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端午的教案 |
范文 | 端午的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的教案1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析精彩语句,学习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难点)。 3、学会感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的乐趣,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学法 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从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心品味,收到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吗?(端午、仲秋、春节)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体验江苏高邮的端午节(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投影,简介作者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读课文,边勾画圈点出重要语句,出示思考题: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这里可以加以追问,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留恋热爱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1、3。) 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语言。 三、品读赏析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有3点: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有体现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体现这三个特点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①“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教师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指导赏析语句的方法:123赏析语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点或修辞手法及作用。 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妙处3、概括句子的含义4、分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作者语言的三特点进行。 赏析: 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归纳语言特点: 1、口语色彩浓厚:(好用短句,时时穿插朴素的白话)2古汉语点缀。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4、淡淡的幽默。 通过赏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的意蕴。 2、意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学会阅读欣赏。) 四、拓展延伸 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童真童趣……那么,读了文章,你们会想到家乡的哪种风俗,留给你怎样的美好回忆?请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语调,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民俗(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 设置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身边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 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鸭蛋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对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的追念用闲适自由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整理成300字以上。 2、“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这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清谈谈你对保护传统文化财富的认识。 (这个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 端午的教案2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端午的教案3活动: 话说端午节 重点领域: 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端午的教案4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同学在体味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同学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身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 导入新课 1.以同学们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实物引入新课学习,并出示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 2.阅读指导: a.写了什么? b.为什么写? c.怎样写的? 检查预习 腌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囊萤映雪肃然起敬 教师小结: 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凡,注意从文中摘录、积累精彩的语句。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课文,同学考虑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同学自主考虑、明确,教师引导、小结。 以上题目意在指导同学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掌握文章。这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写得趣味盎然,充溢生活情趣。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这样做有意义吗? ——领会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沛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和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画出自身喜爱的语句。 2.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仿照范读录音,可以个别朗读、齐读) 3.教师引导同学小结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 a.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 表示在好用短句,文中时常交叉朴素的大文言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备感亲切。 b.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的现代口语与典雅的古汉语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c.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d.适当地运用方言。 文中个别地方有所体现,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示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几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都有传神的表示。 体验 读了本文,联系自身,调动自身的经验积累,介绍自身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原因、感受或启发),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 师生互动,一起交流。 总结全文 (略) 安排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 2.将“体验”的内容写成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端午的教案5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习俗物品的各种材料: 粽叶、糯米、线等;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2、端午节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3、邀请幼儿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_x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度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吧! 2、手工活动: (1)家长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粽子的技艺。 (2)制香囊、画彩蛋、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3、亲子游戏: 《袋鼠》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4组;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组粽子2个,终点处摆椅子4把。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赛龙舟》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分4组; 准备: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先到终点的队伍获胜。 《快乐运粽子》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两组;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组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活动结束: 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时,老师可编辑园所动态,记录活动过程,分享给全体家长和幼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