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美术教案
范文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主要原料是水和墨。中国画中也常见水墨蔬果,许多中国画家运用简单的色彩及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蔬果,传达生活情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水墨画,初步了解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技能目标: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教学难点: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水、墨汁、宣纸、国画原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设问: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板书课题:写意蔬果)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齐白石、王森然。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又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3、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白菜、丝瓜)

4、学生临摹作品。(临摹课本上的,也可临教师画的)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指点。(重点注意水分的多少)

5、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从造型、墨色、笔法、色法等方面。

6、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想法,对中国画的认识、学到什么等方面来说)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

三、作业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请你们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内容自由选择。

四、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课题:我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 进一步使学生掌正确的观察我的同学方法。(了解、练习)

(二) 用线描写的方法表现我的同学人物的头部特征。(练习)

(三) 通过绘画,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感受)课时安排:一课时我的同学课前准备:写生用具:画板或讲义夹。

教学步骤

一、 启发性谈话,揭示课题我的同学。画好写生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作小结:对写对象进行认真地观察。这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写生的方法,给我们的同学画张像。导入新课。

二、观察同学的特征, 找几位性别、发式、五官特征不同的学生到讲台前做模特,教师辅导学生对这些模特比较观察: 这几位同学的脸,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以一同学为例,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边观察边分析:由于位置角度的不同,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并作简单的板画。

1、 头型特征:正面头像以鼻梁为中心线,左右两边相同。半侧面头像,人的五官位置和大小就产生了透视变化。着重观察头型特征,如大头、长脸、圆脸、扁脸。

2、 头发:发型。男同学,看他们的发际重点看耳前、脑后;女同学,发型各不同,无论短发,还是小辫,头发总比头型轮廓线略大一层。

3、 五官特征:着重观察绘画对象五官中最明显的特征。如大眼睛、方鼻子、大耳朵、小嘴巴………..教师简略演示后小结:写生时最重要的.是细致观察,观察时一定要抓住写生对象最明显的特征。a) 组织座位。 座位拉开一定距,被画的同学要坐隐,坐端正。我的同学b) 学生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整个过程要严肃,认真。除了努力画出同学的特征外,要尽量美化。教师巡视时,不断表扬、鼓励仔细观察、认真写生的同学,避免学画时嬉闹和出现丑化同学的作业。我的同学c) 展示一部分同学的作业,引导大家讨论,具定优秀作业,给予鼓励,找出大部分同学共有的问题,教师作重点分析、演示。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课时:五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吸引人的招贴画的用途及特点。吸引人的招贴画

2、通过欣赏,学会招贴画的制作方法及设计。吸引人的招贴画

3、集体设计制作吸引人的招贴画,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及文化娱乐作一次宣传。

4、感受招贴画的鲜明、引人的美感形式和强烈的号召力。

教学重点:学会招贴画的制作方法及设计。

教学难点:设计的招贴画个性、形象鲜明,有号召力。

教学准备:师:4k铅画纸数张、欣赏挂图等。

生:颜料、毛笔、水、调色盒、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提问、导入

宣传画、海报、招贴画、广告,你对它们的理解是?

(学生各抒己见.................)

读25课的一段文字。

现在你对上述概念又有何新的理解?

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三、欣赏

《你参加红军了吗》苏联早期的宣传画

《祖国万岁》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宣传画

《小学生守则》针对“小学生守则”第六条的宣传画

《十字街头》三十年代电影广告画

书本25——26课作品由学生评价加点评。

四、讨论

针对“绿色家园”大型绘画比赛,你们如何设计(如:文字的摆放、画面的位置、所占的空间等。文字的主次分配、画面的色调与文字的颜色协调等。)

招贴画的表现形式,所需工具及各人的分配(以组的形式设计作品)

五、小结

提醒学生下节课要带何种工具?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根据上节课的讨论内容进行底稿的设计(以4—6人为一小组进行创作)

★六(3)班、六(4)班,以《绿色的家园——全国少儿绘画比赛》为主题。(截稿日期:5月31日、画稿尺寸:40*60cm、品种不限、分少儿组、少年组)

★六(1)班、六(5)班,以《你佩戴红领巾了吗?》为宣传主题,

作带有政治性的宣传,旨在配合学校少先队活动。(招贴画的语言由学生自己定)

★六(2)班、六(6)班,以《节约用水》为主题,作公益性的宣传。招贴画的语言由学生自己定)

三、复习、唤起学生回忆

四、新授

构思——构图——色彩——文字排放

以“佩带红领巾”一主题展开

五、学生作业

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并初步完成草图。

六、巡回指导

七、作下节课的延续工具介绍,并整理教室。

第三、四、五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草图,各组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评。

三、学生作业

★提供学生多方位的参考资料。

★学生作业讨论与招贴画相配的色彩组合。

★文字摆放的合理性(讨论)

(如:大小与色彩的协调、字体)

★构图的丰满程度,考虑是否要添加?

