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美术教案 |
范文 | 四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图画。 2、过程与方法: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图画。 3、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图画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四年级美术教案2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四、教具准备: 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五、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2.发展阶段: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技法学习阶段: ⑴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⑵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4.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5.动手操作阶段: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 6.交流阶段:提出问题,交流好的经验,自查作品中使用工具的合理性。 四年级美术教案3教学目标: 一、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二、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人和事物的变化。 二、大胆的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师:图片 生:练习纸、图画本、铅笔、彩笔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风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感观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听觉就是其一个主要的方面,我们用声音表现一下微风的感觉。 师: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哪几种不同的风吗?(微风、大风、狂风) 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对各种风的记忆和认识。 四、尝试训练。让学生自己表现画风。 1、比赛画风。 让学生用线条来表现风。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形象的“风”来。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同学评一评。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用线来画风可以形象的把风的方向和路线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风。 2、景物描绘。 在黑板出示几种物体。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如果风来了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呢?并请学生尝试把它画下来。学生相互间交流、并互评,黑板上学生的画,看看他们表现的对吗? 师小结:风能让许多东西动起来,飘起来。 3、人物的表现。 回忆在风中的经历,让学生描述,并请两位同学上台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加深对风中的人物特征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在风中行走的经历吗?谁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景?难走吗?你是怎样感觉到风的'存在的? 五、图片欣赏。 书上的图没有用线条来表现风的大、猛。我们讨论一下他是用什么东西表现风很大,人行走困难的呢? 师:小结。 六、创作表现。 “风”经常碰面,你还记得上学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在教室里乱翻我们书本、作业时的淘气样,或是在你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时给你带来清凉的可爱样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把你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描绘下来!——————在图画本上画一幅表现风的画面。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评价。 展示部分作品,学生自评、互评后,教师做简要点评。 四年级美术教案4设计理念: 1·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的颜色。 2·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并导入此课的内容。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并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强烈学习的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怎样打开电脑,怎样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要讲清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可演示一下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随意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像与构思,利用矩形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堂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地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 评价: 1.是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 2.能否选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3.是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 四年级美术教案5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天艺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讨论、分析,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3、道德情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优秀美术传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三.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课前准备:课件、水彩笔、剪刀、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欣赏《敦煌》片断。 2.提欣赏要求: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艺术形象吗?它是谁?美在那?引出主题飞天 3、教师介绍飞天: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4.学生谈飞天的美。 5.教师总结:是呀,我们中国的飞天是不带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古代艺术家到底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飞天的样子的。 二、进一步欣赏和思考(出示图片): 1、分析敦煌飞天的三个发展时期的特点 2、飞天的三大美,飘带美、服饰美、姿态美 3、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4、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5.师总结:飞天的飞动的表现就是靠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灵动轻盈的身躯,才显得飞翔与空中的人形是这样自然生动。同学们假如你是飞天,你会怎样飞? 三.师示范做画步骤: 1、画飞天的大形。 2.添画飘带衣裙。 3.上色。