜谜”入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音乐图片欣赏”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还可以为创作表演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但在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时,因为幼儿人数多(62)我害怕他们说不好,而引导得多一点,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较少,使创作过于形式。而且在各环节的衔接中有时语言显得有些生硬,这是我在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方面。 好的是学生学习兴趣高,对这首歌有好奇心,喜欢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旋律,唱得很到位,声音响亮,并且能在音乐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 小学五年级花蛤蟆音乐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感受在音乐中表演是种快乐的事。 2、学习小组合作,敢于展现自己。 3、锻炼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台录音机、4个小鼓、若干根小木条。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的图片玩抢答游戏,引出主题。 (1)幼儿分成4小组,每小组4个人。 (2)每组放有一个小鼓,发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条小木条。 (3)指导语:小朋友,你们都见过青蛙了,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去观察过它们呢?下面我们来玩抢答游戏好不好呀?游戏规则是,老师提问小朋友来抢答,你们哪一组的小朋友知道答案就赶紧敲一下你们面前的鼓,哪一组先敲响鼓哪一组就先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对了就奖给小红旗一面,看哪一组得的红旗最多。 (4)教师给幼儿提问。 ①蛤蟆有几张嘴? ②蛤蟆有几只眼睛? ③蛤蟆有几条腿? ④蛤蟆都吃些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创编有趣的青蛙动作。 (1)指导语:好了,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知道一只蛤蟆,一张嘴,两眼睛,四条腿,那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好不好呀? (2)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念编好的儿歌让幼儿熟悉理解歌曲。 (3)跟随音乐,边唱歌,边跟老师表演创编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蛤蟆形象反复演唱歌曲。 (1)学蛤蟆爸爸的声音唱 (2)学蛤蟆妈妈的声音唱 (3)学蛤蟆宝形容词的声音唱 4、引导幼儿玩《蛤蟆捉害虫》的游戏 (1)进一名幼儿闭上双眼,原地慢慢自转,其他小朋友排圆圈绕着该幼儿向相反方向边唱边跳跃前进,当大家唱到最后一个“呱”时,全体幼儿停下,中间的幼儿伸出一只手向前指,指向哪名幼儿,他就是“蛤蟆”其他幼儿都是害虫。 (2)蛤蟆捉害虫,害虫逃回家。(放音乐,音乐一停小朋友就不准再跑) 结束部分: 蛤蟆宝宝,我们今天捉的害虫可真多,拿回家去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