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考前学习方法 |
范文 | 考前学习方法 考前学习方法1教育学考试内容由于涉及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因此复习起来就像在做一个比较繁杂的工程,作为工程最后两个多月的完工查漏补缺的冲刺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考研的质量。如何在后考研时代脱颖而出,如果超越别人,后发制人,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注意寻找考试重点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如果追寻近十年的考研真题,不难总结教育学重点难点的试题考卷规律。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尤其要把近十年真题,细细的做一遍,腾出时间专门划定各个题型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标注相关知识点在十年出题中所占的比率,大胆猜想未来的出题趋势。另外,对十年真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总结复习。 2、针对性的全面复习 最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不允许考生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查漏补缺,针对重点应该成为考生最后冲刺的主目标。一些原来以为是次重点的内容也可能会考,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做练习来实现,不能仅凭背诵记忆,灵活理解、善于思考、多加练习才能获得好的复习效果。 3、联系热点灵活运用 教育学不仅考的是背诵记忆,还有灵活的知识运用,尤其是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情境式材料为主,偏重于对学生实践研究能力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几乎涵盖了教育研究方法的所有知识点,因此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外,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育学的知识阐述当前社会问题,不仅巩固了复习了知识点,也加深了灵活运用的能力。 4、建立知识框架图 教育学所有知识点都不是孤立,而是联系紧密。因此,为了更好的加深印象,建议考生建立知识框架图,把每科的重点都标注出来,逐一解析,并反复强化巩固。知识框架图对于考生来说,有很大好处。不仅对知识点能够形成联系贯穿,而且对考生加深记忆,简单化复习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学是一门偏重于实践与理解的学科,考生除掌握基础知识外,更要在理解,掌握运用上下功夫,多做题,注意答题技巧,多结合热点分析,这样才能在考研的冲刺阶段,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考前学习方法2达尔文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 1.读得慢,长期下来读得少 2.阅读中有30%~50%都是没用的 3.敲打节拍来避免大脑阅读出声,以刺激皮层,但不可依赖过多 4.情绪是可以操纵的,尽量往好的方向引导,行为才会改变 5.预习学会20%,上课学会50%,回顾学会100%,复习时应无新知识 6.写下问题,越清楚,得到的答案也就越透彻 7.先背佐证或例子,有些抽象概念是要一定积累才能理解的 8.跟同伴一起学,讨论能减少偏差 9.给大脑0.5~9小时来处理信息,再回顾才会有新收获,不要在难点上停留 10.锻炼左手 11.随身携带相机或小本子,记录灵感,如音乐写作或绘画 12.把大事化为小步骤写在to-do list上,会更有成就感,效率也更高 13.长时间学习后立即睡觉,大脑才能在睡眠中处理和加深知识 14.倾听微弱的声音能提高注意力,每天练习3分钟 15.新词用了7次才真正算自己的 16.学会寻找情绪高昂的物质来驱动自己 17.利用空闲的等待时间来做事,随身携带书籍,手工或电话单 18.每天做件不愿做的事 19.多敲打手指,刺激神经,延缓大脑衰老 20.自己跟自己对话 21.要学一本书,20%是书的观点,能延伸80%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习 22.提前粗略自学2年后的知识,能让现在的学习轻松不少 23.灵感往往不是新的,它只是几个旧点子的合成品 24.紧张时肾会积尿,身体供水不足会导致大脑发挥失常,考前试着喝点蔬菜汁或水果汁 25.学会腹式呼吸 26.养成记关键词的习惯 27.多总结 28.做思维导图/心智图 29.从整体上记忆和理解 30.大脑有忘记痛苦的特征,学习时要保持良好心态 31.多说话,并提高话语的质量 32.带病用脑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33.小学课文里列宁和椅子的故事,暗示的正是列宁会速读,而且记忆力惊人 34.利用吸引力法则 a)你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 b)你会成为你心里想的最多的那种人,你也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东西。相似的吸引相似的 c)你在心中见到的,将会成为你手中得到的 35.学会速读: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骑到一定速度才能骑得好,骑得顺畅 36.高速大量的输送知识,俗称吞鲸式读书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让大脑更灵活 37.众多技巧之一,去“做”,绝不要期待任何“结果” 38.一时一事,花5分钟也好10小时也好,一口气做完 39.优柔寡断是严重的浪费时间,不要超过60秒 40.把工作分成小部分做,会有分心的危险 41.工作越努力,工作的能力就越强,休息就越有效果 42.摄取肉类容易分散精力 43.勤于模仿,如手段,技术和语言,别人做事时不要躲得远远的 44.自我讲授,像老师教学一样把资料概述出来,疑点会变得清晰 45.每天学习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 46.漩涡效应:错误往往会接二连三地犯,保持平稳心态 47.持续分析,反馈,突破 48.读书分类,读法也分类,如细读,浏览等 49.对生活观察入微 50.不要问:“为什么我失败了?”,而应该问:“我做了什么?” 51.将不类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 52.技能不是持久的,不练习,它每天都在退步 53.大脑更喜欢图像 54.晚上9点到早上3点是最好的休息时间 55.起床后做做数学题或别的钻研游戏,能使大脑迅速清醒 56.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57.把思考内容画下来 58.自己说话录音,倾听不足 59.每天做件没做过的事 60.想得复杂,概述简单 61.与潜意识交谈的最佳时间是睡醒后 62.回忆细节 63.做日程表,缩短工作时间让大脑产生压迫感来提高效率 64.学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会越来越少 65.把问题用另一个角度重复一遍 66.记单词时记不起来就看答案,不然大脑会“习惯性”忘记 67.物归原位,井井有条的生活不会让你被琐事困扰 68.加速形成概括力 69.闭眼在屋里走 70.用双重目标,最低目标和理想目标 71.思考弦外之音 72.翻扑克牌锻炼运算 73.不熬夜 74.每天喝水至少1500毫升,许多头痛都是缺水引起的 75.每天认识一位不同的人 76.慢慢做,但要做得精确 77.画效率/时间曲线表 78.转移注意力是拒绝诱惑的根本 79.思考因果,关联,相对关系 80.反拖延技巧之一,做什么都要有一个理由 81.外向即人格魅力 82.阅读时区分知道和不知道的,避免浪费时间 83.记知识点比理解概念要简单,知识点记多了潜意识便会逐渐形成概念 84.想到就做,不要延缓 85.累了立即休息 86.用字母简写作笔记,加快速度 87.把重要的课程录下来或照下来 88.上课时端正坐姿,打开书本暗示潜意识保持开放状态 89.坚持,专注,重复 90.感受身体讯号 91.饮食健康,早有蛋白质晚有纤维 92.趁精神饱满先解决难题 93.每天花10分钟写随笔,不要停顿 94.去了解习惯体系 95.不要压制欲望,化解它 96.微笑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紧张和愤怒极有效 97.意志力=精力=可以强化 98.多问为什么 99.推迟情绪,立即行动 100.善用表格 考前学习方法3一、语文学习准备 1、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学生古汉语词典》 2、课本 3、笔(三色:红、蓝、黑) 4、默写本 5、笔记本 6、练习本 7、纠错本 8、日记本 9、摘录本 10、随记 二、语文学习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