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培养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78÷26×1425×(68÷17) 1、先说一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它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C、讲授新课: 例9:9.728÷3.2×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例10:1.75×(24.42÷3.7) 1、有括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教师小结:通过小数乘除混合训练,你觉得与整数混合运算比较感觉怎样? D、巩固练习: 4.8÷0.4×64.8÷(0.4×6) 1、先让学生先试算,教师巡视 2、抽两名学生板演。 3、校对,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4、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成两道文字题。 E、课堂小结: 1、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与什么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F、强化练习 70.75×0.26÷6.57.36÷(3.2÷0.04) G、布置作业: P-38第二题和第三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如果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办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师给同桌两人提供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行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据你们涂的这张纸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到底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活动并交流 师:完成的同学马上坐正,那我们刚才通过验证,你是不是认为2/8+1/8等于3/8? 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因为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我们现在来看第2个问题: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该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园片帮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个1/8,姐姐吃了1块,表示1个1/8,从2个1/8里去掉1个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1/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全班说。 四、解决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3/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3/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3/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师:(PPT)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5/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开心,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接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六、总结 同学们,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充满智慧的,善于发现的研究去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 、结合三个长方形面积关系,促能学生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 、通过具体情境,发现数学信息。培养观察、收集信息的习惯。 3、能应用这一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4、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搬家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引导搭桥在设计这一课时,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自主探究和。因此,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 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街心广场的放大平面图,让学生进行讨论三个长方形的长与长、宽与宽有什么关系。 活动 2 :在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特征和小数点的位置,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活动 3 :根据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举出实例让学生探索、解答。 活动 4 :在尝试练习中,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 【说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识,过渡新知识 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2、长方形的定义,面积计算公式。 3、接着教师发给每生一张街心广场放大平面图提出问题。 A 、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B 、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宽之间有什么关系,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街心广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学生思考,并回答自己的想法。 观察情境图,得知街心广场、花坛和每块地砖的长分别为 30 米、 3 米和 0.3 米,宽分别为 20 米、 2 米和 0.2 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三个长方形长是依次缩小到原来的,宽之间也是如此。那么,面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 x 宽,我们先求出三个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 ( 1)街心广场面积为 3020 = 600 (平方米 ) ( 2)花坛的面积为 3 x 2 = 6 (平方米 ) (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为 0.3 x 0.2 二 0.06 (平方米 ) 学生可能对 0.30.2 =0.06不大理解,教师引导可以利用单位之间的换算来求。 0.3米 = 3 分米 0.2米=2分米 3 x2= 6 (平方米 ) 6 平方分米= 0.06平方米故 0.30.2=0.06 2 、引导探索发现:在乘法中,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积则缩小到原来的。(反之,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积则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 举例:根据 57 x 24 = 1368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 1 ) 0.57 x 2.4 ( 2 ) 570 x 0.24 ( 3 ) 0.57 x 24 让学生分析解答 通过例中第( 3 )小问,提示: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若干倍数,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到相同的倍数。 3 、尝试练习,引导提问,归纳。 课本第 43 页试一试,填一填,可以发现,在40.3 =1.2 中,两个乘数共有 0 + 1=1位小数,积 1.2 里也有 1 位小数:在 0.40.3 = 0.12 中,两个乘数共有 1 + 1 =2位小数,积 0 .12 也有 2 位小数。在 0.13x2 = 26 中,两个乘数共有 2 + 0 =2位小数,积 0.26 是也有 2 位小数;在 0.13x 0.2 = 0.026 中,两个乘数共有 2十1 = 3 位小数,积 0 . 026 里也有 3 位小数。 归纳: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 43 页的练一练第 1 一 2 题。 2 、基础训练上的相关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