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
范文 |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学习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出示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自学指导: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五、后教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找学生说一说。 七、当堂训练 必做题:1、÷=÷=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里面有() 每份是()。个()。 2、63÷7=56÷8=72÷9= 口诀:口诀:口诀: 2、一根28米 长的绳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几段? 3、一本书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页,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选做题:小明和8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72元,一张门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课本P43页第4题。 九、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练习九第6、8、9题。 选做题:课本练习九第5、7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到了,柳树醒了,各种鲜花盛开,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 四、归纳总结,回味平均分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4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7、8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课件出示) 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6=48 7×7=()8×8=() 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1)学生讨论方法:用除法列式。 (2)学生汇报想法:用“三四十二”的口诀计算。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情境展开 (一)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1)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 (2)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学生讨论发现的数学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做了多少面旗子?它们是怎样挂的呢? (2)星星每组分几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建构方法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8行旗子,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旗子? (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旗子。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也就是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独立探究。】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础应用。 1、计算。 以学生独立计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2题。 2、开火车。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所用的.口诀。 (二)游戏提升。 1、送小鸟回家。 卡片分房子和小鸟两类,房子卡片上有4、5、6、7、8等数字,小鸟卡片有算式,让学生算好商后走到相应的房子旁边。 2、拓展延伸。 剩下7号和8号房子没有小鸟飞进去,哪些小鸟能住进来?请分别说出商是7和8的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巩固求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5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目标分析: 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懂得信息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课件出示: (一)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 (二)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直观形象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旨在把两种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复习做好铺垫,凸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你还有什么发现?(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二)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1)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 (2)怎样解答?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56根小棒表示56元钱,8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 (2)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1)想一想。 求56元可以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也就是求什么?(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2)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三)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1)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7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四)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根据例3情境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 (1)30元能买几个玩具熊? (2)36元能买几个皮球? (3)买4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地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想一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一)基础乐园。 1.教材第43页第2题和第3题。学生列式、验证,并汇报用哪句口诀。 2.改变条件,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电影院搞优惠促销,42元能买7张票,每张电影票多少元? (2)一根28米的绳子,如果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综合应用。(课件出示)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正好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乘除法知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