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六、拓展; 1.课件欣赏 2.师提问:中国飞天第一人是谁?(杨利伟)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3.今天老师从你们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你们的创意,看到了各种现代派的飞天,老师想说你们的创意让我自豪 (三)找找规律,自己练练 1、看来大家基本掌握了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下面请大家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中含有一个带有两点水或三点水的字,请大家按上述学习方法练一练。让我们进行一次书法比赛,怎么样?谁写的字最漂亮,老师就把这精美的书法小奖章贴在谁的身上。(播放音乐,学生练习写字)。 (写字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写的方法,引导他们触类旁通地学习,掌握其他汉字的写法。) 2、小组评选。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写好汉字的一些小窍门,这可是很有用的`。靠这些窍门,我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现在,请每个小组推荐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加小组间比赛。 3、集体评出最优秀者,把教师写的书法作品奖励给他们。 (练习写字是比较枯燥的一项活动,需要外在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加比赛并适当奖励是一个好方法。) (四)谈谈收获,激励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教师总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刻苦磨砺,是绝不会有什么神来之笔的。希望大家要熟记书写要领,课后花时间勤加练习,愿以后能在书坛上看到你们的作品。 七、还有更精彩的乐章 1.教师:从“东方红”到“神舟”号,这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一组豪迈乐章。它的飞速发展足以证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实,不仅仅是航天技术,中国人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9页,感受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大。 3.教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 4.学生可以通过办手抄报、画画、写文章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 四年级美术教案6师:那么,我们也会将颜色差别大的色彩称之为“对比色”。 板书:对比色。 师:对比色之间差别大,和谐色比较接近相似。如果分别用对比色与和谐色来装饰画面,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和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体验对比与和谐 屏幕: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树。 师:同学们看,一棵奇妙的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还有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爱心。只可惜,这棵树缺少了什么呢? 生:颜色。 1.体验对比与和谐的感受。 师:对,颜色。老师也挑选了两组颜色,看,这一组是属于什么颜色?这一组又是什么颜色呢?(师生交流) 师生讨论:装饰后的大树画面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屏幕:赏析不同色彩画面的效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两组画面,是否如此呢? 屏幕:小结对比色与和谐色效果。 师:由此可见,对比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和谐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2.音乐过渡欣赏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摇篮曲”)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谐的色彩,有时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世界似乎都变的静静的 轻轻的;(“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有时候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乐章,让人心潮澎湃,强烈的色彩对比,就好像鲜明的乐曲节奏,令世界也如此明快有力。 3.讨论生活中的对比色或和谐色。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世界,而且还能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问题了。我来考考大家,以下的场所,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呢? 屏幕:医院、游乐场、图书馆、幼儿园。 生:自主回答。 4.(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师:这些颜色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 屏幕:公共标志、色盲图、图表等。 师:除此之外,对比色与和谐色还在哪些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色彩搭配原理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甚至一个小小的纸盒都运用上了和谐色的包装纹样。 可设计师还想在颜色上做点小小的改变,让画面的色彩再多点对比,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屏幕:小红块——大红块——粉红块。 师生讨论:影响色彩对比和谐的除了色彩差别大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生小组讨论。 板书:颜色位置、颜色面积、颜色纯度。 四、体验颜色搭配 1.互动操作练习。 师:合理用好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真的非常重要,服装中的色彩搭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帮助这位小朋友设计一下他的服装颜色的搭配吗? 2.巧妙运用色彩对比的案例。 师:《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19xx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那个恐怖的年代,世界令人感到末日般的恐怖、黑暗和绝望,而红衣女孩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人,给人较强烈的关注和印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但这件醒目的红衣出现在尸山之中时,则给观众心里带来无比痛苦的感受。导演通过这件红衣色彩的对比,使人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师:可见一个小小的色彩对比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思考,也为电影增添了寓意。掌握好对比与和谐的规律,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接下来,我们也来尝试做一个小小的色彩练习。 四年级美术教案7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教学具准备: 橡皮泥(纸薪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 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 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学生回答(略) 8.教师示范:(1)手捏成型法(2)盘条成型法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有人脸的器物表情装饰 四年级美术教案8教材分析: 本课以美术课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为特色,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增长学生有关民族服饰、装束设计和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 激发对民族服饰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设计一套服饰; 教学难点: 学习民族服饰的特点,并应用。 