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 |
范文 |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2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3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小一班教室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2、制作端午节习俗ppt 3、各种形状的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端午由来 1、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2、讲解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二、讲讲端午习俗 1、请孩子猜猜端午节可以做些什么事? 2、观看ppt 3、小结: 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 三、吃吃端午粽子 1、说说自己吃过哪些粽子? 2、孩子品尝各种粽子,并请孩子说说你吃到的粽子有哪些馅,它的味道是怎样的? 3、小结:粽子的品种很多,各种粽子好吃营养又好。 四、演演端午节目 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4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5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幼儿吃粽子 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 ——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6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有关端午的图片。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是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7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活动准备 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 2、屈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 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二、端午节的由来 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 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2、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8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种习俗。(知识) 2、学习用包纸粽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技能) 3、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的包纸粽。(创造性)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项习俗 难点 想办法把“米”包进“竹叶”里面不漏出来 准备 物质准备:彩色纸条、线若干、一串做好的纸粽,双面胶,挂纸粽的.彩条,端午习俗视频、制作粽子步骤图。 经验准备:活动前学会唐诗《端午》,幼儿活动前和家长一起了解端午的来历,习俗。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儿:端午节)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啊?(为了纪念屈原)你怎么知道的呢?(爸爸妈妈讲的、电视上看的,还有唐朝文秀的诗歌为证、、、大家一起念儿歌)。 2、端午节人们会做什么事情呢?(请幼儿举手回答: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3、全国各地的人们庆祝端午节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一下人们还有哪些方法来庆祝端午节。 (幼儿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一些基本习俗。) 二、我们庆祝端午——包纸粽。 1、我们这儿最常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你吃过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呢?(幼儿自由说一说) 2、出示包的一串纸粽。 这是什么?请幼儿观察粽子是什么形状的?你会包粽子吗?(请个别幼儿拿着彩色纸条和碎报纸讲解,教师适当的补充,然后家长和幼儿跟着做粽子的图片一起练习一遍)。 我们桌子上有米,有彩纸,有线,有双面胶,我们一起来做五彩粽吧! 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包纸粽,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一组的家长和孩子们包的纸粽子最多,包得(不漏米,三角形) 3、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纸粽(背景音乐:古筝、琵琶等古典音乐)。 教师解说词: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因此,我们设计了今天的这个活动,希望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亲自了解和参与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包纸粽,呆会还有划龙舟活动,感受和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同时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9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端午节课件PPT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总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4、教学延伸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10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 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教学难点: 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板书课题。 二、 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3、老师示范 1)将纸杯剪开; 2)用胶水粘好; 3)用吸管做船桨; 4)做龙头和小人。 4、学生讨论,尝试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 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6、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 2)用纸杯和吸管来做一只“龙舟”。 7、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8、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9、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谊赛。 第二课时:描绘划龙舟的场景 1、 龙舟上人物角色、动态:旗手、舵手、划桨手、鼓手,动作各不相同。 2、 场景热闹欢快,色彩鲜艳丰富。 3、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巡视。 4、 作业展评。 5、 小结:有学生自己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12、端午节 1、老师示范作龙舟: 1)将纸杯剪开; 2)用胶水粘好; 3)用吸管做船桨; 4)做龙头和小人。 2、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 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教学反思: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1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教具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学具准备: 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1、织纪律,检查学具。 2、听一听: 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5、老师示范制作一个大龙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老师巡回指导。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完成的大龙船作品。 1、静息。 2、听一听: 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12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的一项民俗娱乐活动,以其激烈性、比赛性赢得人们的喜爱,但在我们北方幼儿缺乏赛龙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借助幼儿对赛龙舟的对赛龙舟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感知赛龙舟活动的激烈景象,鼓励幼儿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能丰富生活经验,并大胆表现龙舟比赛这一内容。 活动目标 1.在喜欢和了解赛龙舟的基础上,大胆表现赛龙舟的激烈景象。 2.能够自主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能,大胆表现龙舟比赛中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 3.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和家长一起搜集、观看赛龙舟竞赛活动。 物质准备,赛龙舟视频、PPT课件,各种纸张、笔和水粉颜料。 活动建议 1.播放赛龙舟的视频DVD。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端午节赛龙舟比赛的场景。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龙舟比赛的?划龙船人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人们在划船的时候,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划得很快,他们的船桨抬得一样高,他们的身体动作都差不多,所以这艘船一定划得很快。 2.播放教学课件,感知了解龙舟的基本特征。学习表现赛龙舟的场景。 (1)观察龙舟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龙头和侧面人的画法。龙头:龙嘴(锯齿型的牙齿)——龙眼(大又圆)——龙角(有分叉) 侧面人:头(可以是侧面,也可是正面或背面的)——身体(只画一侧的手)——手部动作画出划桨的姿势。 (2)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提问:龙舟上用了哪些线条和图案?你想用在龙舟上设计什么图案? 3.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鼓励幼儿利用夸张的线条、多彩的颜色在想像的基础上创作出龙舟比赛的场景,教师观察并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4.用幼儿作品布置“热闹的赛龙舟”,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学习,感受创作的快乐。 端午节小班画画教案13设计意图: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今年端午节我们即将开展“粽子飘香”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地包粽子(折纸),并进行线描装饰。 3、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粽子飘香》、《屈原的故事》的欣赏课件,长条状的纸条与幼儿人数相等,彩带、油性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明天我们因为什么节日放假呢?(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长条形的等等,并且有多种口味的,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红枣粽等等。 二、故事欣赏。 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2、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饮雄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戴五彩线等等)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为了表示我们对屈原敬佩与缅怀之情,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教师示范讲解: 1、先将纸条一端折成一个三角形; 2、顺着三角形的一边正反来回折,将整张纸条折成连续的多个三角形; 3、打开三角形; 4、在纸条的起端,顺着折缝拢成一个立体的形状,似锥形; 5、顺着纸条上的缝往上卷绕,将纸条末端插入缝中; 6、用油性笔进行线描装饰; 7、用彩带捆绑装饰。 四、幼儿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