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 |
范文 |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爬天都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1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①犹豫:拿不定主意。 ②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③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④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1)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内练习。 1、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终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意思——一取得—— 2、要查字——音节——音序——部首——再查几画——组两个词。 陡、攀、念、勇。 3、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暑假、发颤、应该。 4、选字填空。 纪记 年() ()住 日() ()念 作做 工() 留() ()()业 相像 ()声 ()片 好() 照() 5、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6、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3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4【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 word、powerpoint 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 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 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 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1、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2、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3、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5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课件出示6) 陡、级、链、颤、攀、猴、鲫、辫、呵 2.识记字形。(课件出示7) 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词语理解(课件出示8) 石级:石头台阶。 抬头望:仰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颤动,发抖。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 tiě liàn pān dēng biàn zi chàn dòng 铁链、攀登、辫子、颤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课件出示11)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三、深入学习,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13)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课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六、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写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这两句话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积累。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假设他们是文中的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体会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3.课文中一老一少的对话是重点,采用默读、引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他们复杂的心情。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6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7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 品读感悟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3、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五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8爬天都峰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9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 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来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教学总结】《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一、以读感悟,体验“高、陡”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由于教室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无法展示天都峰的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堂上我就和学生谈了谈这个假期爬黄山的感受,让学生有个印象,这样对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然后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三、发挥想像,进行补白 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课文抓住“我”爬山时的动作词进行了描写,而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然后让学生联想老爷爷会怎样爬山,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有的孩子说:“老爷爷一会儿拄着拐杖,弯着腰向上爬,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走走停停,十分艰难。”有的说:“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一会儿手放在膝盖上支撑着向上爬。”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了语言,思维更加活跃。 四、教学中的不足 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刚刚开学,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以后还要多运用一些方法激励孩子多思考,多发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今后教学中,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10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整合问题:爸爸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交流: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2、结合5、12大地震中涌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11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1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朗读法、师生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四川有哪些山比较出名吗?你去过哪些山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去过的山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小作者去黄山的天都峰看看,看看他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趣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小组交流讨论,排除疑难字词。 2.全班开火车朗读课文,注重对生字词读音的检查。 3.大声齐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叙述文章大意。 (三)再读课文 1.分小组朗读每个自然段,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石级、仰望、攀着、心颤、鲫鱼背”的含义。 (四)研读课文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分小组讨论这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为什么作者要用“爬天都峰”而不用“登天都峰”或是其它的词语? 2.“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说明了什么?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中的“终于”说明了什么? 4.爸爸的话有什么含义? 5.你从作者的这次爬山经历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小结作业 同学们,天都峰如此险峻,然而作者和老爷爷最后都爬上了山顶,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大家在假期肯定也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吧!大家在课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时间:假期 地点:黄山的天都峰 人物:我、爸爸、老爷爷 事情发展:爬山前 爬山时 爬山后 语文教案:爬天都峰13教学要求: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课件出示) xiānɡ:相关、互相、相对 xiànɡ:相声、相片、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课件出示) 哩、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②教师着重指导“攀”字,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教学过程: 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吗?②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预设: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①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预设: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 ③(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课件出示: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 课件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②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③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 ④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设计意图: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课件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拓展活动 想象一下“我们”下山时的情景: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学习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预设: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让一个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这一老一小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跨越课本局限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本环节的练说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二、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