教学方法: 示范、练习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汇集成绚彩、风格多样的中华服饰。他们或斑斓厚重,或丰富华丽,或简洁朴美,最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理想。 二、授课 1、欣赏、分析民族服饰 出示图1傣族姑娘的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师:傣族的服饰有许多纹样。 出示图2藏族妇女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的色彩上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 “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搭配。” 出示图3汉族妇女绣花衣 提问:汉族的服饰衣服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出示图4布依族服饰图5维吾尔族服饰图6苗族服饰 提问:你能找出这些服饰的不同之处吗?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布依族按民族习俗,头上所缠绕勒条的数量,代表了少女的年龄。苗族服饰的标志是银饰,装饰图案以龙凤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为主,寓意高贵、华美。” 2、出示范例,讨论制作方法 师:多变的款式、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纹样、精巧的戴饰,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等民间工艺,在服饰上被充分地展现出来,美丽的民族服饰蕴含了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的`方法。 分别从:款式、颜色、花纹、材质几方面讨论。 3、老师示范制作 1)剪出衣服的款式; 2)上色、添加花纹; 3)制作服装的配饰; 4、学生小组制作。 要求: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设计一套服装。要美观、实用、有民族特色。 老师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作业。 服装表演,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表演。 集体评议。 “你认为谁的服装设计得好?好在哪儿?” 三、小结 “服饰还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课后同学们多去了解学习一下更多有关民族服饰的知识。” 板书设计: 民族服饰 作业要求: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设计一套服装。要美观、实用、有民族特色 四年级美术教案9教学内容: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用具: 1、色彩笔。 2、有关《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 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 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四年级美术教案10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对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情境创设的方式,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不同草的形态、结构以及相互穿插的遮挡关系。 2、教学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三、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 关于草的图片或者关于草的生长过程的视频。 2、谜语的方式导入: ①谜题:早有茅头(打一字)谜底:草解析:“茅”字前头,为“艹”,与“早”组成“草”字。 3、唱歌的方式导入: 《青青河边草》歌词: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4、诗歌的方式导入: 例如:《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新授 1、初步对草进行了解。 草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植物,随处可见。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小草或是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小草的形状、颜色、闻到的小草的气味,以及摸到的小草的感觉等。 在同学们讨论完成以后,给予同学们积极正面的评价,并且适当的给同学们科普一下关于小草的知识,比如:小草现在大概有130多万种,种类非常多。(结合图片) 2、深入分析,了解草的画法。 不同种类的草,造型结构不同,带领同学欣赏不同的草,观察草的造型特点。、 如:狗尾巴草,外形细长,上尖下宽,筋络明显有顺序的排列,与蒲公英叶子形成对比,蒲公英叶子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倒向浅裂或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形,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被蛛丝状毛。 在观察不同草的造型之后,让同学来画一画看似平凡的小草,小草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感受小草的魅力。 绘画完成后,老师结合潘天寿的`《兰》,教学生用线描表现草的穿插关系及空间关系。(注重技巧的教授) 3、思维发散,丰富画面效果,表现故事性。 结合书中的《格列佛游记》和《青庄家》的赏析,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看看小草丛中的其他事物,如小青蛙、小蝴蝶、小蚂蚁与草丛有怎样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学会表现画的故事性,通过场景描绘丰富画面。 4、老师示范,强调技巧,突出难点。、 绘画过程:构图——描绘草丛(强调空间关系及穿插关系)绘画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线描的表现技法——通过其他事物丰富画面效果,增加故事性(提示学生注意线条的疏密关系、黑白灰关系、线条流畅度等。) 3、巩固 学生自行操作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老师下台巡视指导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画面效果的把控。 当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请学生进行点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小结 从知识点和情感两个方向总结,可以用学生起来谈收获这种形式进行,加强互动。 知识:学会草的穿插关系和空间关系,知道利用事物丰富画面效果。情感:留心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感受平凡带来的美好。 5、作业 (1)观察草一年四季的变化,尝试绘画出它的一生。 四年级美术教案11教学目标: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节奏美。 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美术中的节奏。 重难点: 重: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美。 难:如何表现节奏美。 美术的节奏 一、演唱导入,激发兴趣 1、听音乐,画节奏 同学们,金老师来放两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边听可以边打拍子。 两段音乐,有何不同之处?(强烈、优美) 对,他们的节奏不同。 如果用线条来表现这两段节奏,你认为可以怎么样画?谁来试试? 原来音乐里的节奏的强弱也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 今天就让我们来画出美术里的节奏。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欣赏图片,生活处处有节奏 出示图片: 1.重复的节奏美 你看到了什么?(方向、排列) 这些瓦片形状一样,方向一样,给你什么感觉?(干净、整齐)——这就是美术里的重复之美。 