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
范文 |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合集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2一、指导思想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3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4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礼仪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9课时)、数学(7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时) 三至五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6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4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劳技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 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5有一方佳园,撑过往云帆,浇万木春水,播洒知识琼浆在学生心田;有一座殿堂,用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化,成就学子多彩的梦想,这就是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 我们开发区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好学校,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根据这一理念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幸福指数,不追求人人都考满分,竭力让每一个学生开心快乐的度过初中生活。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校课程是实现这一理念和目标的重要平台和极佳切入点。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近年来,在教体局领导和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在史校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在省里也小有名气。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为立足于更加美好的未来,还需要我们全体师生集思广益,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为此,我们在过去两年实施学校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向老师、同学、家长等多方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吸取以前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此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学校课程的开发,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我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二、培养目标 (一)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师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仍然从“修身养志”、“经典诵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开发学校课程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国家课程进一步优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重视国家课程的 “校本化”过程(此项内容是否属于学校课程,专家有争议,我们学校暂且划为学校课程);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 (二)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课程通过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系列学校课程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参与、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结构及门类 (一)修身养志学校课程开发系列 这个系列的学校课程的开发涉及到教育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前面两年我们开发的学校课程项目都在其中,具体情况如下: 1、我校已开发的课程: 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合唱、舞蹈、音乐、象棋、国画、素描、手工制作、手工编织、书法、英语、物理、地理、作文、名著阅读、数学、微机,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现在所开设的多数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对非常支持我校学校课程的实施工作。今年可以继续开发。 2、我校未开设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包括未申报过、申报过未开设两种情况) (1)过去开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不够细化,多数情况只是笼统的称为趣味数学、趣味化学、趣味英语、趣味地理等,范围太大,没有针对性,往往成果就不够明显。今年可以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目前教材的薄弱环节,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如:语文语法、汉字拼写、软笔书法、硬笔书法、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表演、数字速算、代数题归类、存钱利率、数学测量、化学魔术、创新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物理的电工常识、实验改进、生活中的力、光对社会的影响等等(招生对象可以是同一个级部的)。我校学生的薄弱方面,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整合或细化,使之能更好地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 (2)手工类如:编织、粘贴画、创意制作、纸艺、布艺等,也可细化。例如,针对某一个品种的学习。 (3)航模制作、机器人足球、科技发明、礼仪、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属于目前的薄弱课程,尤其人文方面的,国家教育部也认识到了目前在这方 面所存在的不足,也在大力提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欢迎老师们在这些项目上加强研究。 (二)组建学生社团 1、组建社团的宗旨: 为丰富我校学生校园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这学期将成立学生社团,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发相聚在一起,通过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解,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同时,给社员提供一个积累社会经验、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长,并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种文化领域方面的修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美好人生奠基。 2、组建社团的步骤 (1)调查学生意向,确立成立社团的领域。 (2)每个社团撰写要成立的学生社团章程草案。 (3)招募成员。 (4)确立社团的指导老师。 (5)社团撰写申请书。 (6)向学校提交申请,并获得回复。 (7)召开成立会,并开始活动。 四、课程开发 (一)规范学校课程开设模块。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青岛市《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和《莱西市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学实施意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青岛、我市教研室的指导谋划下,我校的学校课程设置分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1、必修模块: 课程名称是《中华诵〃经典诵读》。原因:一是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二是拥有青岛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和莱西市“中华诵〃 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单位的师资优势和物质基础;三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必修模块进入班级课程表,每周一节课。 2、选修模块。根据学生兴趣需求,遴选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按照民族文化领域、自然探究领域、社会探究领域、 艺术探究领域、 体育与健康领域五大领域,按照因地制宜、宁缺毋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调整、拓展和优化选修课程内容。选修课程采用“四定一动”的模式进行。四定:定时间(全校选修学校课程统一集中安排在每周四下午课间活动)、定地点(各班教室和各种活动场地)、定教师、定学生;一动:学生选课走班。这样的组织形式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和空间,便于管理和考评。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培养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品牌亮点、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成就感、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丰富的学校课程教化中不断彰显和提升。 (二)严格学校课程开发流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按照各级政策文件要求,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严格执行了以下开发实施步骤和程序: 1. 学期初研究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指南》。编制开发指南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需求、高效课堂和四项活动、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师资配置和校内外资源等综合因素。 