★组与组的互相交流,学生的画得以提高。

四、巡回指导

★参与一部分学生组的创作。

★师生对招贴画的讨论。

★帮助一部分组的学生提高创作思维。

★鼓励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得更好。

五、小结

在学校的合适之处张贴招贴画,以达招贴画之功用。(17)

后记:长课时数的美术课,每节课都应有一个小目标,且有递进关系。学生这样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外形,进行简单的装饰。

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研究表现方法。

情意:培养创造能力,了解塔的知识,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设计新颖,有新意。

学习材料:

各种塔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了解:

1、塔的历史发展。

2、谈谈我们看过的塔。

3、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塔。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欣赏感受:

1、相互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塔的图片。

2、欣赏书中各种塔的图片:(可以用课件)

(1)、学生思考问题:

塔由几部分构成?

这几种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喜欢什么样的塔?为什么?

(2)、我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上的名塔。

思考: 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

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

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意图: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塔的结构和材质,各种塔的造型;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塔的不同之处。并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感。从而为下一步创作塔的造型打下一个基础。

三、探讨研究:

1、欣赏书中塔的作品:

2、研究一下塔的表现方法:

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教师提示:(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怎样让塔更美观?

(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

教学意图:

欣赏童稚的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的不同的绘画步骤,主要表扬表现形式丰富,思路有创作的学生。

四、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塔,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造型新颖的塔。要求构思独特,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艳丽。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意图:

鼓励学生大胆观察、联想、创造,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展评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在构思、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2、谈谈创作感受。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题 第13课 《演电视》 第13周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边环画的基本画法,学习表现有故事内容,有发展顺序的画。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课重难点:

1、教学重点:编故事,学习画

2、教学难点:故事情节。

解决重难点方法:利用多媒体,多种手段拓展视野,充分知识的积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教学评价:

利用小组表演,小观众互相评价的方法,锻练学生全面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前准备:废旧纸盒。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放映电视短片。

2、组织学和记忆叙述一个片中的内容

3、分小组每个人发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学生叙述连环画作品的故事内容,展示出不同的几幅。

2、启发学生分析哪一幅画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

3、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4、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

三、思考.探索.创作

1、提要求,指导参与小组合作分工。

2、编故事

3、集体合作演电视

4、分工完成作业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学生互相评价

2、演电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对电视很感兴趣。

课题 第13课 《演电视》 第13周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连环画。

2、情感目标:会合作完成作品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2、教学难点: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解决重难点方法:了解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利用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评价:

对照教学目标和作业要求进行评价,重点评价设计、制作、合作

课前准备:废旧纸盒。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电视机外形的资料,你喜欢哪些电视机外形?为什么?

2、分析:电视机外形有什么不同?上面有哪些装置?

二、观察.赏析.感受

1、学生欣赏。

2、能按设计更新颖、漂亮的电视机吗?需要安装哪些装置?

3、收集到的材料哪种适合做电视机身?怎样进行装饰?

三、思考.探索.创作

1、短片讲的是什么内容?

2、说一说片中的故事情节?

3、教师协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节目内容。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电视节目

2、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的制作很好。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脚的明显特征的雕塑作品或图片,电教媒体,演示用的陶泥,泥塑工具等。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黏土、彩泥、紫砂泥、辅助材料),泥塑工具一套。

二、设计:

●引导讨论:展示上两节课学生优秀作品,提问:“有谁能将这些画面变成立体形呢?”小组讨论,并选一同学记录,公布讨论结果。

●欣赏:展示有代表性的脚的雕塑作品图片。提示对脚的外形特征观察,注重对捏制方法的探讨研究。

●感受:带领学生取一块陶泥,在手中简单捏制练习,了解泥的性能,体验手捏制时对泥的感觉,教师也可以做演示指导。

●构思:选择感兴趣的脚,找出其特征,在心中构思捏制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

●讨论:分组讨论。“你准备捏制什么样的脚?打算用哪些工具来表现?”教师与同学共同参与讨论,还可以鼓励其集体设计构思创作内容。

●操作训练: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或不同动物的脚的特征,进行创作。集体创作的同学,还要根据捏制内容合理分工,组合完成。

●:对创作完的作品,师生相互评议,可以谈谈自己在创作时的想法,感受,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改进的方法等。

●再创作:针对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如何修改,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更感人,进一步加工完善。

三、学习建议:

●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是否愿意与其他学生讨论课堂相关问题,并主动表现合作意识。

●是否对自己完成后的作业表现出乐观的态度,并能及时对照其他同学的作业,找出差距。

●是否有探究意识,对未知的事物能通过工具书或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是否针对学习内容,配合教师做好课前的资料搜集。

●是否能用一定的制作材料,塑造出具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的立体物。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表现力

2.学习形的渐变知识

重点:

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难点:

学习形的渐变知识

教具:

范例、图片等

教学活动:

一、导入:

铁塔层层变小,

苹果慢慢变尖,

在挨舍尔的画里,

鱼儿渐渐变成大雁┄┄

这些都是渐变的形。

这种有规律的变化,

需要我们去发现。

二、板示课题

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出现了什么变化?

观察它们都是怎样变化的?

试一试,看说的最多。

还能画出更多的变化吗?

三、出示范例

寻找渐变的规律,发现了吗?是怎样变化的?

五、作业选择:

1.观察、寻找自然和生活中渐变的形,选择一种最有趣的画出来。

2.可以参考例图来创作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