板书:重复 2.强弱的节奏美: 看看这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对,这就是干刚学到的重复之美。(上下的重复)除了样子,再观察一下颜色?(出示线)你有什么发现? 深和浅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这就是美术中的强弱之美。 板书:强弱 3.大小的节奏美 金老师还带来了一群有趣的家伙。 这些娃娃是怎样排列的?(从大到小) 现在呢?(从小到大) 又怎么样了?(大小大小) 这种大小的排列也能产生节奏的美感。 板书:大小 4.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哪里也藏着节奏美呢? (如:下雨天的雨伞、夏天带的遮阳帽、窗外教学楼青白相间的墙砖,教室里一块块的'井然有序排列的墙板。) 作品欣赏,感悟新知 1.金老师这儿也藏着节奏美。(请小助手) 你能从伞上找到重复、强弱、大小吗? (一朵一朵的花依次间隔有序排列——重复之美) (大的图案下面用小花纹进行装饰,大小大小大小——大小跟强弱的节奏美) 2.想知道金老师是怎样设计的吗?(拿出展示纸) (1)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单独的图样, (2)然后将它向两边延续 (3)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纹样,称它为——二方连续图案 板书:二方连续图案 (4)如果将这个图案向四周延续,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上来)这样的图案称它为——四方连续图案 板书:四方连续图案(贴在画板上) 这两种排列图案的方法都给我们展现节奏的美感。 四、教师示范,学生创作 接下来看看金老师怎么画出一个漂亮的盘子。 首先:用方格形成重复 然后:在方格中画上大小不同的点 再用重复画上花瓣 边上涂色形成强弱 这样一个美观又实用的向日葵盘子就完成了~ 问: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自己的纸盘,可以画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30m) ——师巡视指导—— 六、走秀展示,学生互评 七、教师总结,内容拓展 “生活中的节奏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除了有秩序的节奏外,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秩序的节奏美~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找到它们吧。 四年级美术教案1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重点: 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 (1)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四年级美术教案13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 课前准备: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过程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4)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札记:今天我使用的是洪恩宝宝学画画里的一套软件,学生非常喜欢。因为插入的图片有近大远小的变化,所以非常直观,教学效果良好。 四年级美术教案1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出现范例: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四年级美术教案15教学目的:学习服装设计的初步知识。用剪贴方法设计一件(套)童装,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课题:线的粘贴(制作) 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线材工艺的又一种制作方法,懂得选择不同质地和色彩的线材运去表现对象的特征,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制作习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带备作业用品:彩色线材、胶水、剪刀、底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讲解课本范图,参照教材分析指导学生欣赏线粘贴作品,说明这类作品的特点。 三、出示范品,讲解制作过程: 1、构思。在底板上画出草稿。 2、根据对象特征与自我意图,选线材的色彩及决定底板的.色彩。 3、用色线粘贴出主体形象的轮廓,再拼贴出各部分的色彩。 4、拼贴背景色块,直至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讲评。 四年级美术教案16第1课 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面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三、课前准备: 1.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xx季,是xx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新授。 1.欣赏。 (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拓展。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教学反思: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四、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 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艺术实践: 1.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2.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教学反思: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四、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收集表现水的图片。 组织教学: 欣赏书中图片《水》。 组织研究活动: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2.组织评价作业。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教学反思: 第4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 一、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 三、教学难点: 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 四、教学准备: 油画棒、牙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 (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 (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教学反思: 第5课 有趣的字母牌 教学目标:学会用不同的彩色纸和彩笔涂画,做出英语字母,以这种美术与手工结合的方式,提高同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授学生各种不同的字体和方法。 教学难点:对不同字体的掌握,学会用多种字体表现英文字母。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教学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彩笔,固体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是各种各样的卡通英文单词。同学们学过英语,你会哪些单词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如何用我们美术的方法去表现英文单词。 2.引导学习: 同学们知道英语有多少个字母吗?这些字母你们都会写吗?好,老师今天要带领同学们学习如何制作这样的手工字母。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大屏幕上是一些其他同学制作的优秀作品,请你们看看这些优秀作品都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副? 3.教师示范: 看了这么多的作品,下面就由老师来为大家示范一下如何制作(教师使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字母的样本并分析每一步的动作)。