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
范文 | 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分与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8-10各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第2题用“猜”的形式巩固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第3题综合了8-10各数分与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8-10各数的分与合。第4题让学生应用对8-10各数分与合的理解填空;第5题通过富有情趣的练习形式,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知识合理作出选择。第6题是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题是写数练习。这一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练习课是很枯燥的课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本课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旅行的故事贯穿整个练习,让每一个练习都联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法:在分一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习练习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方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观察目的确,比如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将各种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观察再思考,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练习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找一找,亲身感知,巩固数的分与合,从而小结出数组成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境引入: 因为学生对分与合的知识已经接触很多,所以先设计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分与合的练习。这样有竞赛的情况下,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将分与合的题贴到黑板上,学生就利用这些教具进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组利用学具进行活动,完成课本第一题,组织交流,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并提醒学生从分与合这两个角度分别说一说。 (三) 玩猜一猜的游戏:师先示范,在纸上写上10的分解,让学生来猜;然后小组进行活动。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 第三题,我将它改成放风筝的游戏。说说8-10各数的分与合。在教师示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出题。 (五)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个号码,第五题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找朋友。练习时,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六) 因为事先正好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所以第6题让每个组的学生都来种一棵小树。提示学生有次序地填写。从下往上,左边的数由大到小,右边的数由小到大。再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各数的不同分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七) 写字练习穿插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动中能静一静。 (八) 小结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1-72页“摘苹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展现不同的方法,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本节课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提供了“摘苹果”这一情境,同时在计算一共有多少苹果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算,方法是什么,没有用法则一类的东西去制约学生,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去自己探寻,体会算法,通过自己的构建来学会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计算,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情分析: 在习惯和意识方面,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经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班的孩子探究意识较强,对数学学习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认知能力差异也是毕较大,发展不均匀。在知识上,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等计算方法,部分迁移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感到比较容易;有少部分迁移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方式就不可能相同,这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尊重他们的想法。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多样化。 2. 让学生经理探索,经历,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对多样化计算方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笑笑和淘气摘苹果为情境引入,在引入新课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在解决数学问题“笑笑和淘气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时,在列出算式38加17之后,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而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不同的算法,感受利用多种方式解决相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思考,同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会使学生掌握多种办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在练习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列竖式独立完成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题目,教师巡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指导,汇报时,请一位同学发言。第二题,我就地取材,以保洁阿姨两周工作的时间为背景,让孩子们算一算保洁阿姨两周一共工作了多长时间,一方面让孩子能利用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引导孩子,要做要做一个不乱丢垃圾,爱护校园的好孩子,这样不仅保洁阿姨不是太辛苦,同时也可以使得校园更干净,美好!加强了思想教学! 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 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善与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同时在课堂中采用了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比较赶,总担心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所以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上相对有点粗糙,探究的不到位,其次,就是在练习巩固环节练习,拔高不够! 总之,这节课应该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课间休息。(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 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 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灰太狼和喜羊羊童话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学生得出的计算过程。设计如下:十几减九 15 – 9 = 6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探究的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了创新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况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获得探索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算题多样化,拓开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认知感以及思维的逻辑美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性。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知识点目标: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7。2.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7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十几减七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1.通过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出数学问题;2.紧密结合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3.在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组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提升合作意识。 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诱发情感,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由课前谈话与复习旧知组成。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动物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计算比赛当中去。首先出现的是之前学习过的口算题,即复习旧知。然后与学生谈话:狮子王又给动物们出了一道题,可是动物们却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想让你们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激起了他们“想参与”及积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提高情感,自主探究 1.问题引思:出现动物们感觉困难的题目,即例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摆看, 先拿出1捆又2根,想一想,要从中拿走7根,有哪些拿法? 2.自学探究,讨论质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了以下想法: (1)从12根里一根一根拿,拿走7根,就是从12根里减1,减1……一共减了七个1,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1-1-1-1-1-1-1=5 (2)先从1捆中拿走7根,剩3根,再把另两根加上得5,所以12-7=5。算式:10-72=5 (3)想:7加几等于12,7加5等于12所以12-7=5。算式:7(5)=12,12-7=5,这是通过想加算减得出的。 (4)从1捆又2根中先拿走2根,再从1捆中拿走5根,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2-5=5 (5)从12根中拿走1捆,剩2根,多拿走了3根,用剩下的2根再加上3根是5根,所以12-7=5。