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
范文 |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6.解释句子中的黑体字(4分)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题2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甲乙两文所写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两文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每问2分) 9.甲乙两文的层次清晰,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请选择其中一篇简要概括层意。(3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6.想 于是、就 大约 因为 7.(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啊。(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一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8.甲文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乙文描绘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9.甲文:月下漫步 月下景物 月下感受 ;乙文:潭中游鱼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2《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小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傲尔远逝( ) 【小题2】下列四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③以其境过清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④乃记之而去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A.①②③④四组全都不同 B.④相同,①②③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小题3】翻译句子。(5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文中哪三个句子最能直接体现小石潭的主要特征?从发现小石潭到离开,作者对于小石潭有哪几种独特感受?(5分) 答案 【小题1】(1)大约,大概 (2)像北斗星那样(3)游 【小题2】A 【小题3】(1)(2分,其中“澈”“布”各0.5分)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3分,其中“犬牙差互”各0.5分,补上省略部分1分)那岸上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潭水)的源头。 【小题4】主要特征(3分,每点1分):水尤清洌(或:潭水清洌).全石以为底(或:全石为底),四面竹树环合(或:竹树环合)。作者的感受(2分,每点1分)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密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的理解能力。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能够)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若有作奸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如果)③以其境过清 (因为)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用)④乃记之而去 (代词,代小石潭的景物 )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代词,代蒋氏)。经分析A为正确答案。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小石潭”的特征,然后根据文章中景物的变化来分析作者的独特感受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3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之处(每句只标一处,2分) (1)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卷 石 底以 出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窥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则是。(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答案 【小题1】(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卷石底︱以出(各1分 【小题1】(1)通“返”,返回。(2)飞奔的马。(3)格外,尤其,特别。(4)像北斗星一样。(各1分) 【小题1】(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2)(鱼)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各2分) 【小题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各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4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5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佁然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然胡不已乎(《公输》)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答案: 【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 【小题2】B 【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然胡不已乎”中的“然”意思是“然而”。所以答案是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下澈”: 照到水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8文言文。(11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 (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2分) 【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 ⑵像狗牙那样 【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 【小题3】⑴水尤清冽 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第二句要注意尽量把每个字都译出来,译句也要尽量做到句式的工整。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学生学过的课文,第二句难译字较多,不好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幽邃”“过清”是写环境特点,“悄怆”“寂寥”“凄神寒骨”是写作者的心情。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学生熟悉。平时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听老师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强化记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9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隶而从者(随从) 【小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小题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文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0【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 2.C 3.⑴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⑶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4.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 B.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细 而或长烟一空 D.而或不达于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1) 窥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 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1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甲】 【乙】 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题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②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13.(1分,有错不得分)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4分) 【甲】文侧面(直接)描写(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静(或:平静)”的特点(1分); 【乙】文正面描写(或直接)和侧面(或间接)描写相结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点(1分). 15. (2分,选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君子之学必好问。(或:君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必须善于问问题)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潭中鱼百许头/杂然相许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胡骏马而归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2】.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1】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恹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1)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描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以:因为 差:交错 小题2:(1) 潭 中 鱼 /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小题3:①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②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小题4: 幽静 或:幽深冷寂的气氛 孤凄悲凉的心情 小题1: 试题分析:“以”在古文中意思比较多,有“因为”“把、用、凭借”“认为”“来”等义,本句中是“因为”,“差”是多音字,本句中读cī,意为“交错”。 小题2: 试题分析:先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划分句子的主谓成分划开即可。其它的附属成分之间无须划分。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字词,“斗折”:像北斗星曲曲折折;“明灭”,忽隐忽现;“可”:能够;“凄”,使……感到凄凉;“神”:内心;“骨”,身骨;“寒”:使……感到寒冷,“悄怆”:悲凉;“幽邃”:幽深。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段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一句分析,也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 转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亩百许头 许___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__ 2.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 A.过犹不及 B.矫枉过正 C.文过饰非 D.言过其实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选段中描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小石潭记》选段中指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水”____________的特点。《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参考答案: 1.(1)飞奔的马;(2)通”啭“,婉转发声;(3)大约;(4)因为;冷清 2.C 3.(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一条小溪曲曲折折,时隐时现; (3)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寞极了,幽深极了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其箭,猛浪若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清澈见底;淡泊名利、爱慕美景(或爱慕美景、避世退隐);被贬官之后孤凄悲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