第一步我们要先在纸上把你设计好的字体写在一张卡纸上,然后用深色的笔给它描好,然后用剪刀沿着它的边线把字母剪出来。把剪好的字母用固体胶贴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一些背景添加。还可以加上一些装饰,让你的字母卡牌更加丰富,要注意选择不同的颜色,让层次感分明起来。 4.学生讨论: 看完老师的示范,同学们自己对于设计一幅卡牌有什么想法呢?请和你的同桌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完毕后老师请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5.学生制作: 由学生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卡牌,教师巡视辅导。 6.综合展评: 请做好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看谁做的最快,谁做的最多,谁做的最漂亮,谁的字体最清晰。 7.用卡牌进行游戏: 同学们可以用制作好的卡牌去拼写自己的单词,把拼好的单词展示出来,看看谁能拼写的又多又快。 8.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术课不光是去发现美,也可以将美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发挥学科的优势去帮助同学们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 课后总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但是在手工类的课上要特别注意孩子们对工具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教学反思: 四年级美术教案17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相框的相关知识,如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支架。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设计理念。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新颖、漂亮的小相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和了解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及支架中包含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 相框作品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具:示范用作品、课件等。 2.学具:卡纸、手工材料、课件、相框实物绘画剪贴工具纸盒等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知道大家今天都带了自己的照片,看看这是谁?这张照片被放在了哪保存?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相框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一些简单的方法,给自己的照片制作一个小相框。(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 生活中有很多的相框,我们先来看看能否从中得到些启发? 2、 这里的'相框实用又简单,你能找到他们的特点吗?或者说他们有什么不同?(装饰:材质,造型,色彩,图案) 3、 如果自己制作相框,一定要了解相框的基础结构,是有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 根据不同的造型,相框支撑的方法也要得当。 5、 老师利用一些材料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基本相框。 6、 你会用什么材料给它做个怎样的装饰?(同桌讨论1分钟) 7、 想不想看老师制作的有趣的相框呢?(师说想法,用料,颜色等装饰方法,及注意事项。)一画二剪三粘背四巧装饰五支架。 8、 还有的同学想到了更好的点子,看看这些同学们的作品。 9、 我还把他们带到了我的课堂上,你们想做一个吗? 六、学生创作与实践 1、比赛内容: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小相框来装点生活 2、要求: (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3)两人合作制作一个相框。 (播放音乐,创设氛围) 七、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设计思路 (1)生活中的材料各不相同,根据材料的不同形状进行设计及装饰。 (2)根据小相框不同的摆放位置、用途进行设计。 (3)造型新颖,注意外形、色彩、图案要跟照片相配合。 2、解决问题: (1)你在制作时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你在制作过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进行解决和鼓励性评 八、拓展延伸 在这里还有一些精美的相框。现在的相框已经不是唯一展示照片的方法了,很多普通的照片被做成了有趣的造型!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同学们的创艺却是无限的,希望用你们的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自制小相框 装饰 材质 造型 色彩 图案 四年级美术教案18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纸艺穿编的规律,运用常见的穿编方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生活、装饰用品; 2、在学习中体会穿编这一工艺制作的实用及装饰功能,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培养看图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纸带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方篮)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纸带穿编方法及小方篮的制作 教学关键:观察讨论纸带穿编的规律,引导如何使小方提篮立起来及篮口处理;观察两种不同色彩交织成的纹理,并运用到装饰中。 课前准备:各色纸条、幻灯教学文件、范例,剪刀、粘合材料等。 教学过程 1、以谈话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范作指导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呢?它美吗? 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2、幻灯出示作品 观察范作,说说它美的地方,并试着寻找规律,说说它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指导学生看图自学穿编技能。 ①有什么规律,要注意什么? 拆解范作(与学生试做结合) ②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 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 ④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 3、指导学生看幻灯制作图编制小篮子。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精细美观评价,总结穿编规律(一上一下交织)。 小结:穿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运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穿编,还有其他编法。只要你开动脑筋,动手创造,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作品诞生。 1、展示穿编的其他作品(小果篮、装饰图案、创意篮子等) 2、布置课后拓展作业(上网自学创意篮子的制作) 四年级美术教案19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引入新课。提问:“语文课有没有教写日记?怎样写?”指定学生回答后,选读一两则日记,然后再问:“能不能用绘画的形式写日记?” 二、讲新课: 1.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日记画的内容”。 提问:“说说你一天中感受最深的趣闻乐事。再讲出人、物及场景的形象特征。” 2.说明日记画的表现形式——线条画。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再放映学生作品的幻灯片,让学生理解日记画有以下特色: ①画的内容(主题)。 ②作者怎样用具体形象、环境道具来表达这一内容(主题)? ②具体细节的刻画。 ④线的疏密处理。 ⑥写上白期、星期、天气或简短的文字。 