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
范文 |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翻译并背诵课文。 ⑵掌握相关文言词。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结合讨论,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好。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⑴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选贤与能:通“举”。 ⑶讲信修睦:培养。 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⑹皆有所养:供养。 ⑺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⑼不必藏于己:私藏。 ⑽谋闭而不兴:发生。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⑴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⑵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提示: 1、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作总结归纳 ⑴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安排,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⑵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2、“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指导诵读 1、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 ⑵男有分,女有养。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2、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⑴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⑶“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⑷“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⑸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五、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六、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 《礼记》 天下为公 纲领选贤与能 讲修信睦 人人受到全社会关爱 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 (结论)大同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而不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