2.教师申报。教师根据开发指南所列的课程种类,结合专业背景和特长爱好,向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提交学校课程申请表。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课程省报表进行审查评估。 3.编写学校课程纲要。通过审查评估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好学校课程纲要。纲要包括:课程名称、拟开课级部、课程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及进度、课程管理和评价等。 4.编制课程目录和简介。学校课程业务小组根据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以级部为单位编制学校课程目录和简介,目录和简介由班主任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学生在征求教师和家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选修课程。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指导和协调,合理搭配选课人数。 5.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背景分析、课程种类和介绍、开课教师和地点、教师考核、学生管理和评价、保障机制等主要内容。 6.学生走班上课。每周四下午,以级部为单位学生选课走班。教师根据课程纲要编写教案或教材,组织上课并负责学生管理和教学评价。 五、实施与管理 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关键在领导,“一把手”尤为重要。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建立了四级组织领导:一是配齐领导班子,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抓教学的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史校长始终将学校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工程”坚持亲力亲为,每学期亲自为全校师生做学校课程专题报告;每学期初亲自参与指导学校课程编审和学生选课走班工作;每月定期亲自听取学校课程专题汇报,为学校课程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证;每周深入班级听评学校课程,亲自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二是配强由教导处人员、学校课程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业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开课场地安排、教师搭配、上课查岗、学生意见反馈、教师学生考核等工作。三是成立由家长组建的督查小组,每周邀请部分督查小组成员到校旁听老师上课,实地督查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限期整改,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用并实施。四是成立由教导处、政教处和学生会人员组成的新闻宣传报道小组,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校会等形式和途径宣讲学校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总结推广我校学校课程的成果和经验。领导决策推动、业务组织实施、家长过程监督、新闻及时宣传报道的管理体制,为学校课程的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六、课程评价 评价是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两年来,围绕调动师生参与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不断完善修订师生考评办法,特别是巧妙利用绩效考核的杠杆作用,将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称评 聘、工资发放、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结果相挂钩,极大促进了教师工作干劲和热情。 (一)赏罚分明的教师评价 1.参照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对课程纲要评估合格、学生选课达到开课要求、按时备课上课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按国家课程任课课时工作量的2倍记分。 2.学期末学生评价为合格等级、档案材料上交齐全的教师,在期末绩效考核中加记5分作为奖励。 3.在期末被评为“优秀学校课程”的教师加记3分作为奖励。 4.在家长、学生调查问卷中,通过率不到半数的课程,下学期坚决取消。 5.两年后,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须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具“近两年成功开发过学校课程”的资格证明。 6. 周四下午教导处、督查室联合对教师上课进行专门检查考核,累计两次无故不上课者,上课无故外出接打手机者,无精心备课者取消年终评先选优资格。 (二)鼓励参与的学生管理 1.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开课教师从学习兴趣、参与态度、认知与技能、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养成、学习成果等方面,由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优秀、合格的,发给盖学校印章的结业证书,存入学生的地校课程档案袋。在同学科比赛获奖的,享受学校奖励。 2.召开成果展示会。每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各种技艺比赛为主体的成果展示会,表彰在学校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学生上课等级证书,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参与上课的热情。 3.强化学生过程管理。针对走班式上课,学生上课人数难以管理的问题,学校严格了考勤制度,上课教师每一节必须每节课清点学生人数,学生无故不上课扣班级千分赛分数,学生请假必须要有班主任的请假条制度。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纳入班级千分赛考核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人正满怀激情与梦想,在思考中奋勇前行,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踏上一个又一个事业的新高峰! 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 20xx年9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6“合唱”作为学校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是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合唱艺术能够启迪心智。对于孩子来说,尤其能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其合作意识。通过长期训练和活动,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通过歌唱去体验真、善、美。 课程目标 1、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校本课程。从合唱入手,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建立对合唱的浓厚兴趣。 2、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 3、通过演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净化学生的心灵,增长技能。 课程内容 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在一学期内能演唱《小黄鹂鸟》《大中国》等合唱曲。 适应对象 六年级 总课时:5课时 注意事项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预期效果 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建立对合唱的浓厚兴趣,将教学与视谱、唱歌、欣赏、创作结合起来,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在一学期内能演唱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并在学期结束时顺利展示。 具体措施 1、 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 2、认真备好合唱校本课程的教案。 3、采用集体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 4、唱与趣相结合,真正把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落到实处。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7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拟定学科评价方案,教导处具体负责方案的指导审核及校本课程教师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注重多元化和个体化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8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棋文化特色的四个维度 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 (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 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 (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 “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 (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 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 (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 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9一、需求评估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传承。 2、明德学校致力弘扬传统古典诗词,形成“明德”的办学特色。 3、寄宿制学校教育更多地要从学生生活领域开发教育,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为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4、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诵读、感受《弟子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程教学理念 1、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直面经典,真心接触: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资源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文字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辨证吸收。