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
范文 |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精选10篇) 在复习中要加强复习的方法,大家都经常写复习计划吧,在复习时我们要立足于“打实基础,有所创新。”那么怎么安排好复习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学科共七个单元,课程内容较多,依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着眼于对学生成长终身有益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训练,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历史事实下的事物发展本质的探究。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期中考试成绩整体优良,优秀率、及格率均有待提高。全年组不及格有66名同学,部分同学考试分数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是一门记忆内容较多的课程,而对于要求记忆的内容没有重点强调,课堂上讲的内容学生只是初步理解并没有牢固的记下来。从总体上观察,最近因为学校各班筹办元旦联欢会,学生的情绪都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学习已经逐渐适应了,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学不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或者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三、具体计划 根据本学期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1、复习目的要求 通过对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的复习,使学生融入中国近代历史的氛围,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演革,使学生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的东西: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另一方面,通过教材的复习,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情操教育,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复习重点 八年历史第一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内容是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各个历史时期的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共22课。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重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复习难点 本册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间跨度不是很大,但是内容多而且杂,各个历史时期课时都偏短,理论知识强,学生不易理解,时间短是复习的又一难点。 4、复习的方法措施 (1)严要求、严格规范好课堂复习秩序,确保复习效率。 (2)挑选出精练的复习资料,并配备好答案。 (3)课堂上把注意力应放在中下层学生身上,检查他们的复习情况。 (4)课后一定要让未过关的学生补测过关。 (5)通过模拟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复习的内容。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2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预计应该有80%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判断题。学生对知识把握不牢,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较多。 4、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对“近代化”的认识模糊不清。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简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问题,虽然能大体的理解其内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材料分析题中的小题,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期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3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有困难的学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不强。 2、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有混日子思想。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三、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积极搞好集体备课; 2、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谈话、鼓励等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4、建立复习互助小组,让优秀生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帮助,通过互助,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5、在课堂复习时,注意力和重心向学困生倾斜,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表现机会。 6、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倾;课后强化辅导。 7、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四、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抗日战争的胜利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科技、思想、文化 5、综合复习,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4一、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复习时间紧,从12月中旬至期末考试约复习6课时,一节课一个单元。 从期中考试,八年级的总体成绩来看,在教学中要重点抓好中游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 2、第二单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江堰、商鞅变法。 3、第三单元: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4、第四单元:三国鼎立、孝文帝改革。 5、第五单元: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牛耕和铁农具的使、屈原、扁鹊、孔子。王羲之、顾恺之、蔡伦。 三、具体措施: 1、对学生做好期末复习的总动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5一、复习课时安排 一背(背老师归纳出的基本知识点) 二看(看学案、补充习题做过的错题),七、八年级用2课时,九年级用3课时,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老师穿插检查; 三练(单选和材料题),七、八年级用1课时,九年级用2课时,练讲结合。 二、复习措施 1.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熟读课本,重现教材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在完善知识结构后,要重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采取课堂老师抽查,课后组长检查本组同学、课代表检查组长的办法进行,事先对学生、组长、课代表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记忆效果。 (3)要重视基础知识中的基本观点的探究,指导学生发现、归纳总结,进行联系实际的运用。 2.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1)以章节为单位,注重“双基”。复习中打破教材的课时顺序,以一课内容为单元,整合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复习,也便于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并在考试答题时使用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节省时间。 (2)讲练结合。每一课内容的复习,都要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包括单选、材料分析题等题目训练。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适当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查漏补缺。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6第四单元: 一、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补充:民族居住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一干部代表:孔繁森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一针对一(最早)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具体时间)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4)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③一八项主张; (4)港澳问题与一的比较:港澳问题是中国的外交事务,需要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平等协商解决,而一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5)对我国一的看法(有利因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台湾回归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③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成功范例; ④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6)补充:近现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 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②1949年一蒋介石集体退守台湾,直到今天。 第五单元: 一、钢铁长城 1、新中国建立前夕,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3、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4、1956年仿制歼5型歼击机;(空军发展历程:购买——仿制——自制) 5、20世纪50年代中国创建导弹部队;(1957年) 6、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经中印缅三国总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3、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美、苏、英、法、中)之一的身份参加。 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 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 7、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8、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P83图) 11、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12、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7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建立了《每周评论》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 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9一、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首先向说明复习的范围,让明确复习目标,之后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 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 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合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 培养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 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六、小结 升华情感 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例科学复习历史 夯实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同学们首先要对每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掌握好、理解透,才能为下一步的综合奠定基础。切忌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比如三次科技革命的,课程标准确定的世界近代史目标中,要求掌握的“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类”点是27个,单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占了“珍妮机的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进、大工厂生产”等5个点,将近20%。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基础在中的地位不能轻视。因此必须首先归纳牢记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时间、发源地、范围、内容(成就)、开始或结束标志等这些基础史实,并结合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等方面分析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 提升 在把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可通过纵向(即按时间的顺序)复习、横向(即同类事件或同一时期的事件归纳比较)复习、综合复习(结合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知识、历史和政治知识)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纵向复习: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努力让知识前后系统化、完整化。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影响非常重大,在中考中考查它的影响的可能较大。对此,同学们就可以利用此进行归纳,打破单元的界限,按照时间的延续归纳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潮流。像世界史第三单元的内容,正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即殖民扩张所引发的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即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潮流: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而第五单元正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分裂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后所引发的世界潮流: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再比如,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一战。这样知识就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2、横向复习:打破单课复习的内容框架,比较归纳同类事件异同点或同一时期出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比较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3、综合复习: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构建宏观框架。关于三次科技革命,在综合复习中 初中政治,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总结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丧失前两次科技革命机会的原因?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并结合今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总结提高科学技术的现实意义。 初二期末历史复习计划 篇10(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场、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川藏、新藏公路等。 (4)特征:以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 (5)影响: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6)取得成就原因: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②制定一五计划;③三大改造的完成;④人民群众的努力。 2.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农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