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总结 |
范文 | 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总结通用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总结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总结通用1x月x日至x日,在xx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x人从x中出发奔赴xx市教育名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在xx小学、xx学校初中部、xx学校、xx小学几所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听了学校领导的专题讲座,每天学习结束后。我感慨万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次活动中接受实实在在的教育,这当然与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下面我分以下几部分来对自己的外出学习进行总结: 一、我的学习经历 我深知这次机会难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是全身心的投入,丝毫不敢懈怠。争取让自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先进经验,感悟同行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完全认同和献身精神。因此,在外出听课的时间里,我除了参加听课学习以外,积极地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和认真听讲专家报告,汲取教师深厚知识和扎实教师的基本功。 通过这种高水平的观摩课和常规的教学听课,更加引起我的思考,进而通过和同行的方方面面的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学习期间我尽可能的利用时机,多听、多看、多问、多思,并与其他体育教师一起进行交流,不放过一丝的学习机会。 二、我的`学习体会 通过这次的听课与学习,我从体育课的各个方面与优秀教师,和刚上岗的年轻老师进行对比,发现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主要体现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充分的反应出其扎实基本功的。课前准备充分,每一个讲课教师都真正的做到了课前备教材、备学生。不论从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课得设计,以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活动内容上都做了精心的设计与准备。 这是我以往所不能做到的。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使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一条主线,环环相扣,组织紧密。课堂的组织结构合理。课堂评价的艺术性,在体育课上,教师多以鼓励与表扬为主,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有一堂课,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对最后一名的评价是不甘落后组,对第二名的评价是奋勇拼搏组。评价恰如其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应付自如,成熟、老练,特别哨声吹得特别好,课堂常规抓比较严。学生常规工作有序,而且非常有教养,有一堂课新老师刚好折射我们年轻老师容易犯的问题,教学组织变换,语言表达缺少没有达到精讲多练,学生练习强度不够等等,都引起我们深思,正好也是我吸取教训的经验。 三、我的学后反思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教师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底气。此次的学习,让我找到了明确的努力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备好每一节课、更要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 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总结通用2今年暑假我有幸到xx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一睹名师风采,聆听大师教诲,让我受益匪浅。培训中,我们聆听了xx省教育厅教研室xx主任《xx》、xx学院xx教授关于《xx》、特级教师xx老师的《xx》等讲座,老师们精彩的内容,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创新的理念、敬业的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学习就是对话,即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三位一体,这在几位教授的讲座中可以体现,尤其是在xx主任和xx老师的讲座中,两个讲座精彩纷呈,两个导师风格各异,但案例精辟,道理深入浅出,让人回味无穷,x主任幽默风趣,有如一个表演大师,语言妙趣横生,表情生动到位,情感入目三分,特别是孩子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课堂处处是笑声、掌声,他总结教师的教学智慧:语言智慧,角色智慧,对象智慧,教材智慧,整合智慧,问题与反思智慧,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享受教学的乐趣。x老师知性气质,精湛的业务,让人如沐春风。x老师从她自身成长的经历分享了她对“深度对话、课堂教学新准求”独特的见解,她认为要做一名名师,我们要勇于直面自己,不断找出自己的生长点;要不断与自我对话,战胜自我的缺点;要与同伴对话,学会倾听与分担;要与理论对话,不断的提升。 深度对话。说到家,教师的职业本质上可不就是对话吗?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同伴对话,教师与理论对话,教师与实践研究对话。形式各样的对话将教师推向教研的深处,推向教改的深处。以前,一提到新课程改革无非就是几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服务者、指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上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转变等几个“转变”。但是,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我不由得发现,理念不仅仅是一个人人都会说的概念,关键是切切实实的对照着自己的教学实践,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扪心自问,陈旧的教学理念,落后的教学思想,不先进的.教学方式,不民主的教育方法,我身上是否依然存在?我的脸红实事求是的传达出我的弱点。 教育需要智慧,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吗? 第一,我们在处理这些情况的时候是否运用了对象智慧呢? 学生不是一个个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我意识,有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有不一样的家庭生活背景,而我们老师在教育这些个性的学生的时候,是否在以一种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在进行呢?