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言文教案 |
范文 | 【热门】文言文教案4篇 在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教案 篇1教学目的: 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 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 状 谓 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四、短语: 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 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 例如:工人农民 城市和乡村、 2、偏正关系 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 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5、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2、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3、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4、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5、连动式 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 6、兼语式 例如:请你参加(“你” 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 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坚韧和刚强 2、偏正式 例如:非常生动 3、形补:漂亮极了 D、主谓短语 例如:春天来了 E、介宾短语 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 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 F、固定短语 包括:主要是成语 二课时 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过程: 一、展示例子,思考 在现代汉语中, 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 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 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 请看例句:二月草已 请分析成分。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 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语言环境决定词性。 二、明确几个规则: 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断词类活用。 2、名、形、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具备了使动、意动的条件。 3、名词直接作状语,翻译为介宾短语。 4、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怎么样”“以······为”“把······当作” 三、活用原因 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 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词性变化了,为什么? 1、名词活用 (1)活用为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一狼洞其中 天雨墙坏 (2)活用为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活用为意动词(意动用法) 例如:稍稍宾客其父 (4)直接作状语 例如:操军破,必北还 2、动词活用 (1)用作名词 例如:惧有伏焉 (2)活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3、形容词活用: (1)用作名词 例如: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2)用作动词 例如:素善留候张良 (3)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4、数词为动词 例如:与臣而将四矣 四、回顾 (1)词性由于环境而临时改变。因为词在某个成分的位置上而变。词义随之而变。 (2)翻译是关键。多读多见就好了。 三课时 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 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称为特殊句式。正确翻译后可判断特殊句式。 二、形象展示。做六个模具,在“名标”上分别写六个成分,比较古今句子成分的位置关系。 请出六们贵宾(佳宾)就座。四大家领导: 主 状 谓 宾 县委 政府 人大 政协 三、按类型分析 1、判断句 古代汉语中,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中,以判断词“是”作谓语。 (1)……者……也(2)者也 (3)……,……也(4)乃、为、即(5)“是”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吴广,阳夏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 一般省略主语、宾、介宾、谓、“于” 例如:盖以(之)诱敌 必以情(处理) (触龙)入而徐趋 公弗许(之) 问之(于)客曰 3、宾语前置句 宾语在谓语的前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4、主谓倒装 主语在谓语的后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太厉害了! 5、定语后置 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 例如:居庙堂之高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 6、介宾短语后置 翻译后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状语,在谓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是补语,在谓语之后。 例如:投之以骨 以骨投之 用骨头扔给狼 文言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2、帮助学生养成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先交流关于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意义和困惑,以便课前交流; 2准备好周末作业;印发关于疏通课外文言文技巧的学案资料; 3、做好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个半月了,大家是否想过:究竟我们学习课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义呢? (学生思考) 何映瑶:因为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厚实的基础; 章 帆:因为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的热情; 师:没错,课外文言文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哲理,这是我们了解中国几千年优秀的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加强课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语文素材,提高我们的文化文学涵养。 2、师: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比较棘手的困惑与难题呢? 叶幸然: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怎样停顿语句; 李雅倩:我觉得最困惑的一点就是很多的闻言词汇不太理解; 林纪川:我想,最大的障碍就是怎样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将课外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话,也就是说,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疏通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疏通课外闻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来教学 1、师:首先,请同学看到所印发的资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来大声地朗读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点。 (学生齐读,老师事后进行字音订正与朗读评价) 2、师:请根据课文自由地进行一次大意的翻译,特备是将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方便待会进行解答。 学生:出声地进行翻译,动笔标记字词等疑难问题,然后提问: 何嘉敏:请问老师:参知政事是什么意思? 3、师:这是古代的一种官位名称,可以直接翻译就行。 刘泓鑫:“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怎么理解? 4、师:也就是说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也”字是语气助词,无需翻译出。 5、师:其实,在翻译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老师教会一点方法给大家,请先看到学案资料,并同时打开课件进行讲解。 (学生看幻灯片资料并及时做笔记) 师:基本方法两个:直译和意译。○1直译法(常用)对号入座,直接翻译的方法○2意译法 根据大意进行礼节性翻译,一般是针对于特殊句式,如倒装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就采用意译的方法,否则,翻译出啦很别扭。 师:在具体翻译过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具体方法:简称为六字真经 留(古今同义的、人名、地名官名等) 删(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也”) 补(单音节词换双音节词、补省略的主语等) 换(古今异意、通假字等) 调(调换语序,如倒装句等) 变(灵活变通的意译法) 7、师:同学们看看课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我们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学习这几种方法,先请同学们找出能够直接保留的例子: 学生:范仲淹、邓州、参知政事等等 师:说得很好,这些人名、官名等就可以直接保留翻译,你无需知道邓州具体指那里,你就指导是一个地名,这样,它至少不会对你的理解造成障碍。 师:再找出一处用“删”的方法来理解的例子? 何映瑶:刘泓鑫刚才提到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中间的那个“也”字就是。 师:其实,翻译当中用得最多的还是“补”的方法,也就是说将古代的单音节字词补充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字词,请同学们到课文当中去找找。 麦致豪:“家贫无依,少有大志”可以理解成:家庭贫穷没有依靠,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这就是用“补”的方法来翻译的。 师:以上三种方法用得最多,至于“调、换、变”的方法就比较少点,同学们根据定义去学会运用就可以了。 三、运用以上方法来疏通理解《狡猾的蝙蝠》 1、师:刚才我们大家已经通过课件资料和文段的实际运用锻炼来学习了一些关于疏通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再来通过一篇文章《狡猾的蝙蝠》来巩固提高。 2、师:首先,请大家先大声地齐读一遍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 (学生齐读课文,之后,老师及时地就朗读进行点评) 3、师:请同学运用我们刚才所学过的方法技巧来疏通这个寓言故事。尽量地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 (学生自行地翻译课文,并标记出有疑难问题的地方) 4、师: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刚才翻译的情况,尽量说到:那个地方运用何种方法进行 翻译的。 陈镇艺:“麒麟”等三种动物的名称都直接保留就行 黄靖忠:“凤责之曰”中的“责”意思是责怪、责备,运用的是将单音节字词补充为双音节的字词。 邓绮琪:“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句中的“吾、汝”的意思是:我、你,这里运用的是将古今异意的字换成现代汉语中词语。 欧阳焕:“如今世上恶薄”的“恶薄”怎么理解呢? 师:可以理解为险恶败坏的意思,这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理解性翻译,也就是说需要自己的灵活变通,以此来理解句子的大意。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并不是光靠以上的“六字真经”的翻译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课外文言文的疏通理解的,这还需要我们要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会一些关于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的良好的习惯。 5、师:同学们要记住老师的话:学习除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技巧之外,还需要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课外文言文而言,需要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老师给大家用四句话来简单概括:敢于挑战,学会猜测,加强积累,注重停顿。 学生:老师,请您具体给我们解释一下这四句话的深刻含义。谢谢! 6、师:课外文言文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有难度的肯定就需要我们去挑战,首先必须要有勇气,如果一碰到课外文言文就感觉难或苦不堪言,这从心理上就失败了,所以,先要有一颗去挑战困难的心态;其次,在一篇课外文言文中,大部分是我们能够理解出来的,但是也肯定有一小部分是需要我们去结合学过的知识和上下文进行合理化的猜测,这其实也是很有以一定的事情。当然,也并不是说通过今天一节课就能够帮我彻底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言文的字词积累,多去朗读,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因为停顿节奏的正确将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你对这各句子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关于怎样疏通课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指导,我相信一定会给大家的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当然,在今后,我们还需学习关于怎样来断句、怎样揣摩文言文中心等相关的训练,总之,希望同学们学会老师所教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去钻研探索,加强积累,更多地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言文教案 篇3一、筛选信息的解题步骤 1.阅读,就是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重视对全文通读,明确基本信息。记叙性的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后果;议论性的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读懂,可在运用“跳读”法时,捕捉文中重要的信息材料。这些重要的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总结句、作者评论性的文字等。 2.查找,就是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如20xx年高考,题干中“田单兵不厌诈手段”即规定了信息指向,其中“诈”更是关键,答题如不能以“诈”引导思考的方向,肯定会失误。 3.辨别,就是要辨明信息的边界。信息的'边界规定了信息的外延。如20xx年高考题目,“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陈述的对象是燕王不是田单,虽然能间接表现田单行反间计的“效果”,但不属于“兵不厌诈”的实施手段。 4.判断,就是判断正误,选出准确的答案。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往往用“张冠李戴”“颠倒因果”“无中生有”等办法迷惑人,解题时要认真分析辨别。 二、阅读史传类文字,在筛选信息的时候,应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2.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3.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4.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文言文教案 篇4【教学目的】 1、理解: 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 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 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 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对照译文,辨析疑难) 1、第一段: 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 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 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 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 5、第五段: 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段讨论问题 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 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提示: 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 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 3、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 提示: 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 4、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 (例句略) 6、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 二、读全文,师指点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