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余数除法教案 |
范文 | 有余数除法教案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有余数除法教案,欢迎参考! 有余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会解答有余数除法的两种应用题,正确书写得数后面单位名称。 (三)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圆片。 学具:7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今天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3 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分分看。着重说出分的结果。(每人2支,还剩1支) 怎样列式计算呢? (把一堆东西,要平均分,所以还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提问:(1)回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单位名称是支。 (2)余数1又表示什么?(还剩1支)因此单位名称也是支。 2.出示例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由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每袋装5个,说明每袋装的同样多,还是要把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学生试一试列式解答。 学生在试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得数的单位名称不知怎样书写,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必要时,教师用圆片代替乒乓球,进行演示。从而得出43里面有8个5,就是可以装8袋,余数的3,是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8(袋)3(个) 答:可以装8袋,还剩3个。 引导学生把例3和例4进行对比。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用除法解答,因为都是平均分。不同点:例3,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相同;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教师小结:我们在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要求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1)把20张画片,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有42棵菜,每筐装8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菜? 全体学生在书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试商,怎样书写得数的单位名称。 2.发展性练习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9□=□(盘)□(个) 3.思考性练习 □□=61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相邻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归纳。 根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这道题的余数是1,除数就可能是2,3,4,5,6,7,8,9,从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种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课后练习练习三十六第1,2,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两种不同除法的实例,由学生讨论解答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由于都是平均分,所以都要用除法解答。在突破得数单位名称写法这一难点时,通过学具操作和教具演示,使学生体会到要根据题意和题目要求来确定单位名称。在练习的安排上,注意有一定的坡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