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混合运算说课稿 |
范文 | 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合运算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3、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口头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6.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8.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混合运算说课稿2说教材:在本册的位置 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矗由于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一样。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探索新知。 教师运用启发谈话法,从学生寻找信息,进入到问题当中。 1、学生审题,独立解答。 2、比较两个综合算式,哪一个比较简便? 这样让学生在做完两道题的基础上分析、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是小数的相关知识的运用。 三、运用新知,尝试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练习要安排多种形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故设计以下练习。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上填上运算符号。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选一选: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让学生层层深入,逐渐体会到简便计算的好处。 四、全课小结。 教师设问: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四、教学法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给出的信息是:冰雕区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小结: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组内讨论,说运算顺序,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教师小结,学生独立计算。 2、在题目基础上加上小括号 96÷(12+4)×2教师说明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先算小括号中的 学生尝试计算。 3、引入中括号96÷【(12+4)×2】 这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猜一猜该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升 1、完成相应做一做,小组互出题目练习。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混合运算说课稿4一、教材分析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本单元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主要关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小数混合运算的步骤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数据的选用上一般不超过两位小数;括号只用到中括号;在计算内容上强调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安排过多、过难、过繁的计算。由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一样,针对这一点,本课教学确定的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异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的习惯。 3. 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决定采用复习法、情景创设法、探索法、尝试法等教学。复习旧知,可以为新知铺垫,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如果在数学中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故事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给枯燥的计算题赋予乐趣。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等方法自主学习。 三、说学法 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有买文具的生活实践。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迁移法、合作交流、探讨法、总结法等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探讨中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 黑板出示学习目标: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方法1:200-(35×3+63) 方法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表示: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①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②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你们是怎么想的? (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现在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 200-35×3-63 =2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出示题目:0.36÷[ (6.1-4.6) ×0.8] 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三)反馈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主要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课堂练习要安排多种形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故设计以下练习。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而后进行抽样辩析,师生共同评析,分析问题所在。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方法、收获、感受等。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2、5(左列)。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0-3.5×3-6.3 20-(3.5×3+6.3) =20-10.5-6.3 =20-(10.5+6.3) =9.5-6.3 =20-16.8 =3.2(元) =3.2(元)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混合运算说课稿5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初中教学运算中地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一、说教材: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4、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算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尤其是理解运算中的顺序 二、说教法 本节课学习新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尊循教师为学习的领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尽力引导学生为知识的发展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学习突出自主学习,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获得学生在学习中总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四、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1、口算 要求学生说出是如何计算的 2、确定下列各式积的符号 要求学生说出确定的方法 3、刚进行了除法的计算,下面的式子你会算吗? (2)、探究新知 1、观察①以上三个式子与刚刚计算的式子有什么区别?包含了那些运算? ②说说以上每个式子的运算顺序 ③对于第三个式子能否先算 2、实践根据以上的运算顺序对以上的三个算式进行计算 3、总结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小组内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尝试计算,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求解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及如何确定结果的符号。) (3)实践应用 练习1:观察下面两位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你能发现下面解法问题出在哪里吗?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强调指出运算顺序的问题和除法不适合运算律的问题) 练习2:生活小应用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已知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43米,请用式子表示从山底到山顶下降的温度,并计算出来。(温度下降计为记为负,结果精确到0.001) 列式为:8844.43÷100×(-0.6) (通过此题讲解关于生活中用计算器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并强调精确值的问题) (4)、巩固训练 1、填空 ①(-1)×(-2)÷(-3)的结果的符号是。 ② ÷(-)×0= ③(-2)÷(-3)× = 2、计算 ①-3.5 ÷ ×()②(-)×(-)÷(-)÷3 ③用计算器计算1.26÷(—15)×80 3、综合拓展计算 4、总结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确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算小括号的再算法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5)、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1、可以按从左到又的顺序依次计算。 2、也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混合运算说课稿6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 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习,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习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习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习途径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在练习题中,也做到分层练习,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思考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混合运算说课稿7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将在课堂上复习旧知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并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借助生活中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究分数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自己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20xx年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20xx年争取实现4/5,而20xx年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xx年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混合运算说课稿8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说课稿9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习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习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习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混合运算说课稿10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 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58-24+38 =29+38 算第一步的结果,抄后面的加数 =67(人)算第二步的结果 教师小结:我们要写出每一次的运算结果,同时注意等号对齐。 师: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你发现这道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呢? 生:先算左边的算式再算右边的算式。师:如果不按照这个顺序行吗? 生:计算结果就会错误。 小结:为了得到准确、唯一的计算结果,在我们的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时需要从左往右算。 师:你能说说下面的综合算式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16﹢9﹢8 48﹣8﹢17 25﹣10﹢20 32﹣10﹣6 学生交流,并写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借住情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达的意义。将混合运算符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直至掌握运用。】 2.乘除混合,体验运算顺序。 巩固脱式计算的计算格式,体会运算的顺序。 48-1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第二个综合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48–18+17 15÷3×5 =30+17 =5×5 =47 =25 3.总结特点,归纳运算顺序。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综合算式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 生: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生:都是加减混合或是乘除混合。 师:对了,我们加减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或乘除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叫做运算。当我们计算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并按照书写规范把每一步的结果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学生们已经为加减乘除找到了朋友,进行了分组。这里进一步了解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叫运算,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能为后续学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作准备。这一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29(人)29+38=67(人)15÷3=5 5×5=25 53-24+38 15÷3×5 =29+38 =5×5 =67(人) =25 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说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混合运算说课稿1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混合运算说课稿12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 二、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 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 绝大部分学生 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们及时用课件显示: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练习。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捕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 =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 =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首先是一道改错题,根据所学的内容先判断对错,说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2、 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加以巩固, 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后交流计算结果。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3、是一道 "算24点"游戏,"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让学生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 整节课的设计我是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引导、对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5+20 50-18×2 20+3×5 =15+20 =50-36 =20+15 =35 =14 =35 (设计意图: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混合运算说课稿13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习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 2、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 (一)学习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订正做一做。 混合运算的顺序: 1、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强调:在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遇到连除的,可以一次性转化为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六、当堂练习 1、森林医生 重点是约分2、填空。除法一个数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当堂完成作业:57页的练一练第一题的后三个和第二题2题(用分部与综合俩种方法完成)。 混合运算说课稿14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混合运算说课稿15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加减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出示包含课本上情景的课件: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胸围大小关系以及其出生时情况记录表并询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利用教科书中的克隆牛的情景引入课题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有利于顺利展开后续的教学。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紧接导入中我提出的问题,我将收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将其汇总,并且顺势提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以及“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首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我将先带领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列出算式:0.77+0.03,并询问学生应该如何计算,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的,需要我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我将提出问题:之前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笔算的?学生通过之前的经验能够立刻想到利用竖式进行计算,我便顺势请几位比较积极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板演之后根据结果进行反馈,并提问全班: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这时有可能有学生出现对于竖式计算最后得到的0.80中最后一个0的问题,我将着重提点:这个0是否可以去掉?根据学生之前对于小数的理解能够发现这个0可以去掉,我也会明确这一点。 在我与学生共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把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问题,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列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我还是同样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演,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便再提出一个问题:你会计算1、3—1、25吗?对于同样是小数的减法学生能够立刻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但是这个问题有一个难点困扰学生,我便对其进行提问: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这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将小数都右对齐进行计算从而无法得到结果,故而我将明确提出: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将以上问题都解决之后我将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请学生们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教材中自主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如:小数的小数部分最后有0可以舍去,小数进行竖式计算时要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在生活中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和家长购物之后进行价格的计算,将数学真正带入到生活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