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2、情境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4、生活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五、评价建议 1、评价主体多维化:指导学生自评、生生、师生互评、请家长评。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背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行为变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六、保障措施 1、教学时间保障:每周周一、周三早午诵读,校本课间周一节。 2、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3、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学生有读本有成果记录本。 4、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5、组织的保障。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周伟建 副组长:史兰陈镇江 成员:全体班任、语文教师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人员 校本课程主编: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评价:谢莹莹李鹏飞 学生评价:史兰朱芳芳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0课程名称:合唱 课程类型:艺术类型 授课对象:1-2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18课时,每周五下午二三两节课 课程定义: 我校开设小学合唱校本课程是按照课程的定位、性质及课改的心理念,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制定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音乐主线,通过音乐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坚持技能与情感的统一。指导学生在训练课程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探索最终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在实践中生成新的经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个性发展的统一。遵循本课程集体与个体和谐的特殊性,良好的处理其中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1、 以生动形象为手段,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点,通过富有个性的自由形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形式美和内容美来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促进儿童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让学生通过舞蹈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 2、发挥合唱活动教学的种.种优势和特长,重视它的美育功能,在教育孩子时能起到“健全其体魄,完善其心智”的作用。 3、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感性的,实践的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 1、基本功训练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注意呼吸训练和发声训练和歌曲的艺术处理。 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进团结,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赏析优秀合唱实例 经常选听选听少儿金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等名曲,让北京银河少儿合唱团和上海小荧星伙伴合唱团的歌声为他们提供典范。提高欣赏水平,了解一些优秀合唱作品的.表演风格和表现形式。要精心选取能够唤起儿童美感的合唱歌曲,把它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 3、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对孩子们所实施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发展儿童全面素质这一中心来进行。合唱教学虽有其独特性,但也要围绕这一教育总目标来进行,既要发挥合唱教学独有的育人功能,又要为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 A在培养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健康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像《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这一类题材。优美的旋律也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国主义教育亦在潜移默化中地进行。 B在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时,则选用像《星星的暑假》《小足球队员》等歌曲,寓教于乐,使学生们在愉快、乐趣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三、课程实施建议: 1、表现和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小学教育中,合唱是理想的美育教学形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生动,求实是他们的天性之一。通过声音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所以我们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2、合唱音乐是音乐和文学(诗歌)的结合,也是声乐和器乐的结合,适合表现诗的意境和哲理性思想内涵,历代各个时期作曲家常用乐曲的精华谱写成合唱音乐来表达博大精深的创作思想。从浩如烟海的中西方合唱音乐中挖掘、精选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的、现代的、艺术的、创作的、革命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们整理、收集、查阅作曲家的经历,作品的历史背景、体裁形式、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演唱合唱作品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场地,简单易行,是行之有效的启迪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团队精 四、课程评价建议 1、教师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新意,有价值。 2、合唱艺术教会学生对音乐、对人生、对社会的功能和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演唱熟悉的作品给了学生们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合唱辅导教师,强调我们自己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以美育人、以美储德、以美启智、以美创景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对合唱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之外,还要教师对合唱艺术教育、教学都要有所研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并以能够开展高水平的课外艺术教学活动为荣,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为荣。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1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 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 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20xx年09月01日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2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5)环境条件:(硬环境:需要学校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软环境:工作量的计算、教学的评价等。)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3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文明。通过国学课的开设,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2、陶冶学生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习语文的厚实基础。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新课改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我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三、原则 1、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 3、激趣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组织成员 组长:罗群雁 副组长:张群许倩刘红王玫 组员: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五、实施办法 1、初一初二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便于集中开展活动。高一高二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和现有的走班课,以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要将诵读、理解、感悟以及应用相结合。 2、全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参与热情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国学校本教材由刘红、王玫、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负责开发,可根据情况开发初中版(两册)和高中版的校本教材(两册)。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3、校本教材内容可包括诸子百家篇、唐诗宋词篇、戏曲音乐篇、建筑服饰篇、国画书法篇、中医篇等。