算式:12-103=5 学生每说出一种想法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另外还有一种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新意识。他的想法是用减数7减2得5,10减5得5。所以12-7=5。这种想法在平时教学中比较少见。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和全班一起讨论,得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12-7=102-7=10-72=10-(7-2)=10-5=5 3.揭示课题,引导归纳 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7。教师揭示课题:十几减7。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有哪些十几减7的算式,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出示例三。 教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12-7,打破了以往的“想加法算减法”的唯一思路,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增添情感,实践反思 1.跳一跳,摘苹果 将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放在苹果树的苹果上,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谁回答对了苹果上的题目,这个苹果就奖给谁。 练习中采用了“奖励法”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劲头浓厚,同时又巩固了新知识,并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2.数学小游戏 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说设计思念】 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够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4.教具、学具准备: 的风车,各种平面图形,固体胶、剪刀、纸 【教法学法】 我主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说教学流程】 1.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首先,我将风车作为礼物呈现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趁机问:你知道这个风车是怎么做的吗?借此引出正方形、长方形,并说明本节课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把这些图形拼一拼,引入课题《圆形的拼组》。 2.创造性地运用电教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关键是在充分利用电教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特点,会拼组一些简单的图形。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这一节课的收获、感受,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4.拼图大赛,课后延伸 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实践创新活动的拼图大赛,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一些生活中有趣漂亮的图案拼在纸上,让学生既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拼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教学,是有用的数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课应让学生动起来,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是活泼的数学——数学与活动相结合;是生动的数学——数学与电教资源相结合;是亲切的数学——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智慧的数学——数学与创造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1、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 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 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 “送小兔回家” 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进,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7、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8、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 P47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可用11—20各数的组成,计算十和几的加法 2、智能目标:(1)能口述十加几的加法的思考过程 (2)会计算十加几的加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十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十和几”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关键: 加强直观、理解算理、培养迁移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乐磁带 教学模式: “参与——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准备] 1、师: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咱们比一比,看谁本领学得好。(出示小兔子图) 策略说明: 新课之前,得用一年级学生天真、求知欲强的好胜心理,让小动物进课堂,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进入“参与互动”状态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个十和3个一合成口 3个一和一个十合成口 (2)1个十和2个一合成口 2个一和一个十合成口 2个十是口 [揭题] 师: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 出示课题: 策略说明: 从20以内数的合成入手,并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原理,作好知识铺垫,为进入学习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点评: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新授内容的负担,老师安排了20以内数的组成。要求学生熟练口答。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笔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小动物进课堂,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使全班学生在开课后迅速地和小动物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二、探究阶段(指导学法,内化知识)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题图 (1)观察(师边演示边说:一只大白兔从左往右推来10个白方块 一只小白兔从右往左推来3个红方块 并用教棒画一个集合围示意) (2)口述主题图(要求用三句话) 生:左边有10个白方块,右边有3个红方块,一共有几个方块? (3)怎么计算呢? 生答师板:10+3=13 问:10加3等于13,你是怎么想的?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所以10加3等于13) (4)看了这幅图,你还能列出一道加法吗? (师再演示主题图,先出示3块,再出示10块,并用教棒画集合圈) 生根据师的意思口述并列式:3+10=13 师:3十10等于13,你又是怎么想的? 师:对呀!我们其实还是想: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所以3+10=13,当然也可以这样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策略说明: 为了直观、生动地掌握几加十的计算方法,老师采用电化媒体: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块”变得立体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中去。师生通过共同讨论,互动进行知识迁移,获得十加几的计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图 师:请你看三角形图,数一数,轻声说三句话,并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同桌轻声说悄悄话,然后请一组同学汇报) 师根据生答板书:10+2=12 2+10=12 师指算式问:这两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小结)对呀,这两道题我们都可以这样想: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策略说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图直观演示,给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讲讲、练练、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几的计算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即重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归纳] 师:你们看,这几道加法算式中有一个数是一样的,是几? (10)另一个数是几?(指3、2)。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十和几的加法。 我们在计算时可以这样想:十加几或几加十就得到十几。 策略说明: 通过多种形式,富有童趣的练习,并用师生对口令、说悄悄话等方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点评: 教师能以学生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紧紧围绕20以内数的合成,再借助于三角形图直观演示。做到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因人而异,让学生有信心地说;具体引导,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说,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三、运用阶段(加强练习,诱发参与) [巩固] 1、摆小棒,说算式 师:请你跟我这样摆。 生:我就跟你这样摆。 师:左边放10根小棒,右边放5根小捧: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摆:////////// 生说:算式是10+5=15。 (交换位置,方法同上) 2、题组练习(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说悄悄话,再一组一组汇报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富有童趣的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深化] 4、游戏:美丽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图(美丽的大森林)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树爷爷(边说边出示四棵大树) 他们要考考小朋友本领学得怎么样? (2)宣布比赛规则 请你们每个组推荐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来比赛,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对。 (3)听音乐开始比赛。 (4)师讲评,优胜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本领?(十加几的加法) (2)在计算时,10加几或几加10是十几。 策略说明: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即学到了本领,又陶冶了情操,这是老师精心设计的“点睛”之处。使全体学生群体互动、共同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性思维又一次得到了培养。 点评: 最后的作业设计新颖、难易适度、具有坡度、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即学到了本领,又陶冶了情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作性思维又一次得到了培养。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六、升成创新 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12.问:这是几时,你想让它是几时,怎么办?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