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测试卷 |
范文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测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 B. 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 C. 学学半(xiào) 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D. 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矜寡孤独(jīn) (题文)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B.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 C.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D. 天下为公(介词,为了) 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 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其此之谓乎 B. 何陋之有 C. 大道之行也D. 宋何罪之有 (题文)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行世间)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是谓大同。 2.从选文中找出一组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3.①本语段可分为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②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 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阅读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车柔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车柔(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 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不可以已 ④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车柔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 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 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