可参考经、史、子、集的划分方法,重点选儒家经典,古代著名历史散文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经典(重点是唐诗宋词), 4、国学经典诵读安排:每天早读十分钟、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还可和读报课结合起来,比如播放“百家讲坛”等。还可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每日或每周推荐一则国学经典片段。 5、还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国学课本剧展演”“国学诗歌朗诵会”“国学读书汇报会”“国学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可结合重大节日,以节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如“清明节诗歌颂唱会”),可根据时令季节设计,可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学学习天地。 6、由教务处具体检查国学校本课的上课情况,组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学生的具体考核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7、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国学课开展情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上报给教研室,为国学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 8、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和学校的读书节、道德讲堂、元旦迎新晚会等常规活动结合起来。 六、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事情多而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4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结合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要求,从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并实施“海量阅读、书法、体育技能专项训练”等三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海量阅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广泛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读书,让学生获得了广博的多元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受益终生。 2、通过书法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毛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书写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让学生掌握“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几项常见、实用的体育技能;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气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办法 (一)海量阅读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 (2)每周一14:30—15:00为全校“自由阅读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读书指导(交流)课”由本班班主任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自由阅读课”由本班第五节课的任课教师负责组织管理,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的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阅读内容: (1)必读书目:以“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为主要内容。 (2)自选书目:筛选补充部分师生推荐的其它书目。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后勤处负责给每班教室统一制定挂壁书柜。 (2)各班制定班级阅读管理制度,推选阅读管理员。 (3)制定读书清单。教导处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活动,结合“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制定各年级读书清单。班级再结合本班“漂书”活动情况,制定出班级读书清单。(“漂书”,即班主任倡导学生按照“年级书目清单”认领书目,自带该书籍或其它有益书籍存放本班书柜供大家交换阅读,期末班级图书管理员再将书籍归还给本人。) (4)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课外阅读“采蜜本”(即摘抄笔记本),首页附本班本学年阅读书目清单,及时记录读书日期和读书内容及感悟。小学六年,每年一本。 (5)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班级利用“读书指导课”开展“一周悦读”成果展:讲故事、谈体会、展笔记、好书推介等;教导处每月检查评比学生读书档案一次;每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海量阅读”成果展:读书档案展、讲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手抄报、好书推介会等。 (二)书法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指导”课。 (2)每周星期五14:30—15:00为全校“书法练习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书法指导课”由书法专职教师或本班语文教师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书法练习课”由本班语文教师担任,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学写铅笔字; 三、四年级学写钢笔(圆珠笔)、粉笔字; 五、六年级学写毛笔字。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统一选订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班级开辟书法作业展览专栏,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书法作业展。 (3)学校每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和书法作品展。 (三)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从体育课中列出一节“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 3、任课教师安排: 由本班体育教师或专业教师担任教学,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跳绳 三年级:队列训练 四、五年级:乒乓球 六年级:篮球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建设好训练场地,订购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每期举办一次体育技能专项训练成果比赛。 四、后续建设 1、学校教导处将各班读书清单、阅读管理制度以及其它课程实施成果及时整理归档。 2、期末开展优秀教学计划、优秀备课评比活动,将优秀教学计划和备课汇编成校本教材。 3、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调整、改进来年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15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文理并重,外语强化,全面发展,国际融合”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导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E——教学成果评价分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七、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 6、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7、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8、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九、运作机制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小芳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副组长:陈钢(教务处主任)浦培根(教研室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2)校本课程研究组:各教研组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xxxx年3月——6月)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第1周)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第2周) C、教导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第3周)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导处;(第5周) E、教导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第6周)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编写教材。(第7周-第18周) G、校本课程教材交教导处。(第18周) 2、实施阶段(xxxx年9月——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第1周)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第2周) C、教导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第3周)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导处检查(第4周);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第4周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春学期第18周)。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18周)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第19周); C、教导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第19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