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理教学计划 |
范文 | 【热门】物理教学计划四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教学计划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教学计划 篇1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一)第一周: 1、星期一: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课时。 2、星期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课时。 3、星期四:用刻度尺测长度。 (二)第二周: 1、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扩散,3、4课时。 2、星期二: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课时。 3、星期三: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课时。 4、星期四: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课时。 5、星期五:研究比热容,5、6课时。 (三)第三周: 星期四:测平均速度。 (四)第四周: 1、星期二: (1)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课时。 (2)利用内能来做功。 2、星期三: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课时。 (四)第五周: 1、星期一:摩擦起电,3、4课时。 2、星期二: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课时。 3、星期三: (1)电流的形成,2、7课时。 (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4、星期四: (1)观察熔化现象,3、4、6、7课时。 (2)导体和绝缘体,3、4课时。 (五)第六周: 1、星期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2、星期四:观察水的沸腾。 (六)第七周: 1、星期二: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课时。 (2)电流,6、7课时。 2、星期三:观察碘的升华,2、4、5、6课时。 3、星期四:用电流表测电流。 (七)第十一周: 1、星期三: (1)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课时。 (2)用电压表测电压。 2、星期四:观察平面镜成像(3、4、6、7) (八)第十二周: 1、星期一: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课时。 2、星期二: (1)光的折射实验,2、3、5、7课时。 (2)变阻器,6、7课时。 (九)第十三周: 星期二:照相机。 (十)第十四周: 1、星期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课时。 2、星期四:幻灯机放大镜。 3、星期五:伏安法测电阻。 (十一)第十五周: 1、星期三: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星期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3、4、6、7课时。 (十二)第十六周: 1、星期一:电功,3、4) 2、星期二: (1)额定功率,6、7课时。 (2)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星期三: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4、星期五:焦耳定律,5、6,课时。 (十三)第十九周: 1、星期二:物重跟质量的关系,2、3、5、7课时。 2、星期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4、5、6课时。 物理教学计划 篇2一、基本情况概述: 1、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里我计划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特点: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感兴趣,电学知识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因而电学放在第一学年,还有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 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立“科学世界”栏目,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二、教学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物理教学计划 篇3一、基本情况 1、学校有物理实验室一个,可以一次供48人实验;有8个教学班级,其中八年级有2个教学班,九年级有2个教学班。 2、学校实验仪器不怎么配套,加之仪器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实验没办法完成。 二、实验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物理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形,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充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五、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六、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七、物理实践活动 每学期1~2次,每次2课时。由学生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内容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 八、考察 本期对学生实验教学的考察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二是对实验理论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九、本期实验安排 八年级探究实验: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水的沸腾 3、电流和电路 4、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八年级教师演示实验: 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2、用放大镜看物体 3、乒乓球会下落吗 4、光是怎样传播的 5、光的折射 6、光的色散 7、透镜对光的作用 8、凸透镜使光会聚 9、投影仪成像 10、凸透镜成实像 11、凸透镜成虚像 12、自制温度计 1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4、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5、串联和并联 九年级探究实验: 1、测物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如何使用刻度尺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5、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杠杆的平衡条件 7、比较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8、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九年级演示实验: 1、钟表 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二力平衡的条件 4、模拟引力 5、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7、液体压强的特点 8、托里拆利实验 9、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0、金属箔漂浮水面 物理教学计划 篇4【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