如果你不了解学生,那么你又怎么能找到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呢?更不用说,如x老师所说的,德育工作本身最好的效果就是无痕的,让被教育者自己想通的,只是一味的训诫和说教,效果真的是微乎其微的。 第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角色智慧呢? 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同学的角色;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作为朋友的老师会告诉他:“不怕,我会帮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遭受到挫折的时候,老师需要扮演的是兄弟姐妹的角色,去鼓励他,去支持他;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爷爷奶奶慈祥和蔼的角色更能让学生快速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而学生确实需要惩罚教育的时候,严厉的爸爸妈妈角色就登场了。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把自己框定在一个教师的角色中吧,师道威严,高高在上,其实很多时候这也是导致我们教育工作得不到较好效果的主要原因吧! 第三,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否关注到自己的语言智慧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虽说我们的教育语言从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上看,绝不能算得上是“恶语伤人”,但是有时候不合适的话语,肯定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困惑,甚至有时候想不开,做出些极端的事情,这个时候教育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变成了伤人不见血的凶器,这是你我都最不愿意看到的。就如这几天,我抱怨着班上学生在上课时举手的积极性大不如前,今天方醍醐灌顶,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学生,而恰恰可能是自己没有运用好教育的语言智慧,或许已在无意间影响甚至伤及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庆幸,如今幡然醒悟,今后一定要好好斟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能让“四十五度的举手”和“一百八十度的举手”现象出现在自己的班级! 通过这次培训,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几位教授的讲座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讲座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 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总结通用311月26日,我很荣幸来到了xx中学,来到xx市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优课评选暨教学研讨会现场,观摩了15堂精彩纷呈的名著课。这十几位教师的课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让我不由心生感叹,我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这15节课均是名著课,分为导读、读中推进、读后提升三个课型。在那里,我们邂逅了“探究生命”的法布尔,“三买三丢”的祥子,艰难成长的简爱,一百零八水浒英雄;学习了不一样的读书方法,如邵爱静教师的批注阅读法、许梅波教师的“精”读法,还有专题探究法、管窥法;体会到了这些教师心中对于名著、对于人物、对于语文教学的不一样感悟。 当我看到课题是“整本书阅读”时,我十分好奇,如何让学生在几节课内把握一整本名著呢?教师要有“法”,每一节课,教师都向学生传授了读书方法,那里给大家分享几位教师的读书方法: 管窥阅读法:经过阅读原著中的精彩语段,名言佳句,激发阅读兴趣的`一种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法:把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一样点,抓住语段、鉴赏艺术手法,把握作者意图。 精读:是指深入细致地研读,要细腻地感受、透彻地理解和广泛地联想。细读、精思、鉴赏。赏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体会名著带来的深刻哲理。 专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将整本书中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或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较广的资料覆盖面和鲜明的思维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切入本事,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 我最感兴趣的是仓杰教师水浒传读中推进课,他教给学生,要分析一个人物,就需要纵向连接他的前后事,横向比较人物的相似点,了解人物的复杂性,这样一个立体的、鲜活的、复杂的人就会出此刻你的脑海。整节课有名家评价集趣,有教师对名著的诗性理解,学生能够进入作品的内核,能抓细节、惜英雄、知社会。让学生纵横向联系思考英雄的结局,充分了解了社会人物的复杂性。最终,仓杰教师以自创小诗:“莫怪北风紧,朝廷藏四贼。纵有擎天志,英雄作雪飞。”作结尾,诗性盎然。 整个学习的过程我都在思考——“整”本书的阅读怎样上?这些教师给了我很多启发,那里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想法,如有不适之处,敬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首先要有整体思维,即授课教师对作品的高位思考。教师必须读懂名著,把握名著深层内涵并有所思考,才能高屋建瓴,为学生排忧解难。 第二个是要有整体的规划。导读课、提高课每节课都要有读书方法的教授,书本资料的关联、人物形象的剖析等,“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引导”比“牵、拉、控”更重要。推进课要有助力的支点,推进什么?目标要明确。短短三节课,要将这一系列整合在一齐,着实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然,对于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有整段时间,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整段的阅读中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在阅读中沉淀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继承名著中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作家的悲鸣,发扬对名著的新的认识,增强情感价值观的确定。 透过文字,看见情感,走近经典,感悟人生。 修远给了我们青年教师很多成长学习的机会,这15场教学的盛宴,一幕幕精彩将永恒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细品、慢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