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假分数和整数互化、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过程,掌握它们互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出示几道口算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出示几道口算题,明确分数的意义,为下面整数化假分数作铺垫. 1.口算. 0.45÷15;1.53-0.7;0.4×0.8; 4.8×0.02;0.3÷1.5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是几分之几? 5个是几分之几? 12个是几分之几? 二、整数化假分数 1.提出“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交流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先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解答的过程. 师: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学生思考,自主尝试,然后教师在标有1、2、3、4、5的直线上表示出来.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里面有3个,是,2里面有(2×3)个,是。 …… 2. 教师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结论. 师: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师:以指定的分母作分母,分母与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3.练一练 熟练掌握转化方法。 (1)把2、4、7分别化成分母是3、2、3的假分数; (2)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师引导学生:整数(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假分数。 三、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1.出示例题 教师出示例题,师生一起解决. 指导学生写出假分数和带分数,再让学生观察,讨论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应的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学习. 问题:把下面直线上的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出来. (展示图片:例题二) 师生一起解决. 师: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2.假分数化带分数 1.师:怎样把化成带分数? (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 2.练习:把、、化成带分数。 方法: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 3.带分数化假分数 师: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 方法:用带分数的分母乘以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所得的积再加上分子即得假分数的分子,假分数的分母与带分数的分母相同。 4.试一试 列出式子,让学生解答. 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问题: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生:=15÷7=2……1 =24÷8=3 …… 四、练一练 让学生自行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 第3题,是试一试的变式练习.指导学生弄懂题目要求,再自己涂色.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环节: 1.情景引入: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的各个角度,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不同。 2.例题讲解:观察汽车全景照片后,对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状讲解。解决书上的相应练习加上茶壶的上、侧、正的观察。 3.情景练习:针对空间中3个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来体会不同角度观察的不同。(选不同位置的照片) 4.扩展练习:欣赏风景在空间中的视角变化引起的物体形状变化。 本次教学我认为采用计算机网络自主教学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形式结合,能够在实物观察、空间抽象、转变视角的3个层次上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图形、同一个实物,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够根据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进行综合,找到物体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间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立体的长方体纸箱一个(每一个面粘贴不同的学生熟悉的卡通动物形象),遮盖布一块,实物图片若干,屏风一个,桌子上有的茶叶筒等3种物体,网络课件,计算机10台。 分组:4个学生一组(选出组长、信息员)。分配一台计算机。 学具准备:白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长方体物体,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体不同 (场地布置:凳子在6个不同的地点,看到一个面的3个,两个面的3个,看见3个面的一个人) 1.情景设置:今天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请大家研究。这放置了一个长方体物体在各小组派来的代表中间,请从一号开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请你们自由交换位置,再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请回到自己的小组) 2.同时点击对应的课件,出示1~6号角度看到的物体。 3.提问:为什么你们都观察的是同一个长方体,每个人两次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4.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 二、观察实物,综合表象找实物。 1.提问:那么你们能判断站在一个物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吗? 2.出示:小明、小红、小东在商店买鞋,他们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们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们看到的鞋和他们对应用连线表示吗?(连线) 3.小结:你们真厉害呀!能根据他们站在鞋的正面、侧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状。 三、综合表象,找寻实物 1.我这里还有一个更加困难的问题。你有信心解决吗? 2.提出问题:我弟弟家要购买一辆新车,他有这辆车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图片资料,可是他不知道这辆车是什么牌子和型号。请你们利用网络上的汽车资料和图片帮助他找到这辆车。 3.出示汽车的不同位置图,提供网络资料。 4.学生自主活动。 5.判断和小结:要了解一个物体必须从它的每一个部分入手,综合考虑它的全局。 四、判断空间中多个物体之间的关系 1.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美术的素描课上有这样的3样物体(出示)这是还有一张从空中俯视的平面图。以及4台摄像机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摄像师助理在连接数据线时出现了错误。那么在A、B、C、D这四个点的摄像机分别拍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请你连接上摄像机的线。 3.提供帮助:在屏风后边有这三样物体的实际情况和4个对应的点。你们可以自由进去观察找到帮助。 4.学生自由活动。集体订正。 5.提问:为什么4张图片中茶叶盒一会在杯子的左边,一会又在右边呢?这说明了什么? 6.小结: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不同位置观察空间中的物体不仅是形状不同,而且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同。 五、欣赏空间中角度变换的风景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上学的非常的好。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想请你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赏,配背景音乐。 3.提问:在欣赏中你感觉到什么? 4.总结: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改变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还有一种在定点变化视角的观察,这就象我们刚才看到风景是从一个点观察周围。希望以后同学们能利用这两种观察方法观察你看到的周围。 小学数学教案 篇5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32;5+5+553;4+4+4+444;2+2+2+2+2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6+6+6 6315 1+1+1+1+19+9+9+9+9 957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学时从加法引入,在复习准备中安排了两组连加题,一组加数不同,另一组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并介绍这组算式的另一种读法,就是几个几连加,为学习乘法做准备. 学习新课部分安排了三个例题,都是要摆一摆,算一算.重点帮助学生学好第一个例题,由教师摆,2朵2朵地摆,摆了3次,由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发现加法算式的特点,教师介绍新的算法,把乘法和求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含义,会读出乘法算式.第2个和第3个例题逐步放手让学生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和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三个例题,非常自然地概括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巩固反馈部分的安排,注意前后呼应,把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由学生选择哪组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安排了两则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