三、学生作业:先写一段日记,然后根据日记的内容画一幅日记画: 1.以人物活动为主的,可先画人物,再补背景。以景物为主的,先画景物,再补人物。 2.先画出大体构图和形象,再添加细部,注意线条组织的疏密关系,细节的刻画要具体,不要概念化。 3,作业用两节课时间完成。这课完成铅笔稿。 第 二 节 一、讲评上一节课的情况,出示内容表达较好的学生作业草稿,引发其竞争意识。 二、讲解调整,充实画面的处理办法。 三、学生用黑色水笔勾线,继续完成作业。 四;讲评:抓住日记画方法简便,表达清楚,图文一致的特点进行讲评。 四年级美术教案20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 1.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 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本学期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按教学大纲说明的教学迄止章节、教学要求及教材的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4.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5.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6.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课 堂 教 学 方面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和即时了解学生的实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结合好,及时作好课后记录,教学随想,及时反思、总结。 课外辅导: 方面的措施 1.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 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教改教研课题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上课20周共40课时,其中新授课30节,复习反馈课8节,机动 2节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教学辅导 活 动 实际完成情况 1 8/30—9/3 始业教育 准备课 一课时 良好 2 9/6—9/10 第一课《台灯设计》 良好 3 9/13—9/17 第二课 《水资源》 第三课《漫画与生活》 良好 4 9/20—9/24 第四课《戏曲人物》 泥塑 良好 5 9/27—10/1 第五课《喜气洋洋》 良好 6 10/4—10/8 第六课《龙的传人》 良好 7 10/1—10/15 第七课《线条的魅力》 良好 8 10/1—10/22 第八课《风儿吹过》 良好 9 10/2—10/29 第九课《虫虫大聚会》 良好 10 11/1—11/5 第十课《生长的植树》 良好 11 11/8—11/12 第十一课《材料妙用》 良好 12 11/1—11/19 第十二课《塔》 良好 13 11/2—11/26 第十三课《瓶子新生代》 泥塑 良好 14 11/29—12/3 第十四课《盘盘转转》 良好 15 12/6—12/10 第十五课《秦陵兵马俑博物馆》 泥塑 良好 16 12/1—12/17 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玩具》 良好 17 12/2—12/24 美术万花筒 良好 18 12/27-12/31 复习 良好 19 1/3—1/7 期末美术作品展示 良好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1 台灯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铅笔、黑色水笔。 (教师)课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欣赏,谈谈感受 即兴创作,全新体验。 课件出示,拓宽视野 优秀作品欣赏 自由创作 评价展示 1.欣赏。 (1)欣赏“长信宫灯”,学生根据其造型判断“这是什么?” (2)教师在简洁的介绍中,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更是将实用功能与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照明用具,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2.即兴造型。 (1)以自己为模特,设计一个独特的造型,成就别具一格的“人形台灯”。(注意灯的位置摆放) (2)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创意台灯,教师及时指出:这些台灯已模糊了普通台灯结构,在巧妙的共用中,将美观与实用的结合。引出课题——创意台灯设计 3.移花接木,创意台灯。 (1)出示一造型优美的高脚酒杯,提问:如何利用它的特点使其变成一只新颖的台灯? (2)课件出示源于生活的更多实物:如雨伞、花瓶、自行车、水果等,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重构“创意台灯”。 (3)小组汇报有趣的创意,课件及时呈现各种“创意台灯”,让学生的设想变成现实。 4.细节点亮创意台灯。 (1)欣赏大师作品,思考“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 (2)课件定格于台灯细节之处,发现一些简单的元素如线、形等都赋予了作品永恒的魅丽,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 5.创作。 要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熟悉事物的巧妙组合进行设计。 无论黑白或彩色效果的台灯,请你在某个细节的刻画中表现设计亮点。 6.评价展示。 (1)学生自我展示——介绍怎样体现巧妙的组合。 (2)观众有目标的欣赏——我最喜欢的创意细节。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学生动手创作。 学生自评、互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教 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评价促进提高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角锥型的灯罩基本做法和圆锥型做法的不同。强调制作难点:只在切去部分的圆面内分成若干等分,用小刀背在等份线上划一下,折成棱角,粘合接口即成角锥型灯罩。制作圆锥型灯罩,引导学生们发现切去的部分越少做成的圆锥越大,切去的越多,做成圆锥越小。圆柱型的灯罩制作比较简单,根据灯罩的大小,取一长方形纸片,卷成圆筒粘牢接口即成圆柱,再按圆筒的直径做一圆面,与圆筒的一端粘牢即成圆柱灯罩。教学过程中指导运用绘画、剪贴或自己创造的新方法装饰灯罩和灯座。让学生把做好的台灯放在投影上展览,互相评议,评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2 水资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①有关水的故事。②关于水的知识。③家乡水资源情况调查。④表现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观察感受 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表现与创新 展示与评价 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设问: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江河之水、湖泊之水、瀑布之水等等),描绘水的画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比较他们作品中的异同) (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 4.表现与创新。 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 5.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自由创作。 展示评价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交流感受 增强审美情趣 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课是“综合探索”类的美术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收集水的各方面资料,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指导学生利用小组的集体力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班级大集体中交流学习探讨,萌发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以此来激发美术创作的强烈欲望。在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