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梦令优秀教案设计 |
范文 | 如梦令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司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词的配乐朗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师: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出示课件,听配乐朗诵。 师:这首词听起来非常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学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师:“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5、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师:读诗词时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的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的经过。 四、了解词人,深入体会 1、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说。(课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师: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起来。 2、课件出示李清照《如梦令》的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板书:美好的青春时光) 学生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记 藕花深处 美好的青春时光 一滩鸥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