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逍遥游教案_高三语文教案 |
范文 | 逍遥游教案_高三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教案_高三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点: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庄子的哲学观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解读与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学态度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育,在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个时期主要的思想潮流,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的庄子时道家学派的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庄子》的思想主张吧。 二、前移作业: 1、文学常识: 《逍遥游》出自《庄子》,《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2、生字识记: 鲲鹏()北冥()抟扶摇()山坳()草芥()夭()蜩()榆枋()舂米()蟪蛄()椿树()斥鹌() 蓬蒿()沮丧()泠泠()数数然()恶于待() 3、听朗读录音,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断句。 三、分析第一段: 1、"鲲"之大中"大"时什么用法? 明确: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2、"怒而飞"中"怒"时什么用法?这个词通常的用法是什么? 明确:"怒"是奋发的意思,通常的用法是气愤之意。 3、"南冥者,天池也"是什么句式?由何标志? 明确:这是一个判断句,采用"……者,……也"表示。与之相同的.是"《齐谐》者,志怪者也。" 4、"志怪"中的"怪"是什么用法? 明确:"怪"是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 5、"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是什么用法?"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以"又是什么用法? 明确:前一个"以"是凭、乘的意思,表方式;后一个"以"是用的意思。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邪"是什么用法?"其"又是什么用法?它的其他用法还有哪些? 明确:"邪"通"耶",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其"是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它的其他用法还有: 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③难道(其真无马邪) 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⑤还是(吾其还也)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中"且"是什么用法?它还有哪些用法? 明确:"且"是再说的意思,它的其他用法有: 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 ②况且(且尔言过矣) 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 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 8、"而后乃今培风"中的"而后"用法是否与现代汉语相同?"乃"是什么用法? 明确:"而后"与现代汉语相同,表承接;"乃"的意思是才,它的其它用法有: 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 ②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 ⑤与"无"连用,"无乃"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 ⑥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9、"时则不至"中"时"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明确:"时"的意思是有时,它的其它用法是: ①季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隔一段时间,有时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时候,时间(别君去兮何时还) ④时运,时机(时不利兮骓不逝) ⑤按时(学而时习之) ⑥当时,那时(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⑦时常,经常(时与出游猎) 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句如何翻译? 明确:"奚",哪里;"以",用;"之",到;"南",南行;"为",语气助词,呢。整句的意思是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飞呢。 11、本段庄子是如何描写鲲鹏展翅的情形的? 明确:庄子采用了大胆的夸张、想象和比喻的手法进行描写,内中还有引用、反衬与侧面描写,极言鲲鹏展翅的宏大气势,表明鲲鹏借自然之道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12、与"蜩与学鸠"相比,鲲鹏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蜩与学鸠如井底之蛙,见识短浅,而鲲鹏却有远大的理想,并善于借助伟大的自然之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准确翻译第一段。 五、个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自我翻译第一段,同桌相互指正。 二、分析解读第二段: 1、"小知不及大知"中的"知"的用法是什么?它的其他用法还有哪些? 明确:"知"同智,智慧;它的其他用法还有: ①知道(朝菌不知晦朔) ②知识,见解(孰为汝多知乎) ③了解(知我者,鲍子也) ④知己(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⑤主持(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中"乃"的用法是什么? 明确:"乃"是竟然的意思,这种用法与"乃不知有魏晋"相同。 3、"未有知其修者"中"修"是何用法?它的其他用法还有哪些? 明确:"修"的意思是长;它的其他用法还有: 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 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4、"彼且奚适也"中"且"与"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中的"且"的用法是否相同? 明确:不同。前者是将要之意,后者是而且。 5、"不过数仞而下"中"不过"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吗? 明确:不同,这里是不超过的意思,而现代汉语是转折连词。 6、本段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中心是"小知不及大知",意在强调小与大的区别是自然存在的。 三、分析第三段: 1、"行比一乡"中"比"的用法是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明确:"比"的意思是联合,它的用法还有: 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 ②挨着(天涯若比邻) ③处处(比比皆是也) ④勾结(朋比为奸) 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中"数"的用法是什么?它的其它用法还有哪些? 明确:"数"是拼命追求的意思;它的别的用法是: ①细密(数罟不入夸池) ②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④数目(愿得补黑衣之数) ⑤计算(数不胜数)。 3、"虽然,犹有未树也"中"树"的用法是什么?我们学过的其它用法还有哪些? 明确:"树"的用法是树立,动词;其它用法是: ①种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③树木(中有杂树,芳草鲜美)。 4、"泠然善也"中"善"的意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善"的意思是高远,它的用法还有: ①好,表答应(王曰:"善。") ②擅长(京中善口技者) ③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这一段解释了庄子的什么主张? 明确:"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本文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讨论)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一、二、三。 六、个案设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